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孩子们,我再说两句。”训练后,她召集队员训话,“孩子们”是10多个人高马大的女排[微博]队员。
“想我?我看是想灭我,灭了郎导吧!”闻及波恩的只言片语,她调侃,自称“郎导”则是她一贯的玩笑做派。都说女强人不易做,可郎平[微博]不但把排球界的女强人做成标杆,还做出了风格。助理敬她“不怒自威”,可赛场外的“铁榔头”其实多面缤纷。
抵沪后第一堂训练课,有人惦记郎平下周的53岁生日,她摆摆手,“又不是25岁,这个话题pass。”爱喝咖啡,染棕色发,在她眼里,但愿岁月勿留痕。倒是正享受她脚踩式按摩的惠若琪俏皮开腔:“礼物有吗?”
细腻“郎妈”再探故人
长三角雾霾最严重那天,郎平率队抵沪,备战今天进行的女排联赛第三轮。还在机场,她就把集体照晒上微博。也在同一时间,她叮嘱队员“注意休息,别外出”,惹得惠若琪一阵感慨:“郎妈就是细心。”
“郎妈”的细致何处体现?郎平用北方话自述:“我每天都嘚啵她。”可类似“絮叨”即便无关技战术,也可成金玉良言。“比如饭前洗手、病从口入、天冷加衣,有些不经意的小细节,全都在郎导的强调范围。”本赛季被郎平从江苏带到恒大[微博],与恩师朝夕相处的日子,惠若琪自认处处都能成长,“她对细节的追求,也影响到队员,可以说我们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赛场上,对各种小处的认真程度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能体会到郎平细心的,还有汤淼。口口声声嘱咐队员别外出,可一转身,她已坐在汤淼家。
对故人,郎平从来在心里留有位置。曾有人说,她这样做是顾虑周苏红,是为稳定军心。行事干脆的郎平不解释,只是常惦记着,一有机会便去探望。2008年以来,杭州、上海,这两座城市郎平来的并不多,可每一次,无论逗留时间长短,也无论世间聚散离合,她的行程里都有汤家一站,既刻意又自然。这一回是第八次,没外人干扰,只一杯热茶,郎平的温情就像手里的暖意,绵长不烫人。
“知心导师”点到为止
郎平是有人格魅力的。于是,有助手愿追随她十多年四处漂泊,也有球员事隔多年仍对她念念不忘。
“我们一起奋斗过一次,你们绝不会失望,这段经历肯定会在你们人生中留下最美回忆。”上海女排新外援波恩至今记得郎平说的这番话。
那还是北京奥运会前,时任美国女排主帅的郎平把包括波恩在内的多人召回。为说服姑娘们,中国导师特地用了极富感染力的美国式话语。“但即使没有那些话,我也会跟从她,她是美国女排的偶像。”快5年不见,波恩提到郎平依旧有些兴奋,以致于被问及联赛中最想挑战的队伍时,“郎平”是她脱口而出的答案。
事实上,波恩能加盟上海,郎平是背后推手之一。在收到沪上邀约后,波恩第一时间致信郎平,希望这位曾经的“知心导师”能给出意见。“上海是座国际化的城市,上海队也是支出色的队伍,如果你能加盟,那应该是做了正确的选择。”郎平在邮件中写道,“你会很容易就融入上海的生活,相信你也会为上海队带去职业的精神与表现。”
邮件发出,郎平的点拨也到此为止。“替她出点主意,是站在朋友的角度,也考虑到这是为国内联赛。但现在,我就是恒大教练,她是上海队队员。”身份与立场的转换,郎平拿捏得恰到好处。
对于她,这些温情与智慧,早就集成了53年,浑然而成。
本报首席记者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