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沈阳日报:中国足球 输在起跑线上的较量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11:37  沈阳日报

  上海市足协一名官员说:“我自己的孩子如果学习成绩很好的话,我绝不会让他拿出一分钟时间去踢球。”

  这是一个足球专家给新华社记者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在国内一个足球群众基础还算相当不错的城市,一批最优秀的青少年球员被组织起来,接受一套英国足球训练教材的测试。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得到5分。而同年龄段的英国青少年球员,却有许多人能够拿到5分。“文化”二字,让中国的足球可能在起跑线上就直接输给了对手。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国孩子业余兴趣空间几乎挤压为零,几乎把睡觉时间也拿来读书了。学习好、又有足球天才的人,太难产生了!”上海市足球管理中心副主任、上海市足球协会副秘书长沈雷说。让负责青少年足球训练的足协官员与基层教练心急如焚的是:现在相当数量愿意接受足球训练的青少年,要么是家长对孩子读书失去了信心,要么是一些让家长头疼、希望通过足球训练进行严加管教的“顽童”、“皮大王”。

  国内不少足球学校仍然沿用脱离普通学校、集中训练的模式。记者采访的足球学校都表示:很重视文化学习。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陈宏说,不少足球学校,其实是家长把管不住的孩子推进去、企业通过办学校帮着管孩子来赚钱的地方,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陈宏说,现在的职业球员,虽然有各种文凭,但顶多就是小学文化的水平。原来在力帆踢球的一名球员,有大学文凭,“但那是假的,写个字张牙舞爪,写个简单材料都写不出来”。沈雷说,现在我们训练的是一批不需要读书时间的人,如果文化素养以后不能提高,“这样的人日后能够担当振兴

中国足球的重任吗”?读书,还是踢球?对很多家长来说,这是一个太容易的选择。上海市足协一名官员说:“我自己的孩子如果学习成绩很好的话,我绝不会让他拿出一分钟时间去踢球。”在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场,记者就耳闻目睹了一对父子的小小争论,父亲陈谊送儿子陈李洋来学踢球,在上海今年罕见的高温下,12岁的孩子晒得跟小泥鳅一样黑黝黝的,但是很快活。后来记者问陈谊想不想让陈李洋日后成为职业球员。爸爸说:“不会让他一直踢下去的,现在只是让他锻炼一下身体。”儿子急了:“为什么?”爸爸不容争辩:“当然要以读书为主!”

  “在足球职业化初期,是有一些家长去‘搏’的,甚至有人把大房子卖掉换成小房子,花钱让孩子去踢球,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范志毅,”沈雷说,“现在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少了,他们非常现实,尤其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孩子出路很多,没有几个家长愿意让孩子在足球一棵树上吊死。”近年来,中国足球生态恶化,一方面“假”、“黑”、“赌”、“毒”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球员失业、讨薪的事也屡屡发生。普陀区足球学校校长隗礼让叹息说:“足球运动员负面新闻太多,家长担心。常常有人说:你看某某某,踢球踢成这个样子!一个负面新闻,往往导致一批家长都不让孩子练了。”

  由于上海孩子愿意练足球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入了这个队伍。以普陀区足球学校为例,70%的小学员都是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孩子能够吃苦,但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没有上海户籍,无法在上海念高中。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工孩子即使练得很好,颇有潜力,但一念完初中,也就流失了。“唉,现在只能‘拿到筐里就是菜’了!足球选材质量大大下降,读书不好,放弃高考这条路,才来练足球。有些我们看中的,学习成绩一般不错,但求着也不来。这样下去,中国足球会陷入恶性循环,”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杨建新说。沈雷也说:“有人踢,总比没人踢好。现在考虑青少年足球训练,已到了底线,根本无法从运动水平方面来决策,而是从到底还搞不搞这个项目的层面来决策。”解决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养问题,其难度并不亚于“冲出亚洲”。

  众多分管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官员与教练均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体教结合”是一条不错的路。在上海,体育、教育部门加强协调,包括足球在内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纳入了普通教育体系。重庆七中体卫艺处主任肖庆林有30多年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经验,他说:“我们以前都盯着体工队和专业队,希望学生能送进去。现在,我们既要送到专业队、职业队,也往高校送,从1999年转变观念和模式以来,仅重点大学,就上了100多名足球生。”肖庆林强调:“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重点应该是智力培养。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绝对不能是读不了书才去踢球的人!”

  新华社记者 肖春飞 刘卫宏 朱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