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人民日报》:大学生体育方兴未艾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04:13 人民网-人民日报
都灵与冰雪运动有缘。在成功举办冬奥会后,这个古老的城市又感受了大冬会的青春活力。虽然大冬会没有冬奥会场面宏大,但都灵人以同样的热情举办两个赛事。在人们看来,大冬会不仅仅是赛场上的角逐,更是一个喜庆的节日。这个节日属于年轻人,也属于所有的人。大学生体育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具有的朝气和感染力。 在本届大冬会期间,就世界大运会的发展、大学生体育和教体结合等相关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教育部副部长、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简称FISU)副主席章新胜和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本届大冬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执行团长杨立国。 “小奥运”正重振雄风 近年,素有“小奥运”之称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始复苏。目前,FISU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青年组织,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它主办的一系列赛事尤其是世界大运会,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FISU成功的原因何在?世界大运会的魅力何在?章新胜认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在全球化发展的21世纪,体育活动有着独特的影响力。世界大运会被各国看好,近年来,夏季和冬季大运会都有多家申办,竞争相当激烈。 其二,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教育青年人提高国际交往能力,学会互相理解、学会共处,具有国际视野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大运会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青年人可以交流、可以沟通、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学会宽容相处的平台。 其三,FISU是洲际组织,每个大洲都有洲际大体联。随着亚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大力参与FISU活动,中国、韩国、土耳其、泰国纷纷承办或即将承办世界大运会,将FISU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体结合已成世界潮流 章新胜说,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部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意识。 章新胜认为,现代体育的竞争早已超出了体育本身的范畴,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体育本身也变成了一个交叉学科,而大学正好能够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交叉学科的土壤,培养出高素质的运动员。家长也愿意把孩子送到高校,像清华和北大的一些学生,他们在学校不仅是出色的运动员,同时还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相对短暂,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知识,结束运动生涯后,往往很难融入社会。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运动员同时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拿学位。这种教体结合的模式是世界体育发展的方向。 我们的体育要有中国特色,单纯依靠职业俱乐部和国家队的发展并不能促进我国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这方面都在探讨和研究。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教体结合是促进年轻人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去年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成功升入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就是一个教体结合的成功典型。 杨立国认为,教体结合首先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那就是高校有责任也完全有能力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运动员。现在我们的很多高校都在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只要加大投入,真抓苦练,肯定会出成效。如果不转变观念,我们就会被别人甩得越来越远。(本报都灵1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王霞光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