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假球比真球更受人民群众欢迎。
最近进行的NBA东、西部决赛,有不少即是疑似假球,比如凯尔特人第四场加时赛败给魔术,简直就是典型的假球。球迷与媒体对此心知肚明,却乐在其中。原因很简单,球员演技出神入化,真假莫辨。此外,比赛亦无关大局,凯尔特人放水的目的,是令总共七场的比赛延续下去,不至于打出4比0的总比分戛然而止,从而为各方攫取最大利益。
世乒赛是截然相反的例子,中国队一干男女,又是封闭,又是选拔,结果摧枯拉朽,横扫诸强,比赛显然再真实不过,可就是吊不起人们的胃口。女足亚洲杯也是如此,比赛现场出现了保安比观众更多的奇观。
也因此,不能再按传统的观念,去判断假球与真球。假球打得好,打出好莱坞大片水准,绝对比劣质的真球更受欢迎。一句话,衡量假球与真假的标准,应该是当事人演出的技术含量。第一等的,是质量高的真球,比如欧冠决赛;第二等,是质量高的假球,比如NBA东西部决赛的某些场次;第三等,是质量低劣的真球,比如世乒赛;第四等,则是质量低劣的假球,比如去年中甲赛场的“吊射门”。
往深里挖,这是市场的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不在乎真假,而更在乎感官的刺激。就像电影,甭管是胡编乱造还是真人真事,只要拍得好看,观众就会接受。骗不骗不重要,只要骗得真诚,骗得有技术含量,能一路糊弄到底,就算成功,这话未免残酷,却是事实。
CBA赛场的假球少吗?恐怕比中超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很少引起大的非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CBA的演出技巧较高,无论导演还是演员,编排剧本的功力较强。球迷的批评声浪总是在足球领域,多半是因为中国足球真球踢不好倒也罢了,就连假球也踢得没有任何水准可言,剧本一塌糊涂,演员演技拙劣,挑战正常人的心理极限,不人神共愤才怪。
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球迷尤其是中国球迷,对各式各样的假球有相当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打假球还让人有些无所适从。这就像喝惯了毒牛奶,有一天喝上了不毒的牛奶,肠胃往往不适。
说实话,我对今年的中超就有些不适,总感觉缺乏新闻。今年中超没有假球么?明眼人不难作出判断,只不过演出的质量提升了,从这个意义来说,打假反赌,真是促进了中国足球的进步。一切,还要归功于英明的领导。(舒桂林)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