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汪大昭:从球场到市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01:52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年一度转会忙,早已成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规定动作”。每到此时,便有俱乐部和球员要做交易的传闻,靠谱儿的和不可信的鱼龙混杂,让人一头雾水。表现出色的球员自然抢手,不堪大用的球员担心被挂牌出售。俱乐部家家求贤若渴,谁也不愿背包袱。这都属人之常情。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吐故纳新才有生命力可言。职业足球讲究市场运作,球员是来是去都会经过市场衡量,确定相应的价值,价格与价值的适度距离是成交与否的重要因素。优秀足球人才本来就是一种特殊的稀缺商品,加之水涨船高,球队名次越好,转会门槛也随之抬高。然而,中国足球整体水平难如人意,大赛成绩和社会形象负面居多,物不美价不廉,这种情况下出现脱离实际的高身价,包括引进外籍球员,往往是经纪人漫天要价或传媒肆意炒作。

  翻看这几天传媒上的足球转会报道,就像摊贩在吆喝,用来说买方的如“钟情、锁定、挖墙脚”,说卖方的如“清洗、缘尽、烧钱”,说不买方的如“擦肩而过、囊中羞涩”,说不卖方的如“肥水不流外人田、非卖品”,什么词儿都使上了。到头来,有花钱上当的,有捡便宜偷着乐的。显然,足球改革多年,离健康规范的市场运作还有不小差距。

  花钱买球星,提高球队实力和比赛观赏性,如果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中得到满足,那就是一种回报。但是,离开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人才培养上欠了账,是要到转会市场上还账的。只有自己培养质量更高的球员,才不致饥不择食地引进,被人动辄以百万美金要挟。到那一天,中国的职业足球联赛就好看多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