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商子雍:电视时代的足球裁判 牛锦山到底错在哪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09:53  足球-劲体育

  年轻的时候既踢球,也看球,但那个年代的足球裁判,却不曾给我留下半点儿“黑”的印象。几十个春秋过去,按说,随着足球运动的整体进步,裁判员的水平也肯定是在不断提高,但在我以及许多球迷的感觉中,好像远不是如此,由诸多经历积淀而成的裁判涉“黑”的认知,在我心中总是挥之不去。

  怎么会这样?原因之一是几十年前的足球比赛要“纯粹”许多,其功利追求、以及由这种追求所引发的场外“猫腻”,是远远小于、或少于今天,所以也就“干净”了许多。在这么一种大背景下,裁判即使出现错判、漏判,也不至于引起太大的众怒,当然就不会让人耿耿于怀、长久难忘。

  原因之二则在于电视时代的足球比赛———特别是那种重大赛事,几乎都有数量可观的摄像机镜头,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紧盯着那块不大的绿茵场,球员、还有裁判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得清清楚楚,一旦发生了进球、严重犯规以及其它什么观众感兴趣的事儿,球场里的大屏幕,还有千家万户的电视机荧屏上,立即就会出现从不同角度拍摄下来的那个场面的慢动作回放……科学技术发展到这个份儿上,再加上这些年来名声不佳的

中国足球裁判一直被球迷、媒体紧盯不放,于是,一旦判罚有误———特别是出了那种影响胜负的大错,裁判立马就会证据确凿地成为众矢之的,并理所当然地痛遭口诛笔伐。

  比如,4月15日上海

申花在伤停补时阶段攻入厦门蓝狮大门的那个事后被资深裁判陆俊称之为“既越位又犯规”的进球,倘若事情发生在前电视时代,主裁判李玉红面对质疑完全可以狡辩:“难道你比我离事情发生的地点更近、看得更清楚吗?你能不能拿出足以证实我确实错判的证据呢?”而在电视时代,录像一放,李玉红就只能无话可说地乖乖认罚。再如,5月20日,河南建业在对青岛中能时的一个进球被判越位在先无效,不也同样是有赖于“录像为证”,河南人才敢于在事后声色俱厉地斥责助理裁判胡燕明“丑陋”、“太坏了”吗?再如5月19日,上海申花出战长沙金德被主裁判赵亮判罚点球那件事,申花高层在看了电视录像以后也有说辞:“如果裁判这样掌握吹罚原则,那下半场我们至少应该获得3个点球。”还有陆俊指出王学庆在主裁5月19日北京国安对长春
亚泰
的比赛时,漏掉了应该判给国安的一个点球的根据,仍然是“从电视录像看……”至于5月27日陕西中新客场出战北京国安时比赛两次中断,成耀东固然有不是,但起因却是主裁牛锦山的胡吹乱判。本来,禁区线外双方球员的轻微身体接触,按牛锦山对北京球员肘击对方也不出牌的标准,判罚任意球尽管勉强,也还算马马虎虎吧,可北京球员 上来一围一闹,牛锦山立马就改判点球……这一段录像我看了3遍,忍不住地要为裁判的丑陋摇头叹息;更让人叹息的是,中国足协的有关人士竟然认为牛锦山的点球判罚正确———他们究竟是眼神不好,抑或其它什么地方有问题?

  绿茵场上的裁判是人不是神,他们的判罚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身为裁判,起码的良知不能缺失,这就是力求公正。同样,维护裁判在绿茵场上的权威也属必须,但无法容忍的是以此为幌子庇护、甚或纵容昏哨、偏哨、黑哨,从而伤害公正。京、陕之战后,有一位“裁判界的老前辈”发表如下言论:“果断呵斥、出牌,先把局面控制下来是最重要的,有错误让中国足协去评价,再说那点球就是错了又不是绝对的错误,谁都有看不清楚的时候……他(牛锦山)就是太软了。”是这样吗?要知道,水平低下的裁判的“果断”,常常会在绿茵场上制造冤案(良知缺失的裁判的“果断”则更可怕);而以“谁都有看不清楚的时候”的心态来原谅自己的裁判,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好裁判。要命的是,中国足协好像也是抱着这种心态来管理裁判。我以为,在这种不去从严规范裁判,只是一味要求球员、教练、球迷尊重裁判的情况下,中超赛场上的乱局,恐怕还会接二连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3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