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狄尔斯
可以想象一下,16岁的你只身一人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异国。当圣诞节的钟声敲响时,你只能一个人坐在自己小小的卧室里,手中没有手机,而电视机里只有5个频道在播放着你听不懂的内容。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人们正团聚在一起拆着礼物,吃火鸡,而你的面前只有方便面,我想你会不由自主流下难过的泪水。
这并不是什么虚构的故事,当10年之前的丁俊晖[微博]来到英国的时候遇到的就是这样的境遇。和他的生活相比,你还觉得你的生活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苦涩的成长经历
“我第一次从中国来到英国是2003年的事。”丁俊晖说道。这位继亨德利之后第二个完成排名赛三连冠的球星坦言:“当时我和其他两位中国斯诺克[微博]选手一起生活了一周,他们走了之后就剩下了我和一些泰国球员。我当时很害怕,我只身一人,在离家那么远的地方。更何况当时的我不会说英文,我连电视也看不了。”
“但我最想家的时候还是过年的时候,最初几年的时候那个小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没人会打电话来,什么都没有。整个世界似乎都对我漠不关心,我只能不停地练球,练球练球再练球。”而对丁俊晖来说,斯诺克球台不仅是他的避风港,球杆不离手的他更是在为了自己的家庭打拼。
“我12岁的时候,父母就把家里的房子卖了,全家搬到了中国的另一边。”丁俊晖回忆起往事,那时的他才刚刚接触这项运动3年的时间,“我们全家搬到了南方,在这里我能更好地学习斯诺克。但他们没把全部的实情都告诉我,为了不让我担心,他们把压力都扛在自己肩膀上了。所以我当时还没感受到这些压力。”
少年丁俊晖的英国之旅
那时的丁俊晖一天要练8小时球,日复一日的勤勉很快给他带来了回报。2003年时,小丁在亚洲赛场上崭露头角,他也获得了前往英国的机会。他告别了上海,来到了威灵伯勒这座位于英国北安普顿的小城市。
“我挺喜欢那个小地方的。那里的人们对我都很热情。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的炸鱼和薯条。那里的炸鱼和薯条蘸上豌豆酱,这味道简直棒极了。不过那时我话不多,平时打球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我爸爸为了我付出了这么多,我得去挣钱维持生活。”丁俊晖说道。
在英国过着单调生活的小丁,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转机。大师赛这一斯诺克界的重量级比赛向当时只有16岁的他发出了邀请。虽然他在第二轮的比赛中以5:6的比分输给了斯蒂芬·李,但人们一致觉得这个充满天赋的少年假以时日必然会成为世界冠军。
人们关注的目光也给丁俊晖带来了压力,不过小丁的心态并没有起太多的变化,他还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2005年时,刚刚年满18岁的他在中国公开赛决赛上击败了七夺世锦赛冠军的斯蒂芬·亨德利。根据预计,大约有1.1亿中国人通过电视观看了那场比赛,观赛人数比英格兰[微博]总人口的两倍还要多。
同年,丁俊晖在英国锦标赛的决赛上击败了斯蒂夫·戴维斯[微博],成了首位问鼎英锦赛的非英国和爱尔兰球手。2006年的北爱尔兰杯决赛上,丁俊晖打败了“火箭”奥沙利文[微博],丁俊晖成了继希金斯和奥沙利文之后第三个能在自己20岁之前就拿下三项排名赛冠军的选手。
险些被压力击垮
那小丁的下一站会不会是斯诺克界的天王巨星?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这项运动没有那么简单。
说起往事,丁俊晖也坦言自己曾被压力所困,“一开始我觉得一切都很新鲜。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身上背负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尤其是在国内,他们不只是希望我赢球,他们觉得我赢球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当小丁状态滑落的时候,国内的媒体不可避免地开始讨论:“神童丁俊晖到底怎么了?”
实际上,有关小丁性格方面的争论从未停歇过,2007年丁俊晖闯入了大师赛的决赛,他在决赛中惨败在奥沙利文的手下,而比赛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小丁已经流下了泪水,害怕的情绪加上举目无亲的滋味袭击了这位年轻的球星。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丁俊晖也在各项赛事上几经起伏,2012年世锦赛上他在领先对手瑞恩·戴的情况下被连追4局翻盘,赛后他更是一度站到了情绪失控的边缘,“我觉得球台不太对,球迷也不太对,一切都糟糕透了。”
回忆起这些起伏,丁俊晖表示:“克鲁斯堡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今年我在对阵霍金斯的四分之一决赛上感到很仓促,我没法集中自己的精神,比赛结束之后几乎回忆不起任何细节,我希望能有一位前辈来指导我,也很想和其他球员交流经验,我还年轻,还有时间去领悟到底该如何像七冠王亨德利一样去赢下世锦赛的冠军。”
如今的斯诺克界已经很难像过去一样诞生一个横扫一切的王者,“火箭”奥沙利文的身影只会出现在克鲁斯堡等地。谁能成为斯诺克的下一个巨星?丁俊晖就拥有这样的潜力。谈起未来能否夺得世界冠军头衔,丁俊晖说这是他的家人最大的梦想,“在我转职业之前,我爸爸就告诉身边所有人说我要成职业球员了,我妈妈会对大家说,‘看,这是我儿子。’他们想要看到我拿冠军,这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作者系英国《BBC》记者 董思韵译 文中小标为编者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