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冲击三连冠失利 遗憾中凸现国乒自信成熟

2015年05月05日10:17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张继科比赛图张继科比赛图

  新浪体育讯 苏州世乒赛开幕前,“张继科能否实现男单三连冠”成为乒乓圈内外的一大热议话题。最终,“藏獒”未能成就这一伟业,对张继科及喜欢他的乒乓球迷来说,这一结果多少有些遗憾,但这一遗憾同时凸现出中国乒乓球一种理念的提升,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国乒让球”这一特定时期的产物已经成为历史。

  近六十年,国乒一直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早期的中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不强,加上复杂的政治背景,当时能参加世界大赛且具备冲击冠军实力的队伍少之又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处于国际社会边缘位置的中国急需展示自身形象,在此背景下战绩优良的国乒自然扮演了中国体育红旗手角色。为了“更好”地展示东方大国的新形象,为了“更好”地体现新首都北京的活力,在内部可以操作的前提下,“让球”便应运而生。

  1961年至1965年期间举行的三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交战双方均是庄则栋、李富荣两名国手,前者来自北京,后者出生于上海。根据高层的旨意,三次对决李富荣均输给了庄则栋,从而促成后者成就男单三连冠伟业,成为当时世界乒坛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庄则栋的成功,给当时的中国体育乃至整个中国树立了一个时代榜样,中国也通过打造国乒这个英雄团队以及庄则栋这个标志性人物,在世界体坛乃到国际政坛有了更多的伸展空间,上世纪70年代初震惊全球的“小球推动大球”,国乒、庄则栋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年国乒的“让球”行为,不仅仅是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形象的政治武器,还扮演着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特殊礼品这一角色。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朝鲜“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潮,为了向外展示中朝非同寻常的友谊,“让球”就成为一种政治工具,于是那段时期中国女乒两次在单打决战失利。似乎是觉得这种还不能更好地体现中朝友谊,两国好手还在世乒赛上合演了联袂夺取女双冠军的一幕,借助世乒赛的一舞台,中朝将“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八十年代后国乒让球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为了最大程度确保国乒最终获得冠军,决赛轮前的一些内战,谁胜谁负由领导拍板。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决赛在两名国手之间展开,为了奖励一些功勋运动员或考虑到其他因素,比赛结果也由国乒决策层确定。当时,中国已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运动员包括教练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层背景为后来出现的“何智丽风波”埋下了伏笔。

  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无论让球出于何种目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行为都是对竞技舞台的亵渎。让球,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让球,让政治成为体育的指挥棒;让球,也是对运动员刻苦训练、勇攀高峰的一种默视。对我们来说,不同历史时期的让球更多是从大局出发,是个人服从集体,但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士未必会这么理解,屡见不鲜的让球,他们对中国人的道德、信仰难免会产生偏见和误解。

  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更好地融入到国际大家庭之中,我们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已经成长为一个公认的世界大国。国力的增强,对世界认知和解读的提升,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各领域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其中当然包括体育。这些年,我们不会再为国足的惨败或意外失利而发生“5.19”式的事件,不会再为某传统强项在奥运会金牌意外丢失而出现有违大国风范的失态之举,也不会借助东道主因素在亚运会这类综合性运动会制造金牌虚高。这一切,传递着同一种信息:强大的中国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

  话说回来,苏州世乒赛国乒在男单战场包揽四强席位,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志在冲击三连冠的张继科并没有得到“外力”的帮助下,他在与新人方博真刀真枪的比拼中败下阵来。对不断创造纪录的国乒来说,张继科的失败或许是一种遗憾,但这种遗憾和公平竞争摆在一起,无疑显得十分渺小。对国乒来说,失去的只是一个人为奇迹的诞生,得到的却是来自各方的普遍敬意。(王全立)

文章关键词: 张继科国乒乒乓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天津女大学生因乙肝歧视自杀(图)
  • 体育NBA-库里常规赛MVP 英超-阿森纳3-1
  • 娱乐赵薇减持阿里影业2.56亿股套现近10亿
  • 财经数万亿境外国资监管调查:两桶油问题突出
  • 科技科学家称互联网将在8年内崩溃
  • 博客刘姝威:股指上涨的推动力和股市风险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中国734所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
  • 育儿四年级男生暴打女老师 小心暴力教育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