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扬子晚报:中国排球缘何闭门造车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01:27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在刚刚结束的瑞士女排精英赛间隙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画面,来自欧洲专门为各大职业联赛的俱乐部物色球员的球探穿梭于赛场中央,可是,当中国女排的比赛开始时,这些球探却退场了,原因则是“中国女排的这扇门被关上了,我们买不到球员,也不能把球员送去参加中国的联赛。”这个问题不仅仅让欧洲球探“望人兴叹”同时也是困扰中国球员的问题。中国国家队现役的排球队员无法走进欧洲俱乐部打球,而外国的优秀排球运动员也无法走进中国国门,其中原因何在? 出不去:体制让队员出不了国门 姚明已经征服了美国,董方卓也具备了代表曼联队征战英超的资格,在中国,排球市场化运作已经逐渐在向篮球、足球靠拢,但是关于现役国家队队员的“出口”问题一直不能解决,如类似于国家女排队长孙玥和前国家队主力二传手何琦等人在从国家队退役后才有机会效力于意大利俱乐部的情况,目前大部分出国打球的排球队员都已从国家队退役。同样身为国家队的队员,中国排球队的史上无一人有过“出口”先例,这无疑是与体制不无关系的。 一方面,长年集训的训练体制和球员的地方所有制决定了中国排球球员无法像欧美国家的球员那样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参与欧洲联赛。在中国,国家队每年有近8个月的集训和代表国家队参赛的时间。而在欧洲,排球职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只有在参加国际大赛前,国家队才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因此,中国国家队球员如果加盟欧洲的职业俱乐部必然与国家队的集训相冲突,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的有关领导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家队球员赴国外俱乐部参赛是不现实的。 而对非国家队的球员来说,虽然我们也有所谓的排球俱乐部,参加一年一度的职业联赛,但其实国内所有的排球俱乐部只是由各省市专业队找个企业赞助商冠名而已,不是面对市场独立运行的市场主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而专业体育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球员为地方体育部主管部门所有,相对稳定,流动很少,只是为各省市征战各类大赛,尤其是全运会;而职业体育的特点是球员归职业俱乐部所有,俱乐部和球员均面向市场,而这个市场是全球性的,球员的流动是俱乐部的买卖之一,是保持俱乐部战绩和商业运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国内足球、篮球选手走出去、请进来已经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中国当打之年的排球选手为何基本没有流动的重要原因。 然而从长远来看,引进高水平的外援可以带动整个联赛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国内队员在高水平联赛的环境下也将获得提高。意大利的女排联赛就是很好的例子。从以往我国的郎平、孙玥,到现在美国队的汤姆等,意大利女排联赛从不拒绝高水平外援的加盟,而意大利女排队员的能力也在高水平外援带动下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进不来:好的买不起差的不想要 翻开排球改革之后的联赛历史,曾有数队引进过外籍球员,其目的无非是弥补自己俱乐部本土队员能力的不足,而实际效果可谓毁誉参半。在1998—1999全国排球联赛第七轮的比赛上,排球联赛的首名外籍球员——天津女排的俄罗斯籍队员切连科娃登场亮相。不过随着联赛的深入,圈内圈外各界人士为这位外援“第一人”打分并不高,甚至评价切连科娃的连续动作比天津本土选手都要差,防守、小球处理上也有明显的缺陷,和天津队员在技战术上无法很好地配合。无独有偶,2004年北京女排由于队内伤员较多,联系并引进了一名古巴籍主攻手盖托。虽然据她的经纪人说,这名主攻手是夺取悉尼奥运会女排冠军时的国家队队员,具备较强的攻击力。但实际上在这年的联赛中还是罕见这名外援的身影。 差的不想要,好的买不起。这里的重要原因仍然是上面所说的各俱乐部不是真正的职业俱乐部,只是专业队找个企业赞助商,赞助经费也在一二百万之间,各俱乐部的经济实力自然不强,资金问题便成为困扰外援“走进来”的一大原因。引进高水平外援最主要的就是要看各俱乐部的实力。据了解,引进一个好的外援起码要四十万美金,目前我国一般各排球俱乐部整年的经费也就刚够引进一名强力外援。所以说,经费的困扰使得排球在外援的引进上没有像足球和篮球那样的“声势浩大”和“人多势众”。本报记者 赵晨彦 策划 朱仕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