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昨天在接受本报体育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将力争为运动员提供一次印象深刻的参赛体验。
记者:运动员是奥运会的核心,北京冬奥会将给全世界运动员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
杨扬:北京在申办冬奥会的时候,就强调以运动员为核心,为了实现这个承诺,也为了配合国际奥委会工作,我们成立了运动员委员会,我有幸成为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我们这个委员会目前有19名成员,来自10个比赛项目,有现役的也有退役的,像赵宏博、陈露、李妮娜、叶乔波等著名运动员都在其中,他们对项目非常熟悉。当然,我们这个委员会里也有冬残奥会运动员。北京冬奥组委成立运动员委员会,就是为了确保和提升运动员的参与体验,保证他们的权益。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备过程中,运动员委员会将全程参与工作,比如在场馆建设方面,每次去场馆检查,都会有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参与其中。还比如奥运村工作人员在研究菜单时,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也会提出建议。我们的委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建议在奥运会期间提供什么样的菜品更符合运动员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甚至还要考虑食物过敏等问题,总之是非常细致的工作。除了这些,我们在北京冬奥组委内部也进行了很多交流,让北京冬奥组委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加深对运动员的认识。
记者:据你了解,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冬奥会目前的筹备工作评价如何?
杨扬: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先生之前表示,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冬奥组委各个方面的筹备工作都非常满意,在很多方面甚至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当然,赛事筹备是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挑战。现阶段我们完成得非常好,工作非常有序,未来,我们的计划也很明确。从举办方来说,筹备一届冬奥会并不容易,即便我们成功举办过2008年北京夏奥会,但第一次举办冬奥会,我们在技术层面上还有许多挑战。因此,只有持续努力、严谨、认真的工作,才能把筹备工作做好。
记者:小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北京冬奥会筹办体现出了智慧,这个评价从何而来?
杨扬:从奥运遗产到可持续发展,这是国际奥委会在《东京2020议程》出台后非常强调的一个方面。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举办时,还为此出台了“新规范”,而我也参与了“新规范”的设计,内容就是让奥运会举办变得更加节俭,同时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北京在申办冬奥会时就一再强调节俭办奥运,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和国际奥委会前期工作本身就是同步的,在衔接上有很多细节以及方向和理念也是一致的。在节俭的前提上把冬奥会筹办好,这是需要智慧的。
记者:北京冬奥会在奥运遗产利用上有哪些做法?
杨扬:2008年北京夏奥会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奥运遗产,很多2008年奥运场馆现在已经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还有就是首钢转型,将老厂房变成了冰雪公园,不但得到国际奥委会盛赞,也为首钢集团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理应在奥运遗产方面利用做得更好。
记者:除了国际奥委会,其他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对北京冬奥会的设施准备、赛事筹备等情况评价如何?
杨扬:在筹备冬奥会的过程中,与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的合作非常关键。现在,已经有不少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推荐的专家在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了。这些专家都经历过多届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对项目的组织、场地标准等各个方面都非常熟悉,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指导意见。北京冬奥组委也招聘了很多人才,并集中对他们进行了培训。此外,十多位已经退役的中国优秀冰雪运动员也已经参与了北京冬奥组委的工作,出任许多冰雪项目主管,比如速度滑冰项目主管是王北星,冰壶项目主管是王冰玉,她们都是该项目的世界冠军,对项目特点十分了解,对运动员的需求和赛事组织都有深刻的理解。
记者:这些优秀运动员的加入是对北京冬奥会筹办的有益助力。冬奥会筹办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我注意到,北京冬奥组委在人才招聘和培养上特别迫切。
杨扬:是的。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比较晚,基础也相对薄弱,而且这种薄弱不单单是竞技体育成绩,也包括赛事组织能力和相关人才的储备。赛事组织方面需要大量人才,虽然北京冬奥组委一直在加强人员培训和招聘,但在这方面依然有不小的缺口,确实时间很紧了。对一项运动从了解到熟悉,再到特别熟悉,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虽然我们现在的短道速滑、冰壶、花样滑冰等项目都有专业运动员作为项目经理,但还有很多项目需要对外聘人,专业管理人才需要花大力气培养。另外,专业志愿者也很缺乏。冬奥会的志愿者要求很高,比如滑雪项目的志愿者,就必须能在雪上快速处理各种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滑雪技术都快赶上专业运动员了。所有这些,对我们而言确实挑战很大,因此,我们现在和国际专业志愿者也有很多的合作。
记者:冬奥会已经进入了“北京周期”,现在大家都非常期待,你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
杨扬:体育在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承担着不同的使命,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了中国,而我们的全民健身事业也在奥运会的促进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阶段,我作为主要陈述人和申办的工作人员,感觉2022年冬奥会恰逢其时来到中国。中国这些年体育事业发展很快,而冰雪运动的参与性很强,娱乐性也很强,产业链也很长,冬季项目和旅游、休闲度假能够实现紧密结合。在这个节点上,冬奥会来到中国,除了快速推动中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之外,也会促进中国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让民众更加认识到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生活也会更加快乐。本报记者 孔宁 J087
来自《北京晚报》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体育资讯、趣闻和视频,更多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