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华网:中国足球在封闭模式之路上能走多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14:47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8月4日电 题:中国足球在封闭模式之路上能走多远?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李铮

  阵容比对方齐整,年龄也大于对手,中国国奥队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拿下日本国奥队,成为本次四国邀请赛的一大遗憾。而这,更是中日两国足球界培养青年选手不同思路的必然结果。

  对比起日本的“放养”式,中国足球多年来习以为常的“圈养”模式弊端多多,为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

  (小标题)杜伊“亲情战术”折射尴尬现实

  能在国际大赛期间与父母们在一起,这样的待遇对中国球员来说似乎太奢侈了。主教练杜伊科维奇之所以力荐中国足协在沈阳国奥四国赛期间组建家属后援团,则是为治疗国奥队“圈养式”拉练造成的“内伤”。

  今年年初和六七月间,中国国奥队赴海外进行了两次长时间集训,并制造了两条大新闻,一是令人震惊地与英国女王公园巡游者队的群殴事件,一是莫名其妙的吕征因顶撞贾秀全被开除事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皆是球员因长期枯燥封闭生活导致的心态失衡。

  来到沈阳后,杜伊科维奇及时作出调整,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给国奥队员给予精神补偿。果然,父母现场观看训练和比赛,国奥小将们不但没有分心,反而大受鼓舞。但这仅仅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补救手段,无法改变“圈养”的本质。

  以往国字号球队的失败,不乏“圈养”的影子,如1997年的十强赛等等,但年复一年,

中国足球始终在画地为牢。

  (小标题)“圈养”模式暴露中国足球积弊

  长时间“圈养”训练,是中国足球管理者所惯用的短期内求成绩的“法宝”,结果却导致中国足球一次次惨败而归。除了米卢“快乐足球”的灵光一现外,中国足球管理者每到大赛前就动用行政手段大搞封闭集训,却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显而易见,“圈养”模式至少有两大弊端。一方面,与世隔绝、单调乏味的训练极大损耗了球员的激情,将足球这一充满创造力、游戏性的运动变成一种机械性的体力运动。其次,影响了职业联赛的质量,损害了俱乐部利益,从长远看不利于足球水平的提高。山东

鲁能队主教练图巴科维奇曾多次抨击中国足协长期征调球员的做法,他认为联赛是提高球员水平的最佳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中国的国字号足球队伍在“圈养”模式中成绩一路下滑,事关中国足球未来的青少年培养仍在走着封闭式发展的老路。目前,中国青少年球员主要来自数量有限的足球学校和各俱乐部后备梯队,且大都采用寄宿制的封闭模式。这一模式的弊端在于将足球变成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限制了青少年球员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导致“有文化的不踢球,踢球的没文化”。

  一位曾在秦皇岛一所足球学校学球的球员告诉记者,他们早上6点就得起来跑步,体能课就是跑圈,文化课也管得不严,平常不许出学校,业余时间就呆在宿舍打游戏,生活非常枯燥。

  (小标题)“圈养”难敌“放养”

  中国足球曾经远远领先于日本足球。但经过最近二十余年的发展,两国足球现状已经翻转过来,其中最大的奥秘便是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和培养。

  日本足球职业联赛常务理事佐佐木一树今年6月在济南的一次研讨会上曾介绍,日本对于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始终坚持走训制模式,喜好足球运动的青少年白天正常参加文化课学习,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才到职业俱乐部进行足球专业训练。

  山东鲁能的足球学校在国内算是非常出色的。学校竞训部主任郑佳中曾对日本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进行过考察,据他介绍,初中以下队员在日本是不允许住寄宿学校的,所以15岁以下的队员一般都是当地人。郑佳中认为,中日足球最大的差距就是足球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在中国中小学足球和社区足球发展滞后,想踢球只能集中到寄宿制学校,造成正常孩子难踢球,踢球孩子难和正常学生打交道的局面。

  可见,不管是对成年队还是青少年而言,“圈养”都成为基础薄弱、底气不足的中国足球的无奈选择。但问题是中国足球并没有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没有下大力气发展青少年足球,为青少年足球营造一个健康环境,结果导致近年来全国的足球学校日益萎缩,练球的孩子越来越少。为了短期内出成绩,中国足协便只能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搞突击式集中训练,而这种舍本逐末的策略只能导致中国足球更加贫弱。(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