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1月18日体育专电题: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会提供新思路——专访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新华社记者高鹏、王恒志
笑容可掬的脸庞,金丝边眼镜的背后,双目炯炯有神,透着精明。身为全球第一大体育组织掌门人,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的忙碌是想象得到的。
11月12日至16日,巴赫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世界反兴奋剂大会。17日下午,经过近20个小时的飞行,几乎横跨半个地球,巴赫飞抵南京,开启对中国为期两天半的访问。这是他今年9月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后首次到访中国。根据其日程安排,中国之行结束后,巴赫还将造访日本和韩国。
18日上午,巴赫在听取2014年南京青奥会筹备工作汇报前挤出15分钟,接受了新华社、央视等四家中国媒体的联合专访。
采访中,巴赫对答如流、毫不迟疑,对于尖锐问题也不回避,展示出自信与老道。当原先预定专访结束时间已到,记者提出希望追加两个问题时,遭到国际奥委会新闻官断然拒绝,但和颜悦色的巴赫点了点头,说:“没关系,问吧。”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行程上看,您比之前更忙了。
巴赫(以下简称巴):对于这种飞来飞去的生活,我早就习以为常。奥林匹克运动是全球性的,我非常乐意到世界各地去,同我们的朋友以及合作伙伴见面交流。这是我的荣幸。
记:您对南京青奥会的组织工作了解多少?对南京青奥会有怎样的期待?
巴:从我听到的汇报来看,南京青奥会的组织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我们相信,明年南京将举办一届出色的青奥会,而南京人民也会分享世界各地青年人相聚在此的欢乐。
记:有什么南京可以做得更好的吗?
巴:南京的筹备工作非常顺利。前不久结束的亚洲青年运动会,已证明南京的组织能力非常棒。
记:青奥会是在您的前任罗格提议下创办的。有不少人对后罗格时代青奥会的前途表示担忧。您对青奥会的前景有何看法?未来青奥会需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
巴:我们在新加坡和因斯布鲁克已举办了两届非常成功的青奥会。国际奥委会坚信,南京2014年青奥会同样会大获成功。南京青奥会结束后,我们会对青奥会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完善。目前来看,一个方向是设立更多受当下青年人喜爱的运动项目,此外,青奥会应办得更加开放,让举办城市乃至整个举办国家的青少年与青奥会的运动员更好地互动。这一建议也是由南京方面提出的。
记:上周北京宣布与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一些西方媒体感到意外。您是否觉得意外?
巴: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之前对此事已有过一段时间的议论。对于北京和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我们非常高兴,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我很高兴看到这次有6个城市提出申办,比上次(2018年冬奥会)多了一倍。
记:有人说,慕尼黑退出申办,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大打击。您怎么看?
巴:我不这么认为。几个月前,慕尼黑市民投票反对修建一条新机场跑道。同那次公投相比,参加申办冬奥会公投的市民人数不算多,不能因为投否决票的人占了多数,你就认为这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
记:在国际奥委会内部,是否有奥运会应由各大洲轮流举办这样一条不成文规则?2018年冬奥会将在韩国平昌举办,2020年夏奥会在东京举办,这对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是否不利?
巴:国际奥委会委员决定投票给谁,是基于对每个候选城市的独立考量。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项全球范围内开展的运动,我们当然希望奥运会能在不同大洲轮流举办,但这与国际奥委会委员个体投票给谁无关。
记:许多奥运项目都想增加奖牌数,与此同时,许多非奥运项目都想挤进去。未来奥运会有扩大项目的可能性吗?
巴:接下来几个月,国际奥委会将就奥运会的项目设置进行讨论。我认为,不论奥运会的项目设置如何改革,有两个上限不能突破,一是参赛运动员的数量,二是永久性场馆的数量。在此前提下,我们应当保持适度灵活性,接纳新的项目。
记:您在主席竞选宣言中提出,要削减奥运会举办成本。这是否意味着那些基础设施差的中小城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举办奥运会的机会越来越小?
巴:我的确那样说过。但我的意思是,今后我们在选择奥运会举办地时,应更多从奥运会是否符合申办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来考量,以确保奥运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