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青年报:中国田径选手赛得不如练得好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06:30 中国青年报
本报特派记者 郭剑 田径世锦赛进行了4天,中国田径队除了李玲在女子铅球比赛中投出个人最好成绩排进前四名,已经出场亮相的30多人进入前八名的寥寥无几。 一到国外比赛,就很难发挥出训练水平,这是中国田径的老毛病。更新换代了多少茬运动员,这个毛病却“代代相传”,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说:“这不是一年两年能解决的问题。” 英语不灵惹出事故一堆 2005年赫尔辛基田径世锦赛,就发生了中国运动员听不懂英语,不知道赛后马上要进行兴奋剂检测而险些被取消比赛成绩的事情。这次大阪田径世锦赛的第一天,本来很有希望进入复赛的女子800米选手刘青,又因为语言问题出了差错早早被淘汰了。 “那天,我和教练上车坐了半天,才发现这不是去体育场的车,当时急得不行,只好坐地铁往体育场赶。”刘青说,那天真狼狈。对此,冯树勇也很无奈:“之前在开会时都说了,让大家看好班车上的标志。但标志上没有中文,他们倒是提前出来等车,车来了也没问就直接上去了。结果晚了1个小时,刚到赛场就比赛了,没时间热身。” “没时间热身”导致发挥失常,但有充分时间热身也不见得就有好结果。女子撑竿跳老将高淑英在国内训练状态很好,本来憋足了劲要在这次“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的世锦赛”上获得突破,但她最终也未能进入决赛。 “4米55最后一跳,我突然觉得两条腿有些抽筋,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我想可能是因为赛前热身活动太过了,消耗了体力。”高淑英告诉记者,“我也有很多国际比赛的经验,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错误,但这次太想表现反倒急躁了。” “这就是比赛能力问题。”冯树勇说,“来之前我们就强调成功率,不要求个人最好成绩,只希望大家能发挥出正常水平,现在看来还很难。” 能力有限到了比赛就发慌 不只是男子马拉松、男子20公里竞走、女子800米和女子撑竿跳输在比赛能力上,报名成绩为17米10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顾俊杰和仲敏维,也只有仲敏维跳出16米69,勉强进了决赛。 “顾俊杰肯定是心态的问题,非常明显。”冯树勇分析说,“他第一跳犯规,第二跳就有些慌了,结果离踏板远了,成绩也不好。第三跳他光想着踩板了,技术动作完全没做好。” 从理论上讲,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涵盖了训练水平、心理状态、比赛控制力、应变力和技战术几大方面。如果逐条分析,中国绝大部分田径运动员恐怕都只能勉强达到及格水平。 “要说吃苦能力,我们运动员都不差,就是比赛时显得不够灵活”,冯树勇总结说。 “我想,国内的训练方法并不利于我们真正提高比赛能力。”曾在美国训练了很长时间的高淑英说,“在国内训练的时候旁边有领导和教练管着,很多时候都是他们要求什么就练什么,自己是被动的。” 高淑英说:“我在美国训练时没人督促,教练给我一个训练计划,自己全凭自觉,主动去练,还要考虑为什么这么练,这么练要达到什么效果。” 适应性差不敢出国训练比赛 说到出国训练比赛,刘翔是中国田径最好的榜样。 自从2002年刘翔在洛桑打破男子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他就开始了和国内绝大多数田径运动员不一样的生活:每到赛季来临的时候,刘翔总要跟着教练孙海平辗转在欧洲黄金联赛赛场,尽可能享受国际大赛的滋味——现在,刘翔已经有资格选择比赛了。虽然刘翔感觉自己在外常有孤独感,但谁也不能否认,奔波于国际赛场是刘翔成为国际巨星的前提。 “我们这几年也充分认识到让队员出去训练比赛的好处,而且我们在经费方面也有保障,但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冯树勇说。 据了解,中国运动员在海外的短期集训并非一帆风顺,对国外生活的不适应总是导致效果不佳。曾在美国接受短跑训练的队员告诉记者:“吃东西就挺不习惯的,总想吃方便面,结果,赶上大运动量的训练总是很难完成,坚持不下来。” 虽然队员在国外接触到一些先进的训练方法,但囿于自身的适应能力,参加的比赛不多。而回国之后,从青少年时期就习惯的旧有训练模式又被重新拾起来,这也是出国训练达不到效果的重要原因。 “在国外参加比赛也是一样的道理。”冯树勇说,“一般情况下,世锦赛我们都是组队参加。而像国外的黄金联赛,经常是只有少数几个项目,我们要是集体组队出去就比较难。要想经常出国参赛取得经验,只能是有比赛项目的教练带着自己的队员出去,这就是问题。” “我们的教练和队员还不太敢自己出去比赛,因为出去之后,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解决。”冯树勇说,“要是两三个人出国比赛,我自己都不放心。” 本报大阪8月28日电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