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莽:借东风三问中国围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1:19 新闻晨报 | ||||||||
常昊昨天在“应氏杯”上的夺冠令长久萎靡的中国围棋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可以预计,伴随着这场历史性的胜利,中国围棋的热度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中国围棋的整体士气也将空前高涨。 然而,冷静下来之后我们应当看到,我们的世界冠军数量和韩国人相比仍然有云泥之别。而作为中国围棋的领军人物,常昊也需要通过更优秀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继而推动整
借着“应氏杯”的东风,站在纯粹客观的立场并且怀着善意,提出三个问题。只是希望引起棋界的一些思考,因为,围棋永远离不开思考。 这会成为中国围棋全面爆发的契机吗 在认识并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似乎更应该回顾一下曾经走过的路———中国围棋,究竟有没有过全面爆发的经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凭借着聂卫平旋风般的崛起,中国围棋的确出现过一个繁荣的阶段。那时候,除了聂卫平独领风骚之外,马晓春、刘小光、曹大元、江铸久等棋手也都不同程度地达到了一流的境界。中日擂台赛中国队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尽管在人们的印象中,那个比赛仿佛只是为聂卫平一个人而举办的。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中国棋坛迎来了“聂马争雄”的时代,其间还穿插着钱宇平悲剧性的故事。但是,中国围棋并没有因此再现擂台赛时期的辉煌———聂卫平开始走下坡路,其他棋手始终难以再进一步,而马晓春虽然在1995年两夺世界冠军,但中国围棋未能全面爆发。相反,此前一直位居中日围棋之下的韩国围棋,在各条战线上捷报频传。尤其是李昌镐的“诞生”,改变了此后整整十年左右世界围棋的格局。2001年,俞斌击败韩国“天王”之一的刘昌赫,为中国围棋带来第三座世界冠军奖杯。然而,中国围棋试图展现给人们的力量,在滚滚“韩流”的席卷下,显得如此微弱。 大致五年时间为一个契机,马晓春和俞斌的夺冠最终都被证明是中国围棋的“小打小闹”,那么,这一次,捧得“应氏杯”的常昊会改变中国围棋的命运吗? 今天,记者向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提出了这个问题。从昨夜的狂喜中稍稍平静下来的王院长认为,常昊的胜利更多地代表了他个人的胜利,对于中国围棋而言,只能说是看到了希望,找到了信心,但与韩国人相比,我们还是存在差距。“这才仅仅是我们的第四个世界大赛冠军,你想人家韩国人拿了多少?李昌镐一个人就二、三十个了吧?就拿现在中韩两国的实力对比来说,一流棋手的数量,或许还差不多,但顶尖的,毕竟还是人家占优势。李昌镐和李世石就是两道难关,崔哲瀚也厉害,曹薰铉也不见得就真老了……当然,我不是灭自己威风,作为院长,应该要鼓劲才是嘛。我只是想说,我们不能因为常昊拿了冠军就觉得中国围棋从今以后就能怎么怎么样了,归根到底还要看我们棋手自己的努力。” 实际上,三月份接下去的两个大赛才是决定中国围棋是否能够借“应氏杯”的东风扶摇直上的关键战役———一周后“春兰杯”决赛和月底的“LG”杯决赛,周鹤洋和俞斌将分别力抗李昌镐和张栩。“如果周鹤洋和俞斌两个人能够有一个人抓住机会,再拿一个世界冠军,那么中国围棋可能就会找到感觉了。”王汝南对记者说。 如果对手姓“李”会怎样 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媒体和棋迷对常昊的评价都会是比较“单一”的。尽管适度的赞扬、褒奖甚至感激的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常昊的自信,然而如果从绝对客观的立场出发,我们是不是也有理由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这次常昊的对手不姓崔而姓李呢?” 昨天,应氏集团董事长应明皓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常昊过去总是被李昌镐压住,棋风上和心理上的因素都不容忽视。相比之下,这次的对手崔哲瀚,常昊对付起来就自如很多。 应先生不算是棋界的权威人物,但他的评价却切中肯綮。常昊能够夺冠,固然与他自身的努力和改变分不开,不过,崔哲瀚毕竟不是他的“苦手”,在心理上不存在任何阴影。这同样是一个难以回避的原因。 避开了像李昌镐、曹薰铉乃至李世石这几个“苦手”已经是常昊的幸事,可喜上加喜的是,崔哲瀚没有任何世界冠军的经历,也缺少世界大赛(尤其是决赛)的经验。而这一点,常昊占据了明显优势———他虽然和崔哲瀚一样从未拿过世界冠军,但好歹也是六次世界亚军,俗话说“久病成医”,至少,常昊对世界大赛决赛的气氛,要比崔哲瀚适应得多。 昨天比赛结束后,韩国网站上许多棋迷对崔哲瀚进行了“责骂”,意思大致都是:崔哲瀚是“国内龙”,一到世界大赛就不行。有时还总是帮倒忙,比如把李昌镐、李世石等自己人干掉。韩国棋迷甚至建议崔哲瀚去参军,因为他继续下棋只会中断韩国围棋的称霸。而在一周前“农心杯”卫冕之后,韩国棋迷对李昌镐却是满怀敬意,无比拥戴。 韩国棋迷的态度其实可以换一种理解的方式,那就是:如果李昌镐进入“应氏杯”决赛,常昊最终捧回家的,恐怕是个人第七座世界亚军奖杯。 尽管论韩国国内比赛的成绩,崔哲瀚已经超过了李昌镐和李世石,但在世界大赛上的竞争力却明显逊色许多。记者曾经请许多国手对这三位当今最强的韩国棋手进行排序,得到的答案基本上都是“李昌镐第一,李世石第二,崔哲瀚第三”。常昊自己的认识则是:李昌镐第一毋庸置疑,李世石和崔哲瀚差不多。 “石佛”在“农心杯”上以一敌四仍笑到最后,一方面证明了他的既有实力,一方面也显示了他状态的回升。对于常昊而言,他未来最大的劲敌终究还是李昌镐,其次便是已经让他“痛”过一回的李世石。只有拿下了“二李”(至少与之战成均势),常昊才有可能真的像他老师聂卫平所寄语的那样———“进入到一个‘狂奔’的阶段。” 常昊是不是中国第一人 “常昊是中国围棋第一人吗?”将这一问题抛给棋界人士,基本上很难得到肯定的主观性回答———领导不可能把话说“死”,一般都是列几个名字出来;棋手碍于彼此间的关系,也不太可能透露真实想法。即使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也得看究竟是用哪一组数据作为考量———如果算国内等级分和国内比赛成绩,那么常昊绝难排到第一;如果参考“外战”表现,常昊则是目前中国棋坛当仁不让的第一人。 一次世界冠军,六次世界亚军,其中,分量最重的“应氏杯”冠亚军各一次———放眼中国棋界乃至整个世界棋坛,除了李昌镐、曹薰铉、刘昌赫和李世石这四位韩国棋手,恐怕无人能在常昊之上。实际上,在马晓春告别自己的巅峰时期之后,常昊就始终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第一人”,或者说是“中国围棋的领军人物”。 然而,由于常昊一次次地令大家失望,也由于古力、孔杰等一批“小虎辈”新锐的迅速成长,常昊“第一人”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自从中国围棋设立等级分制度以来,常昊几乎从未排在榜首,甚至时不时还会掉出前十名。国内比赛的萎靡以及近几年国际大赛的难有斩获,令常昊的状态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他自己也承认,2003年是他职业生涯从未有过的一段超级低迷时期。也正是在这一年,有关“常昊还是不是中国围棋的领军人物”之类的争论频繁地见诸报端。 客观地讲,这次拿到“应氏杯”,大致可以平息外界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王汝南院长昨天说得也很明确:“常昊为中国围棋立了大功,树了榜样,我们的棋手应当要跟随他的脚步,争取更多更大的突破。”这样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常昊的地位。 记者本人基本认同“常昊是中国围棋第一人”的说法,但在这里,不妨也把一月份赴日本采访“丰田杯”时与李世石的一段对话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当时,也就是决胜盘结束之后,记者问李世石:“在所有中国棋手中,你认为谁的实力最强?”李世石没怎么想便回答说:“没有下‘丰田杯’之前,我认为是古力和孔杰,下完这次比赛,我觉得常昊也很厉害。” 作者:晨报首席记者许莽(北京3月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