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毅行者完赛记:毅路同行惟因心中有爱

http://sports.sina.com.cn  2013年11月22日17:29  新浪户外微博
0575号队伍赛前耍酷。左起:张青昇、董宝青、董宝平、蔡英元 摄影:任涛0575号队伍赛前耍酷。左起:张青昇、董宝青、董宝平、蔡英元 摄影:任涛
0575号参赛队在15日上午11时出发。 摄影:任涛(下同)0575号参赛队在15日上午11时出发。 摄影:任涛(下同)

  作者:蔡英元

  “我们要在24小时内完成香港毅行者。”从北京出发前,队长董宝青沉吟道。

  我略微迟疑,因为24小时完成麦理浩径百公里,意味着每位队员起码要具备20个小时的实力。此时我还没有见过其他两位队友,只知他们都是马拉松高手:董宝平,广州番禺公安分局的警察,全马最好成绩3小时21分;张青昇,河北保定资深跑友,2013北马第73名,成绩2小时52分。

  马拉松成绩确实代表跑者的核心能力:心肺功能、速度耐力和跑步技术,但麦理浩径全程如马拉松赛道般的公路很少,它更考验核心力量、登山技巧、平衡感觉、恢复速度和持久作战的能力。更为要命的是,我们四人分隔三地,从来未曾合练过。而毅行者赛制和个人跑不同,毅行者需全队四人团队作战,相互扶持,集体打卡。一百公里的山路,分设10个检查站,每个站点都需要四人一起打卡,才能前往下一站。这意味着,再强的个人,也不能只按自己的节奏跑,而是要按照全队的节奏,往往也就是走得最慢的队友的节奏。这是最能体现“木桶原则”的赛制:团队成就取决于弥补短板,正像四个人都可能成为短板一样——仅仅一次崴脚就会让英雄变熊爸,四人必须齐心协力,才能成就全队业绩。

  而我们四人也有长处,正如董宝青宝爷所言,我们的年纪和阅历就是我们的长处,宝爷年长我13岁,宝平兄比我大10岁,张青昇和我同龄,而我也快年届不惑。平均年龄44岁,四个老男人怀揣四颗不老童心,目标是完成世界上最知名、最成功的慈善赛事,乐施会香港毅行者。我们熬过苦,我们受过罪,我们早已不沉醉于单纯的享乐和纸醉金迷,我们知道克制和内敛,纪律性和耐受力,这是我们这个队伍的优势。

  一、因何毅行

  为什么要跑步,为什么要参加马拉松,我因何而来又与这个世界有何关联?这一系列看似无聊的问号,是每位跑者都曾经闪念过的问题,而在超长距离的越野跑赛事里,类似思考会不断浮现脑海。为了浮名,为了健康,为了更深刻地活着,更深刻地体验这世界,更是为了用有限生命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对我们自己来说,当体验越深刻,越是觉得自己在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的身体和头脑就更能充盈一种积极的能量。对这个世界来说,当更多人能心手相连,用一种亲身参与、风餐露宿、砥砺心志的方式,如苦行僧般为世间疾苦者筹集善款时,这个世界乃至身处其中的各类社会群落,就可以距理想国更近一些。

  香港乐施毅行者,1981年迄今,已持续举办了32年。一年一届,最初是驻港英军啹喀兵团(Ghurka,即尼泊尔裔士兵),结合军事训练以及为尼泊尔捐款的一项跑山筹款活动,1997年之后,由乐施会独立筹办至今。赛道基本沿着麦理浩径,从西贡北潭涌出发,途经西湾、鸡公山、企领下、马鞍山、大老山、笔架山、狮子山郊野公园、针山、草山、大帽山等20多座山,横穿8个郊野公园,终点设在元朗的屯门,总长一百公里。

  这项赛事已发展成香港骄傲,更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慈善赛事,共在全球衍生出16站(包括香港站)。仅香港站毅行者,截至去年已共筹措善款3亿9千多万港币,这些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内地的扶贫助学,毅行者的理念就是 walking 100km against poverty,毅行对抗贫困。每队参赛者,需在完赛后一个月内,筹措至少6800港币,汇总到乐施会相关账号。每队可以通过集会分享、发起募捐乃至通过社交媒体推广本队筹款页面等方式,号召更多善心人士发起捐助。而筹款的过程本身,就远远超越了善款资金数额的意义。所以,虽然看似香港乐施毅行者30多年来,筹措的善款不过数亿元港币,甚至不及慈善业大亨一次性捐助的数额,但其广为传播的慈善理念以及人人奉献的善行参与度,让这项徒步筹款活动成为人类美好德行与运动赛事相得益彰的良好范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乐施毅行者的意义还要胜过奥运会。因为奥运会是以国家和地区组队参与的方式来进行体育对抗和自我挑战,而毅行者完全是以普罗大众自发组队的参与方式来进行。即便也有少数品牌冠名的队伍,那也是为了提升品牌的慈善形象,同时有助于创造最佳团队成绩。

  由于山径上的赛道狭窄,所以每年香港毅行者仅能容许1200支队伍参赛,且需分为4组,每间隔1.5到2个小时出发。由于这项赛事的美誉度和挑战性,每年都有来自全球的逾万支队伍报名,中签的队伍和参赛者就像中了头奖一样高兴。一方面是国际顶尖越野跑高手组队参赛,包括我们驻港部队的代表队也曾在2009年以12小时17分的成绩夺得冠军(现已不再组队参赛),去年,由欧洲冠军级跑手Julien Chorier、Francois D'Haene、Michel Lanne及Andy Symonds组成的Salomon毅行团队,以11小时12分夺冠。今年,由Ram Kumar Khatri,Uttam Khatri,Gurung Bhim Bahadur,Ram Bhandari组成的Columbia队首次突破11小时,以10小时58分完成乐施毅行者全程(注:今年由于西湾村民封路,路线临时调整,距离也较往年短3公里)。

  这项源自香港的慈善赛事,因其全方位的显著意义和卓越成效,生发出强大生命力,今年新西兰、澳洲(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日本、英国(北部、南部)、比利时、法国、印度(班加罗尔、孟买)、西班牙、德国、比利时这15站海外赛事,堪称“道”传天下,誉满全球。

  我觉得毅行者在香港的发展壮大,先是“洋为中用”,后成“中为洋用”,这不仅让港人引以为荣,更是华人社会的骄傲。不过,可能囿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和政治上的考量,这项赛事目前还未来到内地举办,但深圳、广州、北京和湖南等地,纷纷效仿香港毅行者的理念,举办了一系列类似的团队慈善徒步赛。这也算是香港毅行者在价值观和赛制这两个层面上对内地的贡献。

  今年五月,我有幸和苏子灵、赵鑫、沙路远赴法国参加了毅行百公里赛事。九月底,也曾支持和报道了青基会的挑战8小时徒步慈善赛。这么积极地参与它是因为,我为毅行理念所折服,也愿通过这一赛事挑战自己、审视自己、改善自己。

  香港乐施毅行者,实在是一件善莫大焉的创举,一项格外有意义的户外赛事。

  我们人生一世,不就是要做些有意义的事么?

  二、慢才能快

  严格说来,我们四人并未按照香港乐施毅行者官方要求,在赛前3到6个月开始合练,这是因为宝爷和我在北京工作,而另外两位队友居住广州和河北。我们四人,是央视第五频道杂志总编陈明邀约组队的。陈明是我的朋友,他也是我们这支毅行队伍的后援队长。

  好在我曾跑过香港百公里,而港百和毅行者的精华路段约有60%以上重叠:从鸡公山到大帽山这六个检查站,赛道完全一致,这段路也是麦理浩径最让人崩溃的路线。好在三名队友,都是训练有素的马拉松好手。用宝爷的话说,老男人要比年轻人更能“搂得住”。

  抵达香港,是我和董宝平、张青昇两位队友初次见面。第二天一早,我们在沙田丽豪旁边的圆洲角公园适应性晨跑。很高兴获知董宝平为了这次毅行者,不仅每周多练爬楼梯,定期参与广州跑友组织的无敌小宇宙队集训(这次无敌小宇宙有三支队伍参加比赛),还曾回到湖北枝江老家的江心百里洲拉练了一次74公里,更为重要的,是宝平接受了香港著名毅行教练陈国强(kaka)的指导。本职工作为香港消防队总教练的kaka,本身就是顶级毅行者,而且义务指导跑者参加毅行者多年,所指导的过百队伍迄今还没有未能完成赛事的。所以,我队集体决定应用kaka的指导,先慢后快,不疾不徐,确保完成这一百公里艰苦历程。

  11月15日8点半,我们从沙田打车前往位于西贡北潭涌的起点。今年1200支参赛队伍,分别在9时、11时、12时半和14时出发。我队参赛号码为0575,11时出发。出发前先到附近的保良局度假村行政楼领取号码布及条形码手环等。志愿人员效率很高,原本以为数千人现场领取装备会排很长的队,没想到不到3分钟,我队就领到了手环,拍完了合影。手环是4名义工按照ABCD的顺序,给我们四人亲手戴上的,工作迅速而有礼貌,一旦戴完手环,就示意参赛者不要停留,以免妨碍后面的参赛队伍领取。就凭这一细节,就能体悟香港毅行者举办32年来所积淀出的组织力和高效率。

  陈明、任涛和莫非这三名后援队员,与我们一起合影,检查装备,并且帮助我们把早晨御寒的衣物装到袋子里。按计划,这3位后援团的兄弟将在CP3守候我们,这个检查站叫企领下。后援团队将在此地协助我们戴上头灯,穿上适宜夜行的御寒衣物。由于我们原定最迟在下午5点半到6点之间赶到企领下,所以头灯等一律交给了后援团。

四名队友拍摄参赛手环。四名队友在起点拍摄参赛手环。摄影:任涛(下同)
四人齐心,其利断金。参赛手环是参加毅行者赛事的“身份证”,扯断即表示退赛。四人齐心,其利断金。参赛手环是参加毅行者赛事的“身份证”,扯断即表示退赛。
起点前的倒计时。起点前的倒计时。
出发575号参赛队无惧起跌,毅行人生持续向前。
赛前拉伸必不可少。赛前拉伸必不可少。
新浪户外和央视第五频道杂志联袂出战。新浪户外和央视第五频道杂志联袂出战。
出发!出发!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