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薛涌:全面降低中国足球的成本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10:56  足球-劲体育

  拯救中国足球的办法,如同我在书中所说,要放弃大资本,鼓励小资本,全面降低足球的成本。中国足球已经荒废四十几年。如果还是不懂得这种小日子小过、勤俭持家、从底层干起的基本道理,中国足球就永远见不到天日。---薛涌

  美国的中等家庭收入为5万美元不到。但就用这区区5万美元,在美国你可以办个足球俱乐部,并参加联赛。

  据《纽约时报》报道,一个由一些年轻的球迷组织的俱乐部MySoccerClubUSA,正准备加入全美超级足球联盟(NationalPremierSoccerLeague)。这个联盟在美国排在大联盟和联合足球联盟(UnitedSoccerLeagues)之后,为第三级联盟。用个不恰当的类比,也就是我们的丙级联赛吧。这个俱乐部的组织办法是:每个会员缴50美元的会费,然后具有投票权,对俱乐部的经营直接进行干预和监督。这个俱乐部的创建人之一,是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他称这是个男子俱乐部,会员的中等年龄为二十五六岁。为了参加全美超级联盟的比赛,他们需要有1000名会员,每人50块的会费,这就凑足了5万美元。

  在过去五年,我一直将中美的足球发展模式作对比:中国的模式是大跃进式,好大喜功,烧钱起家;美国的模式是小打小闹,坚持爷爷奶奶店的小本经营,队员开始时的年薪还不如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多,有时甚至仅是后者的一半,还不够付大城市的房租的。结果如何呢?两国的职业足球几乎同时起家,起点的水平也差不了太多。但美国已经崛起为世界足坛的新秀,一度在世界杯闯入八强。中国则从亚洲的准一流跌到了准二流。美国的大联盟,已经雇得起小贝,并把雇佣外籍队员的额度放宽到了每个俱乐部八名,而且计划在2010/2011赛季把大联盟从目前的12家俱乐部扩张到18家俱乐部,大致达到欧洲足球强国一级联赛的规模。大联盟本身也开始摆脱了赔钱的阶段,在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体育市场上站住了脚。中国的中超,则早已经半死不活。

  为什么两国足球的命运如此不同?说到底还是个经济模式。我在《炫耀的足球》一书中,对这一问题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美国走的是市场模式。在市场上刚刚起步时,足球没有竞争力、卖不出去,只能靠压低成本。这样使投资、开发阶段赔进去的钱少了许多,也降低了投资足球的“准入门槛”,以吸引更多的资金。中国则走的是烧钱模式。由企业大规模注入资金,吹起足球泡沫,一度使球员的收入急剧膨胀,百万球星到处到是。这样一来,买卖还没有开张,就加大了足球的成本,产品的市场尚未打开就提高价格,使足球成了质量低劣的奢侈品;同时也提高了投资足球的“准入门槛”,使小资本无缘进入足球市场。中国足球职业化搞了十几年,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也在常理之中。

  拯救中国足球的办法,如同我在书中所说,要放弃大资本,鼓励小资本,全面降低足球的成本。如果运用市场手段压低队员的收入,比如一年两三万人民币,那么一个俱乐部的正选队员的工资开销就会在50万之内。有百万的资金,就可以建立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而低层级的半职业或者业余的俱乐部,成本则更低,乃至到了几万块建一个俱乐部的程度。投资足球的门槛一旦降到这么低,就会鼓励许多小资本涌入。这样一来,全国可能出现数百职业足球俱乐部,数千甚至上万业余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不仅培养着大量的运动员,也培养着职业足球的观众。

  5万元可建足球俱乐部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国足球近年来的成功绝不能仅仅归功于大联盟。相反,美国足球的发展立足于草根。这种5万元的俱乐部,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其联赛多是地方性的。如果经营得好,则可以逐渐上移,成为建立足以参加大联盟的俱乐部的基础。另外,大学队、高中队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仅小小的马萨诸塞州,高中的比赛竟有几百个队参加。这些学生队员或者小俱乐部的业余队员,以后即使踢不了职业队,也会成为超级球迷,成为足球市场的基础。

  中国足球已经荒废四十几年。如果还是不懂得这种小日子小过、勤俭持家、从底层干起的基本道理,中国足球就永远见不到天日。 (薛涌)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