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建宏:大球之“病”大众医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9月03日10:00  体坛周报

  建宏专栏

  前不久,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备战动员会上的一席话,诸多媒体都有报道。大意是,如果三大球成绩继续滑坡,那么我们在伦敦奥运会上拿60枚金牌,老百姓会满意吗?

  在媒体的解读中,这被当作总局狠抓项目结构失调的信号。不过,按照我的分析,这应该是一种变相的检讨。老百姓不满意,领导自然也不会满意,北京奥运会的金牌总数第一,掩盖不了中国体育存在的问题。如今,足球已经十万火急,篮球也青黄不接,排球的事也不少。总局当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才会有上述的表态。不过,发现问题是一回事,解决问题又是另外一回事。我相信,当总局下大力气准备帮助三大球翻身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任务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在我的概念里,足球和篮球,和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的很多项目并不一样。像举重、跳水、体操、射击等我们的优势项目,可以算作是典型的竞赛项目。在如何搞好这些项目上,我们已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且都是外国人也得不远万里来取经的。但是,足球和篮球不同,这两个项目在国外,首先是大众项目,是社会体育。一方面深受群众喜爱,一方面历史悠久。也正是由于有了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沿革,才使得这两个项目有了职业化的可能。所谓职业体育,如果没有了社会基础做为保障,那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打个比方,乒乓球超级联赛能够在中国展开,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成绩好,更在于中国有众多的乒乓球爱好者。而篮球和足球在中国的处境就太悲惨了。这是两个社会化程度极低的项目,甚至可以这样断言,正是由于项目社会化程度的下降,才导致了这两个项目一个长期低迷不振,一个正在难以遏制的走下坡路。

  尽管现在在学校里,篮球人口肯定要远远多于足球,但这并不能改变两个项目同病相怜的局面。而且,问题的关键恰恰出在学校。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一统天下,被学业和成绩压得抬不起头的学生们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体育。而同样被升学率搞得神经极度紧张的学校,对体育,特别是足球、篮球这样的项目走进校园有着本能的排斥。

  不要看操场上打篮球的孩子多一点,就以为篮球的优势明显。其实,没有成熟、正规和持续、稳定的学校联赛,我们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充其量也就是发展发展自己的爱好。随便拍两下球,投几次篮,是不能被算作篮球人口的。所以,没有了学校的支撑,我们的足球和篮球就根本没有群众基础。而缺乏了这样的社会基础,这样的项目搞职业化,也肯定是步履维艰,接下来,就是成绩的倒退和滑坡。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短时间内提升项目的国际竞争力又怎么可能呢?

  所以,我以为当务之急,是认清问题的关键。不要急着再去单方面的在国家队和专业或者职业范畴里突围了。突围的关键是搞好项目的普及,特别是在学校的推广和提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甚至体育总局都无法单方面完成。它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参与,而首先需要动摇的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以及现实的那些做法。

  难,但是,没有其他选择。

  

相关专题:2010中超联赛第21轮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