前不久,南方某高校发生一起既可怜又可悲的荒唐事:一个女大学生采用骑自行车的方式来代替长跑,结果为了图“快”,她加紧蹬车。可学校在丘陵地带,当时又是晚上,结果她没看清路,一不留神在下坡处摔倒,昏迷了好一阵子才醒过来……
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背景。因为本届学生阳光冬季长跑活动,有百所试点高校通过“指纹打卡”的方式来督促学生长跑。这所高校是试点校之一,全校安装了几处打卡器,学生完成一次长跑,需要在各打卡器间“穿梭”。
跑步打卡——这原本是促进学生锻炼的手段,可是很多学生却用骑车代步。这样一来,既省时又省力。然而,该校园内明令禁止骑车。于是乎,利用晚间骑车打卡,成了一个可钻的“空子”。一时间,学校里的新自行车多起来了。对此,学校曾没收过、处罚过,但无济于事。
就在这个节骨眼,文头提到的惨剧发生,给身处寒冬的莘莘学子泼了一身冷水,也让学校被迫更改长跑的“速度上限”。因为是在各个打卡处间跑步,距离是已知的,那么根据学生的奔跑时间便可算出速度。出了事之后,学校把跑步的速度上限调到5米/秒,以防学生“飙车打卡”。也就是说,当学生的速度超过5米/秒,就有可能被视为“作弊”而不被记录。
听到这件事,很多人呈现出同一个表情——苦笑。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不过,学生的“对策”玩砸了,差点把命给砸进去。但话又说回来,对大学生来说,锻炼身体真的是一件需要想方设法逃避的“任务”吗?
学生体质的逐年下降,有人用庄子中的典故“涸辙之鲋”来形容:对于那条在干涸车辙里的鱼,最重要的是给它生存之水;正如对体质状况不容乐观的学生们来说,最紧要的是让他们动起来。
这话真不假。但鱼得到水必定会活蹦乱跳,而大学生们却宁肯不要水,甚至用各种方式来拒绝送来的水。对于他们来说,运动真的不需要吗?
相信那些用骑车来“代步”的学生,一定不会主动去健身的。不禁想问:一个对自己身体都不负责任的青年,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吗?
窦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