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田时伟的人生经历,足以称得上“励志”。他1岁多时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了腿部疾患。但无论是内心还是实际生活中,他从不以残疾人自居,甚至比正常人还精力旺盛。他一路跟随内心的声音,凭着要强乐观的性格,他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了专业。先是因为喜好摄影从印刷厂辞职到了省图书馆,又从羽毛球[微博]爱好者转型为屡获全国及国际大赛奖牌的羽毛球专业运动员。
周三的早晨,热闹的成都总府路上,有一处僻静场所传达着与闹市格格不入的静谧氛围,这里是四川省图书馆所在地。52岁的田时伟在省图书馆上了30年的班。按照刻板印象,通常这应该是一个戴着厚眼镜成天与图书打交道的老学究。实际上呢,田时伟是个挺闲不住的人,拿他自己的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比喻还真恰当。30年来,一边是省图书馆抢救古籍的缩微拍照工作;一边是羽毛球赛场上顽强拼搏的运动员;这两个完全不搭界的工作在他身上完美融合,成了他多面人生中醒目的A面和B面。
A面古籍抢救:大院“费头子” 腿脚不便反成“孩子王”
省图书馆3楼复印室,是田时伟和其他两名负责古籍抢救工作同事们的办公室。他的座位靠着一堵墙,墙上全是他在各地采风拍的风景和人物照片。
摄影,是和田时伟牵绊了大半辈子的爱好。因为爱好摄影,他的人生轨迹发生变化,从一名印刷厂的工人进入了省图书馆工作。因为摄影,他的心灵得到安慰,透过镜头呈现他眼中独特的世界。
对当年那个生活在文化厅大院的“费头子”来说,这真是从未想过的人生图景。1岁多时,随爷爷奶奶在自贡生活的田时伟,因为小儿麻痹症致腿脚不便,虽然能够行走,但因左右脚长度不一,走路活动都比正常人不易。
然而,这个腿脚有点不便的男孩比同龄男孩更不让家里省心。翻墙、推铁环、打乒乓球[微博]、下象棋,他一样没落下,在班里还成了男生中的带头人,平常到哪儿总有一群人跟着。田时伟说,一方面是他本身性格豪爽有召集力,另一方面大他6岁的哥哥也在同一所学校“罩”着他,给了他遇事爱“撑头”的底气。
选派学缩微 从此跟古籍打交道
高中毕业后,田时伟进了一家印刷厂上班。印刷厂的工作很枯燥,他跟一位大他两岁的同事学起了摄影。陆续用工资置办了当年很洋气的相机,甚至自备了暗房室的各种机器设备,平时没事就在家里冲洗照片。
时间长了,田时伟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爱好摄影了。他希望能干一门和摄影沾边儿的工作。为此,他缠着还没到退休年龄的父亲,希望父亲提前退休,让他顶班到文化单位工作。就这样,田时伟在1984年进入了省图书馆,这里有大量需要抢救的古籍,急需懂摄影的人才参与这项工作。
进入省图书馆后,田时伟和其他3名同事被派往北京,进入全国首届公共图书馆古籍缩微培训班。3个月后,他以前三名的成绩完成结业考试。回到成都后,从北京发回的微缩机器也跟着寄回来,他和同事一起组装了机器,开始了紧张的古籍抢救工作。
派给田时伟和同事们的第一件工作,在当时看来就几乎是“国家任务”。原来,首都图书馆需要缩微一批古籍,然后其中几页缺失了,缺失的内容刚好在四川图书馆有典藏。为此,相关人员拿着国务院开的介绍信找到了省图书馆。
全馆上下为此紧张得不行,立即加班加点开始缩印,当做是完成“国家任务”一样慎重和光荣。从那时开始,田时伟和古籍打了整整30年的交道。接到缩微任务,在暗房室里一页页小心翼翼地翻拍,他终于实现当年进入省图书馆的初衷——干一门和摄影有关的工作。
B面球员生涯:跨界游走在体育圈和文艺界之间
既然兴趣成了工作,闲不下来的田时伟一进入省图书馆,又开始培养新的爱好——跟着同事打羽毛球。那时,由于条件有限,很难找到乒乓球台,他和同事们退而求其次,打起了对硬件要求不高的羽毛球。
为了打羽毛球,田时伟可以说是“起早贪黑”,清晨6点起床,打到7点再去上班,原来只有清早那一小会儿时间,风比较小不会影响挥拍和球路。除此以外,由于当时很少正规的羽毛球馆,工厂车间、企业食堂甚至剧院舞台,只要想得到的地方,他们都去利用场地打过球。
到了1988年,田时伟已经打遍省文化厅系统内部无敌手了。自然的,1990年我省举办全省运动会时,他代表省文化厅系统参赛,和健全人一同在赛场上鏖战,尽管未能获得名次,但他腿脚不便却顽强拼杀的身影进入了省体委一名工作人员的视线,并将田时伟作为苗子推荐给了省残联,由此开始了田时伟从羽毛球爱好者到专业羽毛球选手的历程。
2010年12月15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羽毛球男子单打站立一级半决赛,田时伟对阵马来西亚选手朱哈里。场外媒体将比赛比作“林丹[微博]”和“李宗伟”的对抗。这场长时间相持的比赛中,对手朱哈里为了救一个球扑倒在地,田时伟立马冲到网栏的另一边,将朱哈里扶起。
面对面拼杀的两个人,在这一瞬间肩并肩,手握手。这个简单的动作,感动了在场所有人,观众席上的全体马来西亚观众集体起立,为田时伟鼓掌致敬。比赛后,朱哈里在接受采访时说,本来因为肩伤发作,几欲放弃,但田时伟在赛场上的支撑,让他心中很温暖。
一路过关斩将,田时伟获得羽毛球男子单打站立一级的亚军。这是他第四次参加亚洲残疾人运动会(2006年以前名为远南残疾人运动会),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已经为中国赢得了多枚金牌。那一年,他已经48岁了。
老将余热 全力备战全运会
距离广州亚运会,一晃已是四年,田时伟已经跨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体力肯定有下降嘛,不敢像年轻时候那么跳战了。”田时伟指着左脚脚踝,说因为长期训练,踝关节过度劳损,走不了多久就容易崴脚,于是他去做了踝关节的固定手术。“关节固定了,有好有坏。好的是可以在场上动了,坏的是弹跳力就传不到腿上了,左腿只能相当于一个支撑腿。”
田时伟对身体的运动损伤,抱着坦然接受的态度。因为长期的运动伤病,他有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苦恼,不过病痛被他当成了自创打油诗的幽默原料。“床前明月光,全身都带伤,半夜睡不着,白天吃不香。问君为何苦,为国升旗苦。”田时伟说,这首诗,是在备战亚运会时,写在训练日记里的,把四川籍的队友们都逗笑了。他说每个月要投入600元到羽毛球训练中,其中300元是租场地和球的损耗,还有300元是打完球后用于康复按摩的费用,毕竟年纪大了恢复起来要慢些了。
明年在成都举办的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田时伟还将作为选手参赛。“四川残疾人羽毛球的年轻选手不多,我们这批老将都在发挥最后的余热,希望退役之后能看到更多的新人。”田时伟说,1994年参加残运会时,他才32岁。那时的他获得了男子双打金牌,正是精力用不完的年纪。而现在,当年同一批的运动员早已退役,他和老将们还在坚持着。全运会参加完后,他可能就要转战老年组的羽毛球比赛了。
对于成都众多的羽毛球爱好者,热心的田时伟提了个建议。他说,要想长期坚持羽毛球运动,就要有阶段性的进步和兴趣。爱好者还是需要先接受系统的训练,再到各个群里去打,这样才会有提高。
华西都市报记者 罗琴赖芳杰 摄影 刘陈平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