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1990年北京亚运会,距今已经28年过去,很多细节都已经淡忘,但是《亚洲雄风》那首主题歌依然脍炙人口,旋律响起仍令人情绪激昂。
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改革开放12年,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振奋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文化的舞台。从各级政府到普通百姓,都对北京亚运会倾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关注。
9月22日的开幕式上,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高擎亚运会火炬,在前女排国手张蓉芳及跳水冠军高敏的护卫下,跑入北京工人体育场,绕场一周后登上火炬台点燃了亚运圣火。
亚运会的16天,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收看比赛。街头巷尾,人人都在掐指计算,今天中国代表团又有几枚金牌入账,又把第二名甩开多远。特别有意思的是,北京的公交车上都挂了一块上面写着“今日奖牌榜”的小黑板,每次售票员擦黑板更新奖牌榜时,全车乘客就是一片欢呼。
在这样的关注度之下,承载了国人“五连冠”荣耀记忆的中国女排,向亚运会“三连冠”发起冲击。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胡进回忆当时的征战形势,半开玩笑说:“那时中国女排拿冠军不是新闻,不拿冠军反而会是最大的新闻。”
北京亚运会之前20余天,中国女排刚刚参加完在北京、上海、沈阳举办的第11届世锦赛。
世锦赛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中国女排又是卫冕冠军,球队上下极为重视,特意从国外召回了老将郎平。郎平的回归,在“传帮带”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技术、心理还是比赛经验和作风,她都倾其所有传授给小妹妹们。
郎平和她的好搭档赖亚文,就是在那次世锦赛上第一次联袂的。
那年赖亚文刚满20岁,是当年队里年龄最小的主力队员。
“亚文的技术非常全面,前排进攻和拦网是她的优势。她是打二点攻,单脚、双脚、各种快变进攻战术她都会打,而且打的特别好。尤其是她的拦网水平非常高,技术好,手型好,抓拦球特别狠。现在的女排副攻拦网高度比她高,但是拦网技术反而没有她好。”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胡进说。
世锦赛从小组赛到半决赛,中国女排一路高歌猛进,全部以3比0获胜。遗憾的是,在决赛中,中国女排以1比3不敌老对手前苏联队,没能再次站上巅峰。
那是郎平最后一次身着国家队战袍在赛场上拼搏。世锦赛结束后,郎平返回美国,继续她的学业。
少了一名核心队员,中国女排只有11名队员参加亚运会,再加上世锦赛刚刚惜败,队员的心里比较遗憾、失落,教练团队耐心做了大量细致、到位的思想工作,技战术研究的针对性也很强,把比赛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几乎都想到了。
比赛开始后中国女排一路顺风,以3比0的压倒性优势先后战胜中华台北、朝鲜、日本、泰国队,决赛对阵老对手韩国队。
28年前的那场决赛,胡进的记忆清晰如昨——
“那届的韩国队技战术水平还是不错的,虽然身材比较矮,但是她们技术好、配合默契、经验丰富,自身失误比较少。”
“我们一上来第一局就输给了韩国队,比赛打得相当纠结。韩国防守比较好,我们的主攻和接应进攻效果不好,大部分球都被韩国队防守起来,全队进攻命中率比较低。再加上韩国队自己技术失误少,防守起球后,反击速度快,进攻成功率比较高,我们在第一局打得相当被动。”
“所以从第二局开始,我们主动调整了进攻战术,针对韩国队副攻个子矮、拦网比较差的弱点,我们就以赖亚文和李月明的短平快进攻为主,结合短平快错位,时间差,以及巫丹背飞和背错,李国君和许新的平拉开和跑动进攻交替运用。用高快进攻战术,辅以跑动进攻突破韩国队的拦防。”
“我们的进攻战术变换在比赛中奏效了。我们的进攻打开了,命中率提高了,运动员心理上也是越打越坚决,在家门口打亚运会,冠军一定要拿到。”
“第二局取胜后,后面两局比赛基本上就是压着韩国队打,整个比赛全在我们中国女排的节奏中。最后我们比较顺利的拿下第三局和第四局,获得北京亚运会冠军。”
(李月明供图)
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0比3惨败前苏联队,其中一局0比15,到1990年实现自己的首个亚运会“三连冠”,中国女排经历了一个从黑暗到光明,从紊乱到正轨的修正。
“我爱女排”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体育资讯、趣闻和视频,更多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