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南方日报:王楠因豁达而更美丽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27日11:12  南方日报

  2007年5月26日,对王楠而言也许是个艰难的时刻。她先在女单1/4决赛中以1比4不敌队友李晓霞。作为世乒赛女单三连冠霸主,王楠在世乒赛单打赛场上的封刀之作,就在遗憾中落幕了。而在随后举行的混双决赛中,她和马琳2比4败给了队友王励勤/郭跃。现在王楠的最后一届世乒赛只剩下女双一个项目可以冲击冠军了。

  无可否认,王楠已经老了,再无法复制昔日包办世乒赛3项冠军的辉煌。但作为连续7届征战世乒赛的“大满贯”得主,面对失利的坦然和豁达,更是令人尊敬。

  一路坦途铸造辉煌

  回顾王楠的成长轨迹,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年仅17岁的王楠在1995年首次参加天津

世乒赛时,只给自己确立了“不要输给外国人”的目标。结果,她成功守住了自己的战线,直至1/4决赛才败给了师姐刘伟。

  两年后的曼彻斯特世乒赛中,王楠则是闯入女单决赛,尽管最后败给了巅峰时刻的邓亚萍,但对于未满20岁的王楠而言则是虽败犹荣。

  王楠建立自己的王朝是从1999年埃因霍温世乒赛开始。她从1/8决赛开始连续上演好几次大逆转的好戏,第一次捧起了盖斯特杯。当然,王楠最辉煌的成就是在2003年的巴黎世乒赛上。遭遇2001年亚运会的溃败,卧薪尝胆的她再次崛起,一举包办了女单、女双和混双3枚金牌,成为书写这一辉煌的第一位中国人,并完成了她的女单三连冠霸业。

  然而,再美丽的玫瑰花也抵抗不住岁月的流逝,已经交出“一姐”宝座的王楠在上海世乒赛中,同样遭遇了职业生涯的低谷。她在女单第3轮2比4不敌韩国小将文炫晶,流泪出局。但随后她还是振作精神,和张怡宁联手拿下了女双冠军。更重要的是,在赛场上出现了“万朵玫瑰”的感人场面,她的爱情故事也随之浮出水面,王楠已经开始追逐人生的另一种幸福。

  再遇挫折微笑面对

  曾经想过退役的王楠,因为北京奥运会的梦想而留了下来。因此萨格勒布也成为了她世乒赛征途的最后一站。王楠依旧是那个值得教练寄予厚望的选手,她一个人身兼女单、女双和混双3项比赛。面对这种魔鬼赛程和高压的作战压力,支撑王楠的不仅是她的韧劲,还有她早已看透胜负的超脱。

  在女单1/4决赛落败后,王楠怡然自得地接受了采访,“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女单比赛,我的目标是不输给外国人,最后一次打世乒赛女单,我的目标还是不输给外国人。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对于高强度的比赛,此前一直好强地表示“撑得住”的王楠,终于在结束了两个项目后说:“这几天打的比赛太多,体力确实有些透支。到了后来,有些动作意识到了,但身体却做不出来。”

  对于输给李晓霞,王楠觉得很正常,“毕竟以往跟李晓霞打的时候就一直不是特别好打,所以今天的比赛我是想能赢一局是一局,一分一分地咬吧。”

  在混双决赛失利后,王楠更洒脱地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起了笑话。当有记者问及他们比赛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王楠开始调侃自己的搭档:“当然是最后一个发球自杀啊。”这句话引得在场的中国记者都笑了。马琳也想到自己最后一球发得太不靠谱,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精神领袖不可或缺

  尽管王楠已不复当年勇,但她的经验和精神,仍然成为女队中的领军人物,依旧是北京奥运的重点人选。

  女队主教练施之皓充分肯定了王楠,并且将其冠以“女队精神领袖”这一称号:“王楠的表现还是令我满意。作为一名老将,连续3天都是每天参加4、5场比赛,能够坚持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女单比赛虽然没有能够进入8强,但是毕竟是输给自己人而不是外国人。自己一个队的队友,彼此之间都很熟悉、了解,技战术上的发挥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现在的王楠在国家队虽然不是第一号主力,但是她绝对还是前3位的水平,再加上她的经验和在队伍中起到的精神支柱的作用,王楠绝对是国家队不可或缺的一员!”

  特派记者 梁燕 本报萨格勒布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