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东方体育日报》杜旻:另一种留洋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13:07 东方体育日报
文/杜旻 赶路、看比赛、参观基地、观摩训练……当申花球迷还久久不能忘记曾经给他们带来快乐和信念的一位本土少帅的时候,吴金贵似乎早已“置身事外”,在国外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虽然时间短暂,但正如吴金贵自己所言:“这样的时机,这样的机会,对一名教练员来说是不常有的,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孙祥在留洋、郑智在留洋,邵佳一也在留洋,人们铺天盖地地关注他们,理由很简单,留洋是中国足球走出困境的最好方式,他们是中国足球最值得期待的人物。 然而,或许很多人都忽略了,比运动员更急需留洋的,是我们的足球教练员,是更多决定着中国足球走向和未来的领航者。中超的水平、国之队的能力、中国足球的风格,甚至整个足球运动的基石,更需要一大批本土教练员的成长和学习。 相比运动员的留洋,人们喜欢把教练员的出国考察当作“镀金”,当作走马观花;幸好吴金贵已经无需这样的担忧,要说“镀金”,他已经是国内学院派教练的“前辈”了,六年的德国留学时光已足够成为他独创个人风格的资本。 “看看我们国内的大多数教练员,他们有多少时间用在学习上、用在了解和钻研世界足球最新发展理念上?很多时候,教练员都被手边一时的饭碗拖累了。”吴金贵说得很直接,因为以他的感受,一两年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落后了很多,“毕竟,中国足球自己的这些家底,还很薄。” 以国内另一名著名本土教练、有“朱克洋”美誉的朱广沪为例,自从走上国足主帅的工作岗位后,朱广沪至少把一半时间都用在了出国考察上。随后,过去很少有欧洲“留洋”经验的老朱仿佛茅塞顿开,大有所悟,现在经常会把弗格森等前辈的教诲放在嘴边,反复念叨。 “走出去,请进来”,是我们常用的两个提高竞技水平的单词;吴金贵的这次计划外的充电,或许可以给我们很多人以启迪,教练员不仅可以请进来,更应该积极走出去。谁也不是中国足球的救世主,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一个职业的、为理想而工作的态度,却应是所有中国足球人的必经之路。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