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后聂马时代不见棋魂--评富士通杯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4月16日10:37 体坛周报 | ||
记者谢锐述评 与在三星杯中连续两年打入决赛、半决赛中的人选越来越多相比,中国棋手在富士通杯中的表现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从1995年马晓春夺得冠军,1998年、2000年常昊连获两个亚军后,2001年和2002年八强中均只有1名中国棋手,一直到今年八强中一个不剩,气脉渐衰。 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中国队阵容年轻得令人不敢相信,清一色年轻的面容,清一色年 不是他们不努力和不用功才至于此,要是他们真的不努力、不用功也罢了,那么大骂一通他们不争气之类,大家好像都能得以解脱一样。但实际上,他们一直都是那么刻苦用功着,特别是王磊,那瘦削得简直要虚脱的样子,谁看了都会心痛。 但现在的惨败已成事实,网上早已骂声一片。痛定思痛,这几年来的世界大赛,中国棋手无论是惨败还是惜败,都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了围棋理念的中国棋手如此无所适从;失去了主心骨的中国棋手又是那样茫然,不知所措。 像曹薰铉这样不仅在棋艺上,而且在人格上深深地影响着后一辈棋手的大师在中国已很难找到。半百之年的曹薰铉除了在棋盘上狠狠地鞭策着后一代棋手之外,还以其风趣不失尊严,可爱而不失可敬的性格让后辈们受益匪浅。曹薰铉之后,李昌镐棋高德馨,世界第一的棋艺,清教徒般的生活,声望直指当年的日本棋圣秀策和“500年才出一个”的吴清源。有此师徒,韩国棋坛谁还敢骄纵恣肆而为,谁又敢自命天才,生出半点懈怠?在棋上,曹李师徒以他们双剑合璧、天下无敌的技艺磨砺塑造着一个又一个后继者,更要命的,是在他们的“棋魂”感召下,一拨又一拨“棋魂”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现在仅仅看看李世石、朴永训、崔哲瀚他们,就不难发现,韩国围棋的强大在于:他们有“魂”。 围棋在日本一直是当作“道”来追求的,所以,不仅比赛奖金优厚,而且还不厌其烦地将棋赛的种种仪式推至极致,虽不无繁琐,却也使得围棋典雅华贵之极,棋手亦像求道者一样,对围棋充满了敬畏之感和执著之念。像张栩八段这样活泼随和的少年棋手,在接到记者打往他家里的电话后,他都会客气地说一句“请以后不要往家里打电话好吗?”,围棋几乎是日本棋手们生活的全部,为此他们不愿受到任何干扰。也因此,一生求道的日本棋手即便一时战绩不佳,但要彻底地击败他们,又何异于痴人说梦。 中国一流新锐们不是缺乏比赛锻炼,也不是不够执著用功,而是,在围棋的理念和境界上,他们没有大师们的牵引。他们虽然一天天地一同努力着,但对围棋的理解却几乎不曾有过质的改变。现如今,老聂和马晓春每次与古力、胡耀宇这批实力最为强劲的新锐对阵,总能在前半盘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而后新锐们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坚韧的毅力扳回,直至逆转。在新锐们身上,不仅难以看到他们在棋盘上挥洒自如的棋艺,而且在对待胜负上,几乎看不到他们像过去老聂那样举重若轻、外松内紧的超凡气度。 说到底,中国围棋的后聂马时代,真缺乏围棋大师的风流气脉啊。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