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激情澎湃的历史时光,仿佛仍在眼前,时时催人奋进。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金牌榜第一位,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实现了“为人生添彩、为奥运增辉、为民族争气、为祖国争光”的誓言,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优异答卷!
两年前的今天——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对体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指明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
毫无疑问,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体育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两年来,体育系统深刻分析建设体育强国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真总结新中国60年体育发展成绩和经验,深刻领悟建设体育强国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以突破性思维,采取突破性措施,在努力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体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瞄准新目标 鼓起新干劲
向体育强国迈进!是方向,是目标,是号召,是动力之源,是未来希望。它激起体育战线极大热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山东荣成成山卫镇经营着名曰“好兆头”婚纱摄影店的刘永超说,“拍婚纱摄影,姑娘小伙精气神儿最重要。”他认为,体育强国首先要解决的是国民身体素质以及由此而来的精神气质。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梧桐庄矿的一名井下采煤工人刘桦,对体育强国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更多更近距离地看到体育比赛,更近距离地得到体育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沈望舒认为,只有当庞大的体育人口、浩浩荡荡的体育热爱者和参与者出现时,竞技体育才有优质人才储备,才有广大的欣赏消费市场,才到称强的起点。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伟大的实践催生新的理论。理论研究、战略思维对国家民族兴衰、事业发展成败具有重要决定意义。对体育而言,亦然。
2008年12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在福建晋江召开北京奥运会之后的首次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体育的亲历者们从战略上对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化阶段,中国体育的目标、价值、规律、路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宏观、理性、深入、富有前瞻性的思考。体育法学教授董小龙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谋求利益均衡,强化法律、法规,建立政管分离、高效运转、保障目标、科学合理的现代举国体制。
在此次会议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本力提出“体育强国”不仅包括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还包括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场地、体育产业等方面。
就在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的40天后,2009年1月21日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是不断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对体育工作的要求,是对我国体育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未来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
围绕着如何迈向体育强国,如层层涟漪,不断放射、持续涌动,聚起了巨大的能量。
2009年12月,又一年的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会议就如何认清建设体育强国的任务、目标和要求,以及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思路和措施进行了广泛探讨。
探讨涉及体育事业方方面面。在群众体育方面,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竞技体育方面,要继续在奥运会等重要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在体育产业方面,全面打造实力雄厚、门类齐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在体育文化方面,要不断增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中华体育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交往方面,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要全面提升;在体育法制、体育科技和体育教育等方面,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发展方式方面,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将更加成熟和完善……
2010年1月,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致信大会并强调,要进一步着力解决制约建设体育强国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迈出建设体育强国的新步伐。
围绕建设体育强国,体育界上上下下,结合当前工作,创新理论,寻找不足,鼓足干劲,扎实奋进,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体育强国的动人画卷迅速展开,显示出迈向体育强国的强大生命力。
拓宽新思路 取得新成果
“我为什么爱北京?因为这些热爱锻炼的人们。”两年前,为北京奥运会而来的《底特律自由新闻报》记者阿尔邦难掩留恋。
两年后,当他再一次向记者谈起中国时,颇具感慨地说:“两年来,我有一种感觉越来越强烈,那就是,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收获远不止有形的51枚金牌、100枚奖牌,奥运会同样为中国蓬勃开展的群众体育注入了强劲的激情与动力。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力与行动力来发展全民健身。”
的确,在中国,奥运金牌、奖牌,更像是被雄厚底座托举起的明珠,以四射的光芒告诉世界:当赛场上体育健儿们接受鲜花与掌声的时候,我们还有更高、更远的目标: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要让群众体育这块最大的“基础性短板”越变越长,直至摘取全民健身这块最大的“金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关各方快速、高效地行动起来。
在全国人民还沉浸在举办奥运的幸福回忆当中,2009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国家体育总局:“同意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百姓热盼的中国首个全国性体育节日诞生了!她开启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新的航程,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北京奥运会一周年的日子——2009年的8月8日,是体育走近寻常百姓、让所有人感受运动魅力的日子。在这一天,从东海之滨到新疆边陲,从北国草原到南海村镇,全国各地都以各种形式的活动迎接首个“全民健身日”的到来,千百万人共同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
这一天,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站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你会感觉奥运会像永远没有结束一样。奥运会后中国再一次掀起全民健身运动。这一天,美联社刊文,中国最近再次掀起了奥运会的热潮。中国政府正在强调奥运精神。中国政府正在强化全民健身理念。
更加令人兴奋的是,在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后的第22天,即8月3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560号令,正式颁布《全民健身条例》,并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部促进、规范全民健身工作的系统性行政法规,也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群众体育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就此,刘鹏多次指出,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与竞技体育成绩相比,全民健身相对薄弱,而且是最大的“基础性薄弱环节和短板”。狠抓《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是解决这一“短板”的重大契机和最有效最实际的措施。
在《条例》的促动下,全国各省、区、市都在积极争取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9个省、区、市已将全民健身事业写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3个省、区、市已将全民健身所需经费列入了2010年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一些省还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实事工程、政府部门目标管理体系和文明城市指标体系。29个省市建立了由体育部门牵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协调机构,共同推动落实全民健身工作。
就在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后的第18天,2009年9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下发《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并于2009年9月22日正式启动全民健身志愿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山东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赵孟钰就惊喜地对记者说:“我从没想到过能够和孔令辉一起打球。真希望这样的机会能更多些,这样能带动更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也能更好地推动乒乓球运动的普及。”
而孔令辉却说:“奥运冠军等明星运动员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可以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效果。另外,在运动员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方面是双赢的,既能促进运动项目发展,又可以对运动员职业前途起到良好保障。”此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到处可以看到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志愿服务的身影。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支持全民健身事业的热情持续高涨,政府主导、社会投入、群众参与的共兴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局面逐渐发展:
2010年5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体育工作的意见》;
2010年6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意见》;
2010年7月20日,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正式成立;
2010年8月,《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表彰办法》正式出台……
国家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密集、如此高规格地出台法规、下发文件、采取措施,可谓前所未有。而做这些,目标只有一个:大力推动群众体育发展。
两年来,以社体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龙头,基层群众体育组织网络逐步完善;统筹建设和资源挖潜并重,广大群众健身条件极大改善;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缓解体育健身设施供需矛盾问题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体育战线的认识不断提高,工作不断加强。只有群众体育取得大发展、大繁荣,中国才能逐步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