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武术的国际“仕途”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15:45 中国新闻网
“奥运会是一个独木桥。为什么偏要去挤独木桥?” ★ 文/万佳欢 2006年年底,几经努力之后,国际奥委会终于同意:2008年8月21到24日,在北京奥运期间举行“北京2008年奥运会武术比赛”。北京奥组委执行委员魏纪中对记者说,“国际奥委会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照顾,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用了“很漫长”三个意味深长的字眼来形容中国对此付出的努力,“我只能说,有这样一个结果,在国际奥委会现有的宪章和办事程序的情况下,很不容易。” 中国竞技武术争取进入奥运的努力,从1936年首次亮相奥运舞台就开始了,80年代竞技武术完成国际化推广之后,继续奥运梦想,终于,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将能看到“特设”的武术比赛。不过,对于武术该如何发展的争论并未停止。 “不惜一切代价”申奥 举办国利用东道主的权力,将本国传统项目纳入奥运会,本来是一个不成文的传统。1960年,柔道在东京入选奥运;1988年,跆拳道作为表演项目亮相汉城,最终在2000年成为正式项目。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武术进入奥运的曙光。许多人认为,如果不抓住2008北京奥运这一机遇,“无疑将成为一大历史遗憾”。 很快,国际武联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出希望能将武术纳入奥运项目的想法。魏纪中告诉记者,“国家体育总局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小组。”小组名称是“武术争取进入奥运领导小组”。 2001年末,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领导小组会议分析:武术要国际化,中国色彩不能太浓。这意味着,为了更加适应奥运的要求,武术首先必须进一步修订竞赛规则。 接着,一系列武术申奥的宣传出台。在电视宣传片中,有这样一句:“武术这朵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如果绽放在它最应盛开的归处——奥运会上,它必将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晶……” 2002年2月,国际武联终于收到了罗格签发的证书。罗格在给武联的信中说:“……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第29条,国际武术联合会被准予为被承认的联合会。”但同时说:“我愿在此提醒您注意,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承认并不能使贵联合会使用奥林匹克的标志。” 2002年8月的瑞士洛桑奥委会工作会议,拒绝了将武术运动纳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提案。据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介绍,自1996年取消东道主设立一个大项的规则以后,北京已不具备自己设立一个项目的权力;罗格上任之后推行的“瘦身计划”更使武术的前进之路关卡重重。而1988年以后,奥运会已经取消了表演项目,这把另一道通往奥运的大门也紧闭了。 据当时一家中国媒体的报道称,“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令中国奥委会官员目瞪口呆”。总局随即下令要求工作小组稳定军心,切莫自乱阵脚,并立即展开应急的公关工作。局长袁伟民指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武术列入奥运会正式项目中。” 为了让国际奥委会委员更了解武术,领导小组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势公关:例如在马来西亚召开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期间,中国组织了“武术申奥团”一行56人前往吉隆坡,并以北京奥组委名义宴请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和有关人员。宴会过程中进行了大约30分钟的武术表演。 另一方面,中国不断地邀请国际奥委会委员前往中国观摩武术比赛。十运会时,很多国际奥运会执委受邀前来观摩武术比赛,这一做法收效甚佳。王筱麟回忆说,“据我所知,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海布格,看了套路比赛后,在2005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议上讲了一段很长的话,对武术大加赞扬。” 今年8月9日,罗格还前往少林寺,观看了中国国家队的武术表演。 经过大量艰苦、“不惜一切代价”的工作,国际奥委会不再坚持裁撤武术,将武术能否入围奥运会的抉择权转移至亚洲奥委会理事会内部裁断。这才使武术跻身奥运会重现生机。 1936年,武术在奥运初亮相 1936年德国,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中华民国派出69名运动员参赛,同行的还有南京中央国术馆的“中国国术队”。他们随体育代表团来到柏林奥运会进行表演。这也是中国武术首次在西方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亮相。 著名武术家张文广当年20岁,是主要成员之一。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欢呼声、鼓掌声、踏脚声响彻了整个会场,”“大群记者、观众围住我们,摄影留念,问这问那。”观众们在经历了如痴如醉的静默和爆发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这魔术般的表演是谁创造的?最后,数十名中国留学生手挽手组成两道人墙,武术队员才得以突围离场。 随着奥运会赛程的推进,中国选手在各个参赛项目上纷纷落败,很快便全军覆没;而武术队的精彩表演无疑为当时的中华民国挽回了一点“面子”:张文广与温敬铭的对打节目每次都要谢幕十多回,而郑怀贤的“飞叉”表演则让一位市长专门上台检查器具是否带电了。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主任易剑东说,这一时期的中国武术,正走着两条互不干扰也相当不错的发展道路:一条以霍元甲精武体育会为代表,以武术舞蹈的方式在老百姓中普及,会员曾达到四十万之众;另一方面,以张之江为代表的中央国术馆在军队中培养大刀队,在后来的抗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此时的中国武术开始走出国门,还没有成形的竞技武术,只能以表演的形式在国际上亮相。虽然中央国术馆招生的“国术考试”已经带有了一些竞赛性武术的模式,但中国武术离西方竞技运动场还非常遥远。 国际化之路 1936年的柏林之旅使很多人发现,武术要在国际竞技舞台上发展,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亮相。张文广后来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武术能够跻身奥运会比赛项目。” 1982年,国家体委提出“要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武术从此大步走出国门:运动员、教练员开始“援外”,一批武术留学生进入中国,国际武术座谈会、大型国际武术竞赛也纷纷被写入了日程。 其中最难的,是举办国际武术竞赛。而在中国传统武术向西方竞赛制度和评判标准靠拢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需要改变传统的“游戏规则”。 “传统武术注重过程,它强调追寻中国传统价值取向;而竞技武术更强调从外形上来评判动作质量,”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套路教研室主任吕韶钧告诉记者。用他的话来说,较之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就像体操一样,必须考虑手伸得够不够直、腿抬得够不够高。” 易剑东进一步解释竞技武术的不同要求:竞技武术最重要的是精确评价,要能够机械地拆分动作;此外,还要与野蛮的打斗有所区别,“用所谓文明的规则来进行比赛”。 进入奥运,则成为武术所有“国际化”行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可以说是体育运动中最高层次的竞技赛场,武术一旦进入,各国对武术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会大不一样,这对促进武术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解释其原因。 “既然要朝着奥运理念发展,我们就必须让西方观众都能看懂武术。必然会破坏一些传统的东西——但一个项目要纳入别人的评价体系,必须这样,”吕韶钧说。 1990年,武术被列为北京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拥有38个成员国的国际武术联合会也于同年成立。 在规范竞赛规则的同时,国际武联不断吸收五大洲的会员国;4年后,它被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为正式会员,至今已有120个会员国。 4年一届的武术世锦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赛国。今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已有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武术比赛的评判规则日趋标准化,现在基本都使用电脑判裁。 很多学者开始担心国际化规则会影响武术未来的发展。像日本柔道本来有三种技法,只有一种进入奥运会,造成了另外两种技法的发展明显受限。 “武术为什么一定要进入奥运?不进去它也照样能够发展!”魏纪中对武术的国际化前途另有想法,“奥运会是一个独木桥。这么大的阳关道你不走,为什么偏要去挤独木桥?” 奥运会现在只有28个项目,而世界上开展的体育项目已经有100多个。“进奥运的难度现在越来越大,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了。而已经进入奥运的项目,有好几个项目的发展并不是很好,”魏纪中说,“相反,有些在奥运之外的项目发展得却很好。武术其实就很不错。” 实际情况是,作为养生和健身手段的武术在民间的普及率并不低。根据全民健身调查,在中国老百姓经常参与的体育项目中,武术赫然排在前列。全中国号称有1亿以上的武术人口;在澳大利亚,练武术的人达到了200万。 而从竞技角度来说,易剑东告诉记者,“(竞技)武术在国外还是边缘化的”。 ★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