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奇志:阿尔卑斯攀登首先要管理好自己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12月25日15:05  新浪户外微博
两位嘉宾在节目中介绍了登山安全的基本准则和注意事项。图为张睿在讲解。两位嘉宾在节目中介绍了登山安全的基本准则和注意事项。图为张睿在讲解。
节目录制完成后,来宾和主持人合影。左起:印少华、张睿、古奇志、蔡英元、刘伟。节目录制完成后,来宾和主持人合影。左起:印少华、张睿、古奇志、蔡英元、刘伟。

  主持人:我们也分成了几支队伍。

  古奇志:对。

  主持人:分别有不同的攀登目标。

  古奇志:对。

  主持人:这次在四姑娘山攀登期间的野外生存,大概有多长时间呢?

  古奇志:我们是分阶段性的,因为阿尔卑斯式的攀登特点是,每一个攀登时间都比较短,喜马拉雅式可能从大本营开始或者到顶峰可能会有更长的时期,一周、两周或者一个月,但是这种阿尔卑斯式的攀登风格就是这种特色,要小队伍、快速,攀登周期短,前期在5天左右,我们在这个山区一共待了,从1日到17日两个多星期吧,分成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5天左右。

  主持人:要带的给养应该还是挺多的,张睿作为官方摄影师,肯定也要自己管理自己啊(笑)。

  张睿:对,但是我首先也是背一些东西,再一个他们照顾我多一点,因为我还有摄影器材,再有,我从登山这个角度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个小学生。

  古奇志:他算我们的客户(笑)。

  主持人:张睿谦虚,因为你平时经常攀岩,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可以进行这种技术攀登。

  张睿:是。不过还好吧,总体还是跟下来了,但是也多亏他们照顾我。

  主持人:你带了几台机器?

  张睿:带了两台相机。

  主持人:其实也不轻。

  古奇志:不轻,他的装备很重。

  主持人:在这样的技术型山峰上,你那些沉重的装备,有时候恨不能丢掉吧。

  张睿:对,一方面还得照顾这些东西,低温、电池都要带着。

  古奇志:对,他的电池得放在怀里,要不然温度太低电池很快电量就没有了。

  主持人:我们这次小队伍快速的攀登也是登顶了一些比较难的山峰,比方我看到新闻报道里面说阿妣峰,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情况吗?

  古奇志:阿妣峰海拔是5694,一般的大本营会设在4900到5000左右,垂直高差应该在700米左右,这座山峰也属于一个技术性山峰,因为没有特别好的雪坡或者冰迫让你一直走到顶,所以需要一些技术性的攀登,混合攀登,包括雪坡、冰岩配合的攀登。

  这次阿尔卑斯的攀登来说目的别不是说去登顶,登顶只是攀登的一个结果,就是说你完成了这条路线以后结果最后肯定是到顶,我们在这种路线的选择上等能体现阿尔卑斯的特点,更在乎你这条路线的地形是否丰富、是否有趣、是否安全、是否更能体现在攀爬过程当中的乐趣,这是阿尔卑斯的特色。

  主持人:还有相互协作的精神。

  古奇志:对,并不是在乎目的就是要登顶,至于选择什么路线这个不在乎,不是这样的。

  主持人:如果单纯把登顶当成最终的目标,很多乐趣就不存在了。

  古奇志:对,如果你只集中在登顶,过程当中你会忽略掉一些攀登的有趣的东西,比如你要解决一些难题或者是你要攀登你之前很少接触、或很有意思的一些地形,会更有乐趣。因为乐趣是在过程当中,过程更长,而登顶只有那么一瞬间,你到顶了,你到顶时间又不可能呆长了,又不可能让你在上面待很长的时间,马上就要撤了。

  主持人:是,我重复Gugu的话,乐趣是在过程当中,所有登山活动都不要目的性过强。

  古奇志:我们很享受这个过程。

  主持人:张睿看来也很享受,最后你登顶了阿妣峰吗?

  张睿:我没有。

  主持人:那也快接近了。

  张睿:对。

  主持人:片子肯定很棒了,趁着这个时候能给我们的镜头展示一下你拍的大片吗?

  张睿:还算不上大片,但是在那个环境里有这些片子也是很珍贵的。

  主持人:阿妣峰海拔是5694,看这个真有点阿尔卑斯的感觉。

  张睿:这个距离我们是在大本营附近拍的,所以看起来不是特别的有视觉效果,如果在山底看就是像金字塔一样尖尖的,在双桥沟里边。双桥沟到这个山底有一个公路,要徒步,我们大概要在四五个小时完成。

  主持人:这个冲顶是早上几点开始的?

  古奇志:我们开始的并不早,我们早上8点半才开始,到顶再撤回来12小时。我们是4个人一块爬的,冲顶那天有两个专业向导,一个是高山集团的副主席克瑞斯,还有一个女的阿尔卑斯向导。

  主持人:多大年纪?

  古奇志:她大概三十二三岁,她目前是唯一一个在沙穆尼作为军队方面的高山训练,是一个女性,非常强壮。

  主持人:超强了。

  张睿:对,这儿有一张她的照片,这是和Gugu的合影。

    主持人:看起来还打着结组。

  古奇志:对,这就是我和她在顶峰的合影。法方的攀爬风格不是特别快的动作去爬,但是节奏非常鲜明,很稳定,不会轻易停下来,一直在往上走,一直在往上走,我们在攀爬上面基本上都是保持,我们登山的术语里叫“行进间保护”,只是两个人同时都在攀登,不会因为一个人停下来保护另外一个人,那种叫“交替保护攀登”,不是那样。

  主持人:这种攀登看来更符合阿尔卑斯式攀登。

  古奇志:所以说我们能够在12个小时完成登顶和下撤,因为以前国内的攀登者也有登顶过阿妣峰的,都花了有3天多的时间甚至4天时间。

  主持人:半山腰那块可能还住了两宿。

  古奇志:一晚上或者两晚上,这种涉及到攀爬风格,他们用交替保护的方式。

  张睿:后来我们在镇里面接你们,李宗利就一直说,太强了,太厉害了,爬的很快。

  主持人:像这个山,你个人solo我觉得问题也不大。

  古奇志:我曾经在很长时间之前,记得08年的时候去登过这种山,当时我的搭档是因为肺水肿,到大本营后他就撤下去了。我是一个人solo了一次。但是我的这种攀爬方式,因为是自己攀爬,但是不是任何安全保护的攀爬,我这个是单人爬还是有保护的,不算free solo。在雪坡的时候爬得比较快,当时我一个人,我在山上住了两晚,上去的时候住了一晚,下来的时候住了一晚,当时没到顶,差了大概有100多米到顶,因为时间不允许了,要黑了。

  主持人:当时气温也比较低了吧,特别是晚上?

  古奇志:晚上大概六下五六度吧。

  主持人:你刚才说的让我想起来灵山事件当晚有零下20多度,确实已经超过专业登山级别的难度了,仅从气温方面来说。

  刚才看着阿妣峰的图片确实非常震撼,听古古说的登山过程也很有意思,我们再请张睿给我们讲一讲,你这一次去阿妣峰也好,跟着中法联合攀登也好,在户外摄影方面的心得?

  张睿:户外摄影最大的心得就是,每一次出去,首先是欣赏不同的美景,每次都觉得这件事特别的过瘾。再一个,这次跟的是专业队,更多我们平时拍摄多一点是攀岩,攀岩可能是在海边,雪山拍摄其实并不是很多,去过珠峰,也是到大本营再上去,这次亲身体验了,包括在幺妹峰下面,晚上下着大雪,感觉特别好。

  这里有一张照片,当时下着大雪,这是在奥索卡营地,下着大雪。

  主持人:从我这儿能看到雪线般的感觉。

  张睿:用屏闪,能看到雪的痕迹,其实很暗。

  这是他们在上面攀登的时候。

  主持人:我想你的机位也是在很陡峭的山腰上。

  张睿:对,这是在冰山上面,幺妹峰的南壁。

上一页123下一页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