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冰球的现状,并不为过。全世界最为火爆的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在国内的电视台与网站已能看到直播。在北京等大城市,练习打冰球的孩子数目也在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冰球专业队和国家队的发展却步履维艰,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难题。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即将到来之际,令中国冰球人忧心的并非只有无缘本届冬奥会的问题。进退维谷中,中国冰球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国家队陷低谷
男、女队无缘冬奥会,一年只打15场比赛,女队只能在30多人里选材
“现在是亚洲冰球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却是中国冰球最低谷的时期。”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冰球部部长于天德说。中国女子冰球队曾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夺得第四名,如今已经无法获得冬奥会的参赛资格。“男子冰球差距更大,现在日、韩基本上已经能够稳定在世界前二十名之内,中国的排名则要靠后很多。”于天德介绍。
糟糕成绩的背后,是专业人才的短缺。目前国内的男子冰球队,七拼八凑就只有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以及北京浩泰4支球队,加起来也就100多人。而女子冰球的状况则更加“惨不忍睹”,国家队只能从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支球队中的30多人里去选材。这个数目不仅无法同冰球发达国家相比,就连和上世纪末成绩最好时的中国队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冰球是练出来的,一支球队若想保持竞争力,一年至少要打50到70场比赛。”于天德说。中国队呢?“只有15场。”这15场比赛还是为了达到国际冰球联合会的及格线,将一站比赛拆成3站,才勉强凑够了数。于天德坦承,自己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连亚洲球队也不带着中国玩”,“现在中国队和日本合作,才能够参加亚洲联赛,如果被排除在圈子之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地方队难留人
无编制无工资,很多运动员改行另求出路,队伍不断萎缩
于天德透露,目前男子冰球国家队中80%的队员都不挣钱,队伍参加亚洲联赛,甚至需要依靠日本帮忙。
“国家只拨给球队出国比赛的钱,队员的工资都是由地方来发,”于天德说,“但是地方队里有编制问题,只有老队员转业后把编制腾出来,新队员才能进去。所以现在很多新队员没有编制,也没有工资。”迫于生计,运动员流失的速度很快。最近3年中,国家队已经更换了3拨队员。
与专业队的门可罗雀相比,几个大城市的冰场上却呈现出人头攒动的景象。以北京为例,商场里建冰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每到傍晚和周末,大大小小的冰场都会有穿着专业的孩子在练习冰球。少年冰球队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市场对冰球教练的巨大需求。面对待遇和前景都更优渥的选择,本就为数不多的冰球专业运动员有很多转行做了冰场教练。
出现这样的局面,于天德坦言,还是因为专业队这条路没有保障。“很多有天赋的孩子不会选择进专业队,即使进了也有很多会半路转行,因为这条路在国内确实越走越窄。”
于天德说,以韩国为例,运动员如果能够入选国家队,就可以得到拿奖学金上高丽大学的机会,大学毕业后,还可以直接进俱乐部打球,工资也十分可观。“所以韩国球队近两年实力提升很快。”而反观国内,顶层设计还没有破冰,冰球发展靠的只是几支队伍、几座城市在勉力维持。
“我们想与教育部门合作,铺就一条从小学到大学的培养道路。”于天德说。但要做到这点,很多现实问题不可避免。
民营队有忧虑
北京浩泰队提供了发展范本,但球队依然难以维持,未来将不再组队
北京东四环外一间不起眼的冰场中,来自俄罗斯的外教阿列戈正带领着一群十几岁的孩子练习3人一组的冰球战术配合。别看队员们年纪轻轻,却已经在国内小有名气。他们就是北京浩泰冰球队的成员。
在国内仅有的4支男子冰球队中,北京浩泰队很是吸引眼球。在一直被东北地区“统治”的冰球项目中,这支队伍在很短时间内能够异军突起,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堪称一个不小的奇迹,更不用说,这还是一支“稀有”的民营球队,由几个冰球爱好者自发创立。
浩泰队老板张远介绍,球队成立于2009年,目前共有18名队员。“欧美等冰球发达国家的理念是冰球要从娃娃抓起,于是我们当年就选择了1997年龄段的队员来组建队伍。”虽然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但浩泰队的发展可以用“飞速”来形容,不仅在京城已无敌手,在与哈尔滨队等国内传统强队的较量中也丝毫不落下风。在今年全国U20年龄组的比赛中,以U17为主力阵容出场的北京浩泰队连克哈尔滨、齐齐哈尔及佳木斯3支队伍,令人刮目相看。
“现在北京喜欢打冰球的孩子越来越多,少年组的冰球联赛就能有几十支队伍参加。”张远说,“其实我们就是按规律办事,在选好材的基础上抓提高。”为此,球队不惜重金从冰球强国俄罗斯聘请了外教。在外教的带领下,全队还曾远赴俄罗斯,参加当地的少年冰球联赛。“与高水平球队过招的机会多了,队伍的水平自然会提高得快。”张远说。
北京浩泰队的成绩不错,但是张远要操心的远不止于此,目前国内冰球萎靡的现状让张远对球员们的未来乐观不起来。不过对于孩子们今后的出路,他还是做了两手准备:组队之后,他便把队员们统一送到哈尔滨体育学院读中专,让他们边打球边接受教育。如今,在他的支持下,球队已经有9名队员考上了大学。“组队并不只是找几个孩子拿成绩这么简单,”张远说,“我还要为孩子们的未来负责。”
北京浩泰队的成长路径为中国冰球发展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范本,但张远本人却已为此身心俱疲。球队要保证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机会,每年至少需要几百万元的投入。为了运营球队,张远卖掉了几处房子,他表示,等送走了现在的这批孩子,未来将不再组队。“从我的感情来讲,我愿意为热爱的冰球做贡献。但中国冰球的发展不是我们一家就可以撑起来的,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张远说。这几方面究竟该如何形成合力?这个大大的问号,应该打在关心冰球运动的每一个人心里。(本报记者刘硕阳 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