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之路:有难度的攀登离我们并不遥远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2月21日10:20  户外探险杂志微博
四川四姑娘山幺妹峰“解放之路”路线。四川四姑娘山幺妹峰“解放之路”路线。
“解放之路”路线上的攀登者。“解放之路”路线上的攀登者。

  攀登行程

    2011年10月31日,成都集合

    11月1日,成都准备

    11月2日,成都-日隆

    11月3日,日隆准备

    11月4日,日隆-4500米大本营(大雪)

    11月5日,4500米大本营至5150米营地运输,并住宿4900米适应(大雪)。这次运输选择从南壁根部冰川左侧上攀,发现冰川内部裂缝密布,通过性很差,另外,路线上部处于雪崩影响区域,比较危险,经过努力和思想斗争,最终勉强运输到冰川根部营地。在冲顶攀登时,还是选用2009年使用的冰川右侧沟路线,相对比较简单。

    11月6日,返回大本营(大雪)

    11月7日,休整(大雪),经过四天的大雪,大本营积雪超过50厘米,南壁上面雪崩、流雪异常频繁,为了规避这一风险,我们在大本营又等待了两天,待南壁相对稳定后,才开始正式冲顶。

    11月8日,休整(转晴)

    11月9日,休整

    11月10日,大本营-5150米C1, 住宿C1。这次还是选择了2009年使用的冰川右侧沟上升,由于冰川退化严重,地形变化很大,经过努力,最终找到一条相对安全的路径到达南壁根部,非常幸运。

    11月11日,5150米-5900米C2(14个小时)。凌晨4点30从南壁根部营地出发,翻越雪崩堆积物上部的冰川背隙后,在南壁流雪槽中攀登了两个绳距的AI3左右的冰壁和三个绳距的40度硬雪坡,于上午7点抵达5500米处;从此处开始,路线离开流雪槽向左上方斜切,于下午13点翻上南支脊,抵达悬冰川下方(5700米),从5150米至5700米段,除了5500米处及5600米处两个难度为M4左右的绳距采用交替保护的方式外,全程行进间保护;由于前段部分路段积雪很厚,体能消耗极大,个人心态起了变化,于是从悬冰川下方向左上方横切至抵达悬冰川上方的七个绳距都采用交替保护的方式通过;下午18点30,我们切上悬冰川,在上方的大平台扎营。

    11月12日,鉴于大风和体能的原因,我们在5900米的营地休整。

    11月13日,5900米-登顶-5900米(大风,12个小时)。凌晨4点30,我们从5900米营地出发,历时七个小时,于当天中午11点30分登顶,并用时五个小时撤回5900米营地,整个路线除了顶峰悬冰川下方两个绳距的40度雪坡采用行进间保护外,其他11个绳距都采用交替保护的方式。其中6000米处一个绳距的岩石路段难度达到Alpine rock 5.9,6100米以上的两个绳距的陡峭山脊,暴露感很强,印象深刻。

    11月14日,5900米-大本营。上午9点我们从5900米营地开始下降,共18个绳距,返回南壁根部,并在下午徒步返回大本营。下降过程基本使用冰洞和岩柱保护,需要的岩石锥很少,本次我们除了使用了以前留在路线上的两个旧岩钉外,共使用岩钉一枚,辅绳40米,60厘米绳套一个。

      11月15日,返回日隆,攀登结束。

  解放之路

  孙斌>撰文/供图

  在欧洲,每年有太多的人在尝试三大北壁(艾格峰、马特洪峰、大乔拉斯峰),尝试西起西班牙东到斯洛文尼亚的阿尔卑斯群山中每一个艰难的部分,还有更多的人在Patagonia、Trango tower、在极地,在各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尝试着更为极限的路线,这是攀登的另一个极致——无与伦比的技术攀登。我们没有必要给这样一次幺妹峰攀登赋予太多的意义,然而这于我们始终是一个响亮的声音:原来有难度的攀登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需要这样的启发,需要这样的鼓舞。

  攀登是美丽的,任何攀登的尝试因其需要的勇气而值得尊敬。我很喜欢《极限登山》中的一句话:思想是攀登运动的未来所在。装备和训练水平的进步,只能对登山运动的发展起到缓慢的推动作用,而思想的解放则会给登山运动带来飞跃。

  四姑娘山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源于2002年英国人Mick Fowler和Paul Ramsden北壁新路线的成功登顶,这次攀登获得了当年的金冰镐奖。而四姑娘山在国内形成广泛影响则来自于2004年马一桦、陈骏池、康华、陈泽刚以及两个美国人Jon otto和Tim boelter重复了日本人1981年首登的西南山脊路线,这让这座山峰以更亲近的距离展现在国人面前。

  攀登总结

  我认为一名登山者在攀登前应该从心理、经验、知识技能、身体、装备五方面做好准备,其顺序也代表了这五方面从高到低重要性的排序。当结束了这次幺妹峰的攀登之后,我逐项从这五方面对自己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心理

  在攀登中心理因素远比生理因素要难把握得多。心理准备包括清醒的头脑、抵抗恐惧、毅力等。

  清醒的头脑基于清晰的综合策略,在面对一种攀登情景时,也许我们拥有丰富多样的装备、掌握各种各样的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装备、技术、方法,有且只需要一种就够了。在如此众多的可能性中作出最合适的选择,需要我们内心有清晰的策略。我的策略是:

  Safer & Faster—更安全更快捷,充分的分析面临的情况,然后在所有的可供选择的方法中,淘汰掉不安全的方法,在剩下的方法中,效率最高的就是我的选择。抵抗恐惧是完成了不起的新路线的关键。恐惧是人类面对危机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但恐惧往往会让登山者紧张并过度用力,丧失部分攀爬能力,甚至会直接导致下撤的决定。恐惧分为好多种,我希望我们的恐惧是基于对攀登风险的准确判断,而不是过度夸张或者无缘无故的压力。这需要对自己极限的准确认知以及对面临的困境进行客观判断,这不仅仅需要理性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更需要的是通过大量的经验去验证这些判断的合理性。

  登山是忍受磨难的艺术,这说的是毅力。成功者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坚持,再坚持一下而已,山顶的美景永远属于勇敢者和坚持者,“优秀攀登者”和“顶尖攀登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意志,很多攀登者在极度痛苦中不愿意坚持再“更进一步”—正是这小小的“更进一步”,标示了优秀和顶尖攀登者之间的区别:在攀登过程中,即使路餐让你感到恶心,你仍然要强迫自己吃下去,并且不顾麻烦按时喝水,防止脱水。攀登过程中,如果风雪降临,你必须停下来戴好帽子,以防风雪打湿头发,而不是爬到保护站再处理。到营地后即使又累又困,你也得坚持化雪烧水,防止脱水,并灌满所有的水壶。早上闹钟一响你就得坐起来,马上点起炉头,不管睡袋里有多么的舒服,不管帐篷上结满的冰霜。攀登一些伟大的路线需要忍耐

  以上的一切,毅力和忍耐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世界上大多数伟大的攀登都是在痛苦的折磨之下完成的。

  关键词:经验

  经验是成功攀登未知新路线的重要基础,在面对信息量少、难以把握、千变万化的新路线时,正确的决策基于登山者长期积累的经验。而经验的获得则来源于不间断的攀登尝试,事实上对很多成熟路线的攀登是积累经验的捷径—不仅降低了风险,而且提高了经验积累的效率。我很感激2002年和2005年在法国沙木尼的长达近四个月的攀登训练,在那期间,我和同伴攀登了大量阿尔卑斯地区的经典线路,这些经历构成我经验数据库的重要部分。在攀登“解放之路”时,我会经常性地去总结面对的情景,并与以前经历过的类似情况做对比,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后决定如何解决问题,并立即付诸实施。比如先锋6150米处的那两个绳距暴露感极强的陡峭雪脊时,以前从没有攀登过这样的地形,但是在沙木尼我有很多在暴露感强的陡峭岩石上攀登的经验,于是,我很自然地就将一些经验借鉴过来,攀登过程使用了很多天然保护点,并很好地克服了内心的恐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