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汪大昭:中国脚步 亚洲雄风

  多年前,一位同行老友在一篇短文中写道:“中国是该承办亚运会了!记得1982年深秋,随中国体育代表团住进印度的亚运村时,看到新德里因举办第九届亚运会而新架起的立交桥,看到像过节似的新德里人,心里的这个念头就变得愈发强烈起来。假如北京也承办一届亚运会,古老的京城不也会发生许许多多令人神往的变化吗?许多亚洲体育界人士和新闻界朋友也都向我们表达了这种意愿,他们说,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应该承办。”老友早已退休,当年他不会想到能够举办盛会的不只是北京,如今广州正在接力。

  没有1974年首次参加德黑兰亚运会,就没有1990年首次承办北京亚运会,也就没有2010年再度承办广州亚运会。历史记录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步伐,也记录着民族的思想文化进步。争取参加亚运会,标志着中国重新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将自身体育发展的设计并入国际轨道;积极申办亚运会,标志着中国开始在国际体育事务中承担更多义务。30多年来的历程,体育界几代人的宿愿,更有社会各界从热盼到努力,从起步到收获,前辈人只敢在梦里想着的事情,今天已有更多现代化城市能够胜任。中国曾经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国际大赛,金秋的南粤羊城将再展国力,再现盛情。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亚洲体育的发展正像这个人口最多的大陆所发生的一切巨变。近代史上最先被外国侵略打开门户的地方,成了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亚洲体育史上第十六次盛会的大舞台。

  承办亚运会的机遇来之不易,这是亚洲各国和地区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认同。就像一幅坐标,能够承办亚运会是以往建设成就使然,又是未来发展的新契机。体育服从于社会文明进步,也服务于社会文明进步。从参加德黑兰亚运会的运动员张大维到北京亚组委的官员何振梁,再到广州亚运会的建设者孙一民,不同时代的见证者用自己的记忆开掘出亚洲雄风的强势和疾劲,也告诉人们: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值得期待!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汪大昭 亚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