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曹剑杰:“金镶玉”身上的秘密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12:07  新华网

  让一个心直口快的山东沂蒙汉子保守一个秘密。这个秘密,连对结发20年的妻子都不能说。

  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主创者王沂蓬就曾是痛苦的守密者。

  “我夫人只知道我在做奥运奖牌,但她不知道奖牌是什么样子的。直到方案公布那天,她才知道方案是什么。做的模型这些东西,我们看完就装到包里,连碎片也收起来了。”王沂蓬说。

  “根据与北京奥组委的保密规定,奖牌设计方案公布之前,必须保密。每天回家见到老婆,不能谈自己白天做了什么,真是如鲠在喉。”王沂蓬感慨道。

  9日在位于杭州北郊余杭区的良渚文化博物馆,王沂蓬教授向记者回顾了“金镶玉”艰难的设计过程。

  2005年11月,北京奥运奖牌设计征集活动正式启动。中央美术学院组成了一个设计小组,王沂蓬是负责人。

  王沂蓬曾以脸谱、丝绸、敦煌壁画、铜镜、

长城、彩陶等许多代表中国的元素构思了一百多个方案,而最终“金镶玉”以“金玉良缘,中西合璧”独特的理念赢得了评委的青睐,从179件有效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前十,进而进入三甲,2006年7月获北京奥组委的批准。

  可没过多久,国际奥委会给王沂蓬泼了一瓢冷水,要求“金镶玉”设计者解决玉石易碎问题,并建议缩小玉的尺寸。

  王沂蓬回忆道:“接到修改指令时,我有点不理解。这么难得的荣誉,运动员肯定当宝贝供着,谁舍得往地上砸啊!可回想运动员领奖时的表现,还真有不少拿着奖牌啃的,甚至兴奋得把奖牌扔给观众,这些问题确实存在。”

  如何解决玉碎问题,这给王沂蓬出了个难题,眼看提交期限一天天地逼近,王沂蓬心急如焚。

  王沂蓬开始考虑在金属与玉之间填充特殊材料,以达到消除振动的效果。每次与加工厂联系,还要防止泄密,王沂蓬都要先把模型上与奥运有关的图案去掉。

  做出来之后,每天就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地试验,从1·5米到2米的高处往下摔。然而,十几次试验,王沂蓬看到的还是一地碎片。越摔,王沂蓬的压力越大,甚至连捡都不敢捡了。

  王沂蓬一共找了二三十位玉石加工、力学、金属、材料学等各行业的专家出谋划策。一个月过去,技术方面仍旧毫无进展。

  奖牌的厚度是6毫米,玉材厚度为3毫米,要想把玉石嵌入而不致在摔落时脱落、破碎,就必须在玉石与金属之间找到一个缓冲带。

  “把玉变薄是行不通的。”王沂蓬说。这样做只会增加玉石摔碎的可能性。因此,只能把奖牌镶嵌玉石的槽加深。然而厂家回复这样做有可能会把奖牌打透。最后,王沂蓬建议厂家用“车”的工艺把槽加深2毫米,他还选择了阻尼材料缓冲金属的震荡,使之传送不到玉石上去。

  “最后一次实验时压力非常大,如果再不成的话,就真的没有时间再做了。”王沂蓬说。

  2006年12月28日,“金镶玉”再次进行实验。

  当奖牌从两米高自由落体撞击地砖时,王沂蓬闭上了眼睛,但听那声音,他知道,成功了!

  2007年2月8日,国际奥委会批准了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完)

  (曹剑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