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体育日报:论申思用兵之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4月19日11:34  东方体育日报

  好的开端

  文/徐宏斌

  足球比赛,胜败论英雄。马良行肯定心有不甘,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申思带队三天,中邦即赢来首胜。这时候讨论赢球之道,也便是肯定申思用兵之功。

  短短几天时间,申思不可能在战术上给球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比赛过程来看,申思对于球队的快速调整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阵容的改变,二是传接球要求的变化,三是精神面貌的激励。

  阵容的改变,是最直观的。阵容改变的幅度相当大,而最明显的两个变化是一前一后的迪迪尔和董阳——中邦队个人能力最强的两名队员。此前一直打后腰的董阳,改打了中后卫,而且戴起队长袖标。而之前一直打首发、并担当球队进攻线箭头人物的迪迪尔,不仅以替补身份登场,而且打的是边前卫。恰恰是上述两人,完成了制胜进球。替补登场、并且改打边路的迪迪尔,控球、速度、体能上的优势更突出,正是他的突破制造了任意球,让董阳获得破门机会。

  同作为海派教练,申思和马良行在战术思路上不可能有天壤之别。当然,不同的教练,执教思路也还是有些区别的。打法的改变,可以从比赛中看出一些端倪。当然,更多的改变,或许来自于因为人员位置改变,而相应作出的调整。比如,中后场起球少了些,边路下底传中球多了些。此外,球队更懂得利用任意球机会——这自然是申思的“拿手菜”。

  至于精神面貌的改变,或许正应了那句话——“换帅如换刀”。与球队整风也不无关系。

  申思带队第一战,在重压之下赢得胜利,可喜可贺。对他接下来的执教之路,无疑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当然,首胜不值狂喜。从比赛过程来看,中邦队在实力、心态等方面的不足,并没有,也不可能因为换个教练,没过两三天就彻底改变。留给申思的担子依然很沉重。正如申思所说的那样,“接下来的路依然艰辛。”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中甲联赛第4轮专题 |2009中甲联赛第5轮专题 

更多关于 中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