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委员、陕西关中马场场长杨化农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委员、陕西关中马场场长杨化农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2019年11月01日 11:17 新浪体育
杨化农先生 杨化农先生

  2019年11月1日是陕西关中马场老场长、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委员、陕西关中马的主要培育者杨化农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1946年6月西农大学毕业时,杨化农曾在志愿栏中认认真真写下了这样八个字:“愿在马场  永久服务”。之后近四十年的马场工作中,他一丝不苟的把“愿在马场  永久服务”的初心转化成了丰硕的成果。回忆杨化农先生事迹生平,纪念为陕西关中马培育,一生服务马场的杨化农老场长一百周年诞辰。

  简历

  杨化农(原名杨化龙),山西省平陆县第二区东延村人。生于1919年11月1日,1939——1942年入武功西北农学院附设高级职业学校,1942年9月——1946年6月入武功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组学习,学士学位。1946年至1949年7月历任技佐、技士(1949年7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接收并更名为武功种马场、柳林滩种马场)。

  1949年8月起至1960年任师、技术负责人,1961年至1967年任武功作业站站长,1968年至1976年任畜牧科科长,1977年至1981年任生产技术科科长,1982年至1984年任主任畜牧师,负责全场畜牧兽医工作。

  社会职务职称:历任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中国马会前身)委员、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业务组成员,陕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宝鸡市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宝鸡市第五届政协委员。高级畜牧师。

  “愿在马场  永久服务”

  杨化农自西农毕业前夕,最初中华民国农林部对他分配是去台湾,那时国民政府已经提前开始着手台湾省各行业的技术人员准备。后因赴台差旅费用没有及时解决落实和战争交通中断的原因,杨化农没有走,从此一辈子留在了陕西。

  农校与同窗合影(左一)

  1946年5月,时任国立西北农学院院长朱文才专门为杨化龙等4名优秀毕业生出具公函,推荐入职原“农林部西北役畜改良繁殖场”。时任场长的沙凤苞先生(于右任先生亲令委任马场的第一任场长)6月7日训令杨化农赴李家庄牧场实习,表现优良,10月15日沙先生又亲令杨化龙赴兴平配种站,担任牧场放牧马牛之饲养管理。

  民国36年12月30日武功长宁两乡种马贷款纪念  后排左一长衫

  1949年  西北役畜改良繁殖场场务会议纪念  右一

  杨化农取得了西北农学院畜牧专业的四六级学士,那一年西农畜牧专业一共只毕业了6个人,但这6人后来个个都是行业里的大专家。1947年9月13日,杨化农考核后获民国原农林部部长唐詒春颁发的“甲种公职候选人合格证书”(证书号33411),时任场长的还振举先生评价为“不逾规范诚实不欺;颇有功底能中肯綮”。侯文通教授也曾评价:“杨化农是西农46级6人毕业生中其中唯一没有留在科研院校而是到生产单位的人,他在管理和生产实践工作中,善于制定符合生产的技术规章制度,这部分他做的非常好,技术、制度管理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

  马采精观摩培训

  接待新疆同志来场参观学习

  杨化农是西北地区马匹人工授精技术的开拓者。他非常善于学习和接受新的技术,1946年初次到武功马场(柳林滩种马场、关中马场的前身)时,马场里连一台普通的显微镜都没有,技术水平很低,马匹配种后怀胎与否无从准确得知,配种率仅为30%。为此,杨化农自入场的第一个配种期——1947年2月便开始试行马的发情受胎直检技术,通过两三年时间摸索实践使受胎率提高到了1949年的70%。1950年初,解放后新中国的第一个配种季,杨化农正式翻译完成国外人工授精的技术资料并实践,当年马场受胎率提高到76%。1951年春,杨化农在马场全面推广使用人工授精和直肠检查技术,组织编写了《马匹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范》技术规程,当年受胎率提高到95%以上。1951年人民画报介绍新中国养马的成绩时,就引用的陕西省武功马场配种率95%以上的这个成绩。杨化农的努力使武功马场之成为了国内最早开展直检和人工授精的马场之一。50年代中后期,为西北、中原地区各地区马场培养了大批掌握马匹人工授精技术的骨干技术人才。那段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日子里,曾有两年时间,马场的人工授精配种率是100%,繁殖成活率也常年保持在95%左右,现在回望依旧是惊人的成绩!当时还是年轻配种员的刘章彦老场长回忆道:“每年的配种期,大家心里都鼓着劲去干,配种室里的美国进口高压灭菌锅就没有空闲下来的时候”。

  杨化农动手实践能力也很强,有一次,一匹母马难产危重,值班兽医使遍了各种手法都无效,杨化农闻讯赶到产厩抢救,现场检查立刻确认马驹已死并说出了问题的所在。随后他在手指缝中夹了极小的半片薄刀片,伸入产道,在子宫里完整地把死胎马驹按照关节组织结构完整地一件件拆取剥离了出来。事后这匹母马不但救活了下来,生殖能力也没有受到损害。

  杨化农的孩子们提起父亲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几乎天天住在马场场部办公室里,很少在家里住,最小的儿子为了多和父亲在一起,也闹着要搬到爸爸的办公室住,被拒绝后,就想了个办法:杨化农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晚上十点多钟,都要每个马厩里巡查看一遍后,才会睡觉。杨化农的小儿子就每天晚上在马厩等着父亲去检查的时候跟在他屁股后面和他一起“巡查马厩”,这样的夜晚才是父子难得的同处时光。

  全家照

  杨化农的孩子都是在马场里出生的,三个男孩一个女孩都和父亲一样喜欢马,老大杨温良为了能够骑马,常常跑到公马厩去帮饲养员、调教员干活,和他们套近乎。每天早晨调教员骑着种公马在大运动场骑乘运动时,杨温良就跟着学,时间久了,他的骑术越来越好,后来每天早晨运动马时,调教班的调教员就很放心留下一匹种公马给他骑,杨温良成了一名按时上班不拿工资的“编外调教员”。杨化农小儿子杨峰那时还很小,他见哥哥每天早晨和调教员一起骑着高头大马甚是威风,羡慕的很,也闹着要骑,终于一次获准被抱上马背,结果不小心瞬间向下一看,啊呀!马背上这么高!吓的立刻回地面不敢骑马了。

  1962年,杨化农为陕西省编写完成了《冬季役畜饲养管理》一册并在全省推广发行。

  1967年至1970年四年间被打成黑帮隔离改造,身为知识分子的杨化农被监督劳动,马匹使役、调教、饲养、值夜班、接产、边工作边劳动改造。最困难的时候,造反派给杨化农戴的高帽高的摘下来竖着都进不了门,得横着拿才能进屋。造反派不光把杨化农批斗成走资派,还将杨化农妻子和几个孩子的户口粮食关系也全部注销,成了黑人黑户。户口关系注销之前,杨化农平日里常常请员工来家里吃饭,家里三个男孩又是能吃长身体的时候,每月定量的粮食月月不够吃,根本没有攒下余粮。户口粮食被造反派注销断粮的当月,全家人就立刻陷入了断炊和没有粮食恐慌绝望中,妻子带着孩子每天出去马场外野地里挖野菜,每餐野菜拌一点点的面糊糊,煮成菜糊汤哄混肚子。杨化农甚至被逼得偷偷去周边农村找农民借粮,马场周边的农民根本没有理会造反派给杨化农定的黑帮身份,也不怕受牵连,当杨化农扛着村民借给的几十斤玉米面回到家时,孩子们回忆起这袋救命粮:“那袋玉米面真香甜啊,永远忘不掉!”。这样绝望中煎熬了两个多月后,政府出台了一项新的下乡政策,限制的条件不高,并且自愿下乡就有关系并给粮食定额,杨化农的爱人立刻带着孩子们按照政策下乡到了武功附近的农村,才幸运的度过了这次危机。即便如此,此时的杨化农仍心系马场,文革的混乱使平整干净的马匹运动场变得坑坑洼洼没人维护时,已无法正常工作的杨化农看到急在心里。老饲养员回忆“那时,杨场长私下找我们一个个说,大家不管怎样的运动,咱们可都要凭着良心干!要凭良心啊!要把马场的活干好!”。

  1971年末杨化农被平反,马场马匹出现大量腹泻死亡的现象,杨化农多方查找原因,与陕西省畜牧研究所程静毅研究员共同攻关,针对马匹的营养健康问题入手,找到了这些腹泻死亡与缺硒有关的病因,提出补硒防治马匹腹泻死亡的办法,成功研制出了动物专用的补硒微量元素(生长素)。这个成果被评为宝鸡市科技成果一等奖,用于家禽和其它畜种效果也都很好,场里依靠这个成果建起了年产数百吨的制药厂,专门生产兽用微量元素添加剂,还成为了全国定点补硒微量元素生产场家,这个产品持续售卖了几十年,行销省内外,获得了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11 1982年10月关中马品种鉴定会左一杨化农、马头前左一记录者候文通教授、左二持记录板记录者杨金三教授、杨金三旁为崔堉溪教授、崔教授身后是陕西兽医总站站长宋维国

  与崔堉溪教授在陕西

  1978年6月全国第一次马匹选育协作会议全体代表于吉林  二排左三

  杨化农是关中马培育的主要负责人,参与了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成立并任委员、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业务组成员。1982年10月关中马品种鉴定成功后,1983年元月2日《人民日报》进行了报道,该成果荣获1983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3年4月,杨化农当选陕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宝鸡市第五届政协委员。1984年关中马成果获中央农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年3月15日广州英德 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成立大会 二排右三

  作为西农解放前的老牌大学生,杨化农长期从事在生产第一线,成绩斐然,这与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也与他年轻工作时的成长环境分不开。他进入马场工作时第一位直接领导就是开创中国现代家畜育种的泰斗沙凤苞先生,幸得以亲聆教导,数年后沙先生去职,还振举先生(我国著名的畜牧业专家)接任马场场长,杨化农跟随还先生工作了两年。再后来,民国时曾赴美留学的陆葆清先生(我国著名家畜育种学家)任马场场长,杨化农又跟随陆先生工作了近五年。这期间,杨化农的学长和同学如邱怀、汶汉、董伟、赵献瑞等这些后来国内的大教授,都曾在马场工作并共为同事。如此专家治场的学术优势,杨化农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得以迅速提升,理论实践各方面的业务能力都极强。西北农业大学多次请他回西农任教养马学,但杨化农拒绝回学校当教授。有一次提起这件事,他对员工说,“我一辈子在马场,就是要把关中马培育做好!要在马场干好!我不会走,更不会去西农。”

  1982年10月关中马品种鉴定会全体代表合影 前排左三

  1984年10月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

  杨化农个性鲜明,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时任场长的陆葆清先生评价:“优点:吃苦耐劳有实干精神,工作负责而有毅力,熟悉本身业务,对马认真,严肃负责。缺点:个性强、脾气躁、有点固傲,工作呆板”。

  身为领导的杨化农极少批评下属,干工作永远是身先士卒,关心团结员工。凌晨5点,第一班的工人们起床上班时,先看到的人总是已经巡视完马厩的杨场长。几十年后大家都还记得,那些年关中寒冬的雪夜里,杨场长都会早早起床巡查了各个马厩,提前扫好通往马厩的道路,站在场部大院的落落大雪中等待天色渐亮大家上班。

  杨化农做事公私分明。他工作中对马场职工的生活很照顾,同时对员工要求也很严,绝不允许假公济私。他对自己要求更是严格,马场当时饲养有很多进口的俄罗斯马,喂马的玉米、豌豆和种公马吃的鸡蛋等等伙食非常好,可即便在全家断粮的时候,他也没有动过公家的马粮。但对于更需要帮助的人,杨化农却是尽一切力量去帮助别人,不怕将自己置身于险境。小儿子杨峰回忆,在最饥饿的时候,西北农学院与父亲熟识一起工作过的几位老师和老同学实在没办法,从学校找到马场向父亲乞援粮食,一向坚持原则的父亲此时竟敢公然“违规”,坚定的顶着风险给来人料房里的粮食,每人救济几十斤玉米,并安排打碎装好袋让背回去应急,来求援的那些人,无不是万般感激回去的,杨化农的重情义和义气由此可见。

1988年与王铁权先生在土岺马场料房前合影1988年与王铁权先生在土岺马场料房前合影

  杨化农出了名的认真,常常有人笑话他做人做事太实诚。最有名的是1982年关中马品种验收鉴定会上,别的地方这种场合都是夸自己马场的马有多好,而杨化农和西农董光明教授发言时,开口闭口大多是关中马还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够好,还应该继续做工作进行哪些改进。甚至连专家鉴定组认为做的很好的工作,杨化农和董光明教授还在结合自己的认识,讲出自己认为不足的部分。品种鉴定验收会差点开成了工作改进会!搞得旁边的崔堉溪教授(品种验收鉴定组组长)和杨金三教授(品种验收鉴定组副组长)都笑乐了!崔堉溪教授当场讲:“老杨,老杨,你不要再说了!不要说了!我告诉你,你们马场同志们认为的这条缺点,我们不认为是缺点!反倒你说的这部分我们认为已经做的很好了,比较起来在全国你们这方面都做的很好!”。

  杨化农在关中马品种鉴定会上的表现,实实验证了还振举场长1947年对他的评语:“不逾规范诚实不欺”!再后来,八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对马匹冲击转型过程中,杨化农实事求是长远考虑,及时提出了上牛促马重大举措,此举使马场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有另外的经济来源保住关中马种群活了下来,直至三十多年后的现在,关中马场每年保种经费不足的缺口部分,仍绝大多数来自于本场奶牛场的盈利反哺。


1988年9月17日与老同事一起 前排右一

  关中马成果鉴定后,杨化农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极有远见地看到了关中马在后期的方向应以轻型骑乘马匹为主。并曾亲赴东北想为关中马场挑选到一匹体形轻、后代鉴定优秀的骑乘型种公马,继续对关中马轻化改良。但历史最终没有给他留出充足的时间,后面的工作交棒到了关中马中期参与者,后期选育转型工作的主导者侯文通教授,并直到现在。

  九十年代全家马场合影

  晚年的杨化农依旧心系马场,九十年代多次带着全家和孙子辈一起到马场看马,这是退休生活中最高兴的事了,每次看了再看,看呀摸呀就是不舍得走。七十多岁时还亲自带头上马背给儿孙们做骑马示范。他退休后看电视时,看到拍摄的历史剧战场厮杀,别人是看剧情杨化农却是看马,常常看到有饰演古人的演员骑的是现代的国外马品种,老人就手指着屏幕:“这个不对,这马用错了,导演不懂马,中国古代哪里有这样的马?搞错了!”。

  杨化农场长2004年7月27日在去世。他少年时在杨陵这里的西北农学院求学,青年时在这里的武功马场工作,中年时在这里的柳林滩种马场经历人生的起落艰辛,晚年在这里退休并颐养天年,一生始终未变的是他吃苦耐劳坚毅实干的精神!遥远的西农四六级畜牧系毕业生均已故去,如果后人能够再次想起他们,多数只能通过生前的著作成就来了解,这是另一种生命的长度。杨化农场长除了为后任者留下了珍贵的技术档案文献之外,更留下了数十年参与并育成,被崔堉溪先生赞赏为“中国汉唐马之再现”的关中马,这同样是他生命另一种方式的延续。今天,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的马场里,只要关中马还在、照顾它们的人还在,那些骏驰奔腾的身影中,杨化农老场长就依旧还在,他是不会舍得离开他的马群独自远去的……,那些一群群繁衍生息的关中马儿,也不会舍得让他独自远去的……。

  “愿在马场 永久服务”——斯人已去,余音还在!

  (国马传媒)

马术事迹陕西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