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不残——“宝岛霍金”的奥运梦

  希望与坚持,塑造了他坚忍顽强的生命;悲情与温情,编织出他不寻常的人生;读书与运动,奏响了他生活的主旋律。 

  他叫陈铭哲,1978年出生于宝岛台湾,他是一位行动、表达困难的重残人士,一位硬地滚球选手,一位数字媒体专业的在读博士生,一位立志服务他人的人……被誉为“宝岛霍金”。 

  为了亮相穗港澳台轮椅运动会,父亲和两个姐姐举全家之力来到广州,帮助他完成比赛的心愿。 

  姐弟三人2个博士1个硕士,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至今都待字“闺”中。纵然历经太多的酸甜苦辣,他们从未放弃。虽然陈铭哲刚刚打硬地滚球19个月,但他只要坚持下去,残奥会或许并不遥远。 

  日前,由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广州市残疾人体育协会、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承办的第22届穗港澳台轮椅运动会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举行。广州日报记者有幸独家专访到陈铭哲和他的家人,这是一次很特别的对话。 

  举家出战轮椅运动会 

  当听说有一位博士选手和博士家庭来参赛,记者当即决定要采访这位特别的选手。彼时,陈铭哲正专注于比赛,大姐陈秀玉坐在他的对面。 

  根据规则,作为比赛辅助人员,姐姐必须背对球场,完全根据弟弟的“指示”,安装球道、摆放球、调整高度和角度……姐弟俩靠眼神和嘴形交流,完成比赛。如果仅凭专业的动作和专注神态,谁又能断定她是一位中文博士? 

  20年前,硬地滚球起源于意大利,这是一项适合严重痉挛、脑瘫或严重肢体残疾人士参加的运动,比赛时运动员须坐在轮椅上进行投球,得分以投出的球距目标球的距离计算,累积分最高者获胜。当参赛者因严重的运动能力障碍影响到四肢时,可使用脚或辅助装置将球推出。因为比赛技巧易于掌握且规则简单,这项运动深受残疾人士喜爱,1992年被正式列为残奥会比赛项目。 

  陈铭哲接触硬地滚球也是机缘巧合。“一开始是台北一家医院的医生跟我提到(这项运动)的,看起来适合我,所以,我就这样子开始了,”陈铭哲很兴奋地告诉记者,“但让姐姐更辛苦了,因为要测球、买球,还有准备辅助器械。之前,在球具的添置上遇到了很多难关。” 

  虽然言语不清,但陈铭哲思路清晰,大姐可以准确地解读他的意思。“我本来打得就不是很好,打得很累了,让姐姐更辛苦了……”陈铭哲简洁地叙述打球19个月来的各种辛苦,也表达对姐姐的感激之情。陈秀玉亲了弟弟一下,将他紧紧抱在怀中。 

  打球能够给陈铭哲的生活带来改变吗?“我由一个生活上的被照顾者,变成球场上的主控者,这就是很大的改变,”陈铭哲说,“我想参加奥运会,但实力远远不够,我会继续努力,把奥运会当作继续努力的目标。” 

  为了帮助弟弟康复,陈秀玉从搜集硬地滚球资料,到购置球具,再到训练比赛,可以说费尽心力。也正因为此,她对硬地滚球的熟识程度超乎寻常,可以随意说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球的规格:圆周275MM±8,重量是275克±10。 

  我为什么要学“特教” 

  陈家姐弟三人,两个博士,一个硕士,陈铭哲是如何达到学业高峰的? 

  “家父要工作,家母只是家庭主妇,一开始,家庭的资源不够,不能让弟弟早点读书。”陈秀贞告诉记者,家人始终未放弃让弟弟到学校读书的初衷。陈铭哲在15岁那年开始上夜校,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就和其他学生一样了。 

  “虽然弟弟比较晚读书,但他还是蛮有天分的,”陈秀玉和妹妹商量,希望带着弟弟一起读大学,“这也是我们3个人的愿望,我们不想把他安置在家,希望他走出家庭,跟着我们。”就这样,陈铭哲在两个姐姐的带领下步入校园,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旅程。虽然行动、交流不便,但陈铭哲性格开朗,非常喜欢看书和交流。由于没有办法拿书翻页,姐姐会将比较重要的书扫描做成PDF格式的电子书,如今他有了自己的电子书架。 

  “他可以用下巴控制电脑完成学业,”陈秀玉说。就这样,在家人的帮助下,陈铭哲一直读到博士,还准备参加博士后考试。 

  “读书很辛苦,可是我喜欢,就会一直读下去,打硬地滚球也一样,我喜欢就会去做。”陈铭哲说。陈铭哲通常零时睡觉,早上6时就起床了。“主要是上网,看书和期刊,特别是多媒体设计的书籍,”陈铭哲说,“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工作就是叫姐姐起床,因为姐姐会赖床。” 

  大姐陈秀玉有点不好意思了,“对不起,我非常难叫醒;如果不叫我,姐姐可以睡3天。”说完,两人都快乐地笑起来。 

  想成为帮助别人的人 

  很多人对陈铭哲读什么专业感兴趣。说起这件事情,陈秀玉透露了一个小插曲。 

  “铭哲本科选择资讯传播系是个‘美丽的错误’,高考结束后填写志愿,他的手不方便,交代我全部填写‘资讯管理系’,我就填写了;但放榜的那一天,人家说恭喜,铭哲被中国科技大学资讯传播系录取了,全家人都傻眼了,都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专业,”陈秀玉有点哭笑不得,“估计是我填错了,我就背负了很重的压力。” 

  不过,事实证明,这是个美丽的错误,资讯传播系更适合陈铭哲。及至读研究生,他转向媒体和资讯也水到渠成了。 

  “有人说:你是特殊的孩子,为什么不念特殊教育学系?”陈秀玉说,“可是,弟弟的回答也很有趣:我为什么要念特教系?我有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陈铭哲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如今,陈铭哲在亚洲大学数位(数字)媒体设计研教所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在准备博士后的考试。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读书时,陈铭哲说:“希望以后可以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朋友。” 

  享受家庭的温暖时光 

  陈铭哲的人生,游走在幸与不幸的边缘。上天没有赐予他健康的体魄,却给予他一个温暖、团结、包容的家庭。 

  “从读大二开始,我照顾弟弟21年了,还好了,都还能够扛,”大姐陈秀玉说,她和二姐陈秀贞读同一所大学,刚好承担起照顾弟弟的任务。或许是姐弟之间太过熟稔、默契,三人毫不掩饰情感的流露。 

  “其实,我们的感情一点都不好,也会很凶地吵架……”陈秀玉说,三个人一起笑。 

  陈铭哲说:“一个姐姐生气是火山爆发,两个姐姐生气就是世界末日……”话音未落,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如果连陈铭哲也生气了会怎样?大姐开玩笑说:“我们就扁他。”当提及两个姐姐至今待字闺中,陈铭哲说:“暂时不知道她们俩是否要成家。” 

  记者问:“你有没有女朋友?”陈铭哲:“我有很多女性朋友,可是女朋友还没有。”他像霍金一样,在社交网络上有很多粉丝。 

  “虽然是我带队来广州参赛,但陈铭哲是主角,”台北市肢体残障协会总干事黄挽华说,“家庭的力量很大,投入很多,每个成员都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两个姐姐都还没有成家,爸爸也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帮忙,一家人花了很大的心力。”黄挽华再三感谢广州方面的热情邀约和接待,“大家可以通过体育的平台增进了解,分享其中的正能量。” 

  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副主任许应照告诉记者,穗港澳台四地选手一起交流,搭建了一个新型的体育社交平台,我们互相借鉴各自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残疾人融入社会大家庭的同时,也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采访手记 

  一个家庭的奥林匹克 

  和命运抗争的人,注定伤痕累累。而历经抗争的成功,才更有价值和意义,这就是陈铭哲一家传递给整个社会的正能量。 

  在这样的坚持面前,你会感受到一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意念;谁都知道背后有无数的伤疤和心痛,但姐弟三人用轻松的谈笑,释放了人们心头的惦念与沉重。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有残障成员的家庭,恐怕没有谁为他们的未来作一个“成功”的定义;如今,我想,陈铭哲一家人做到了。不是吗?从一个先天脑瘫患者,到15岁开始读书,再到如今攻读博士学位,这绝非一个励志故事那么简单,其中包含了太多家人的不放弃、社会的包容、驱动人类进步的正能量…… 

  如果,有一天,陈铭哲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没有人会忽略,这是一个家庭的奥林匹克,也是全人类的奥林匹克。

  本专题策划:广州日报记者 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摄影:广州日报记者 孙嘉晖

文章关键词: 残奥陈铭哲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呼格吉勒图重审获判无罪
  • 体育火箭交易得布鲁尔 曝于大宝将入国安
  • 娱乐谢霆锋否认与王菲结婚传闻:无聊的事不说
  • 财经律师质疑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程序不当
  • 科技新浪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评选启动
  • 博客李银河: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90后老师酷似周慧敏 网友跪求要复读
  • 育儿12岁男孩16楼坠下身亡 称不愿父亲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