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青年报:一条道走到黑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06日15:11  上海青年报

  从少年队到青年队再至职业队,家长对于送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不现实不可能”到“必须送只能送”的转变过程。短短数年,甚至是数月之间,为何前后有如此大的差异?

  诚然,大环境的“腐坏”让这种风气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正如许多球员家长所言:“大家都送,我怎么敢不送。”希望不被穿小鞋,借此希望教练给予照顾,也都是个中原因之一。但归根结底,是“主动权”的一种转变,家长们没得选择。

  少年队时,教练们要去“求队员加入”,这时候主动权其实掌握在球员和家长手中。幼儿园或是小学时练球,见势不妙选择放弃,其实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大不了继续读书或是做生意,乃至跟着家长外出务工。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条条道路通罗马嘛,毕竟年纪小选择多。反倒是基层教练,可供选择的球员本就不多,难得愿意加入队伍,如何敢开罪!要求家长送礼?一旦失去了手中的球员,那等于自己砸了手中的饭碗。这时候当然不会,更不敢。

  升入青年队乃至进入一线队,结果便截然不同。教练员手中的权力,不再仅仅决定队员的训练,更能选择“亲信”上场。这时的队员,已然错过了放弃的年龄。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文化教育,缺乏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他们只能在“踢球”这条道上继续走下去。此时,“主动权”已经悄然转变到了教练一方,球员和家长不会更不敢开罪“衣食父母”。正如某位教练所言:“耽误个几年,踢不出来你还能干什么?”尤其对于那批水平相差无几的球员,教练的一句话就能决定自己何时上场。正因为球员已经没得选,但教练却有得选甚至可供选择众多,作为家长对于与教练“沟通感情”乐此不疲,也就毫不为惊了。其实家长与球员对此早已心知肚明,送礼,未曾不是一次次踏入教练家门的一种无奈,只不过,他们已经失去了手中的主动权罢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