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名单不是写诗赋兴,更不是做盖洛普的民意测验。一个主教练填写其上的,不是23或30个球员的名字,不是正确或是错误,而是自己的勇气、独立性和不容置疑的权威。
邓加够幸运,自己的位置不需要民选。如果把公布巴西队大名单视作一次竞选,那么足够他被淘汰或弹劾一百次。23人而非30人,没有大罗、小罗、阿德里亚诺和帕托——邓加的巴西队大名单就像他当年的铲球一样直截了当。这份寒酸程度冠绝桑巴队史的名单灭掉了五星巴西身上耀眼的光环,扫了太多人的兴。
但是,世界杯比的不是谁的牌大谁的粉丝多谁的历史够辉煌。邓加只不过做了他该做的,任何一个把目标定在世界杯冠军的教练都会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根据战术与状态挑选球员,而不是相反。因为世界杯作为杯赛时间跨度和球员磨合时间短的特点,决定因岗设人的效果远好于因人设岗。邓加追求效率,所以中场核心是最欧洲化的卡卡而不是小罗,所以身高体壮简洁高效的2008-2009赛季的德甲射手王格拉菲特成为入选黑马,而球风拖沓过于个人主义的阿德和个头矮小的帕托却无缘入选。无独有偶,巴西最近两次世界杯夺冠时的组队理念与邓加如出一辙:2002年斯科拉里的吉尔伯托-克莱伯森双后腰完美贯彻了他的中场杀伤战术,1994年佩雷拉为了打反甚至将队长拉易放到替补席上,而当时他的战术执行者正是如今的战术制定者,邓加。没错,足球就是用结果反证命题的游戏。
第二件事:纪律和集体高于一切。我百分之百相信小罗和阿德主观上追求上进,但过去太多经验表明,他们缺乏的不是上进心,而是持续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像邓加所说,“爱国心、战斗力、抗压力和纪律性”,前三者是后者的前提,否则就容易露出尾巴故态复萌。对不起,邓加冒不起这个险。
不冒险,大赛冠军教头大多具备这种优秀品质。当年雅凯顶着全法国人民的痛骂把坎通那、吉诺拉和帕潘排除在外的情形,与今日的邓加何其相似。对邓加此举投赞成票的冠军教练还能数出一堆,其中就包括2008年欧锦赛冠军阿拉贡内斯和2002年世界杯冠军斯科拉里。前者拒招劳尔和后者无视罗马里奥都成功避免了球队出现权力“第二极”,更衣室的稳定团结和最后的冠军就是无可辩驳的证据。
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受舆论左右。与社会公共事务不同,对于足球,舆论往往更容易根据民意的简单好恶甚至偏见而预设立场制造话题,身为主教练,听它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没人听你的——没有一个主教练是靠“从谏如流”赢得冠军和尊重的。
被舆论痛批的不一定是好教练,但不被舆论痛批的一定不是好教练。传媒日渐发达的近几十年来,经受得住媒体和舆论的狂轰滥炸,几乎成为所有冠军级教头所必须接受的考验。雅凯封杀队报,阿拉贡内斯封杀劳尔,佩雷拉和大菲尔忍受“功利”的骂名直到上领奖台的一刻,概莫能外。
邓加直接给出23人名单,潜台词很清楚:老子主意已经拿定了,少废话了。如此表明自己不屑民意的强硬立场,省去不少口舌工夫。形成有趣对比的是葡萄牙主帅奎罗斯,这位文质彬彬的书生少帅在截止期前几天还公布了一份多达50人的名单供媒体讨论,以至于舆论受此厚待都不好意思了——“这位仁兄该不会是在组织葡萄牙奥运代表团吧!”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奎罗斯的超大名单只会让落选者不甘心,让入选者不自信。在这一点上连无证上岗的马拉多纳都比他强,弃用坎比亚索和萨内蒂,管他外界质疑声再响,只当为耳朵磨茧罢了。
迷失在外界无数正确的观点里,往往比坚持一个看起来错误的观点更危险。世界杯名单不是写诗赋兴,更不是做盖洛普的民意测验。一个主教练填写其上的,不是23或30个球员的名字,而是自己的勇气、独立和不容置疑的权威。
文/麦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