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以武扬名 郑大体院武术特色专业建设

2013年11月28日11:11  中国体育报

  建设登封校区 打开对外窗户

  1997年,学院在全国“武术之乡”登封市的少室山下筹建河南武术学校,到了2001年,学院新一任领导班子经过调研论证,对此进行了新的发展定位,决定充分利用登封的武校生源充足和少林武术资源优势,打开学院发展的一扇窗,为学院武术专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004年,登封教学部更名为登封校区。近10年来,校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窗口”作用,积极做好与上级单位、兄弟院校、当地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学院武术特色专业建设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第十一届全运会赛前,登封校区承担了河南男女散打队共计70余人近60天的封闭训练,散打队在全运会上获得了两枚金牌,为此省武管中心专门致信表示感谢;从2011年起,登封校区已连续3年承办全国最高水平的少林拳比赛,每次都迎来全国各地几十支代表队、近千名运动员的热情参与,使校区成为展现学院办学形象和武术风貌的一个窗口。

  主办杂志社  建设交流平台

  《少林与太极》杂志创刊于1982年,最兴旺时发行20多万份。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体育项目、健身方式的多元化趋势以及互联网的发达、数字化媒体的兴起,武术平面媒体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部分杂志已经停刊,《少林与太极》也未能幸免,发行量锐减,濒临停办。

  2007年,经过学院争取,杂志社由河南省体育局主管、主办,变更为由省体育局主管、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主办,同时创办了学术版。为了提高刊物学术质量和水平,学院分管领导亲自出面,向有关方面协调后聘用4位工作人员,兼职做稿件的审阅、校改工作,并亲自向国内武术研究专家学者约稿,采取降低或免收版面费等方法提高学者投稿积极性,逐步使杂志社走出困境,学术品位和学界地位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我国较有影响的武术类杂志之一,成为学院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

  成立研究中心  打造理论阵地

  200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并把武术文化明确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研究和发展。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也确立了“以武术为突破口”、进一步促进学院武术特色学科建设的发展目标。

  2008年5月,学院发起成立了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聘请时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等5人为顾问,聘请省内外武术研究专家、武术名家康戈武、邱丕相、王广西、陈正雷等16人为特约研究员,为便于协调工作,学院党委书记亲自担任中心主任。然而,造化弄人,中心成立不到一周,中心常务副主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武术文化研究专家王广西突发心脏病辞世,使刚刚启动的研究工作几近陷入停顿。面对困难和挫折,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迎难而上,披荆斩棘,积极开展中原武术文化研究,成功申报国家体育总局等省部级课题6项,申报厅局级课题30余项,在国内武术文化研究圈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2011年,中心被授予“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称号,这是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评审以来唯一一个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性基地;2009年承办了全国武术散打运动发展战略研讨会;2010年、2012年积极承办了第八届、第九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论文报告会,促进了少林武术的健康和谐发展。

  承接太极拳队  铸就金牌之师

  2004年3月,河南省体育局为探索教体结合和省队校办的新路子,决定将省散打队、省体操队、省太极拳队等交由地市或院校承办。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多番争取,河南省太极拳队最终落户郑大体院。

  自组队那天起,10年来,学院领导、竞训处、武术系,太极拳队的教练员、运动员、领队、队医等就开始了拼搏的旅程,最终铸就了一支金牌团队。

  马建超、张振兴自建队之初,还是涉世不深的孩子。经过乔熛教练等10多年的培养和磨练,他们从名不见经传发展到今天的“太极王子”,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而他们付出的辛勤和汗水也是超乎寻常人承受能力的。耀眼金牌的背后,是面壁十年的筚路蓝缕。

  经过近10年的打磨,河南省太极拳队迅速崛起为国内的一支劲旅。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他们战果累累:共取得东亚运动会金牌两枚,伊朗总统杯国际武术比赛金牌4枚;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冠军赛、王中王争霸赛以及其他全国比赛中,取得金牌43枚,银牌49枚,铜牌41枚的突出成绩。同时,郑大体院省太极拳队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多次在重大活动中担纲,还曾代表国家赴巴西等南美三国进行出访表演,受邀组队赴藏参加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并作精彩表演。

  十年磨一剑  今日把示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10多年的努力,郑大体院从默默无闻,到今天在全国体育高校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高校武术界声名鹊起,这标志着的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武术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全方位的突破性的进展,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竞赛方面,实现了在全运会赛事上自主培养学生夺得银牌的新突破;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武术文化研究,在国内高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武术系与登封校区积极承办各种全国性的大型活动,在兄弟院校中间获得认可和好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武术学科专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以特色引领专业建设,武术科研取得丰硕成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让人欣喜的是,郑大体院大力彰显武术特色非但没有影响到其他专业的发展,反而激励和带动了其他专业的建设,呈现出比翼齐飞、相得益彰的效果:运动训练、旅游管理、体育教育、体育管理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相继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现在共有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同时,学院组建的藤球队、毽球队、健美操队等院级运动队,在国际国内各种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实践证明,彰显特色、内涵发展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正是以武术为突破口,取得了特色专业品牌化建设的显著成效,实现了学院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有序发展,成为全国体育院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生力军。本报记者 蒋亚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人大处长涉招生腐败被查 曾接报信外逃
  • 体育15分钟5球!足协杯恒大6-3国安进决赛
  • 娱乐李云迪同天公布恋情 “叫板”王力宏
  • 财经财经副主编罗昌平离职 曾实名举报刘铁男
  • 科技运营商4G牌照并非免费 占用频率需交费
  • 博客青岛博主:爆炸事故中失去老婆和胎儿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两成大学生恋爱为满足生理 99万人国考
  • 育儿种子飘进耳朵 1岁女孩耳中长出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