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媒体记者在拘留所外守了一晚上,孙杨[微博]还是乘专车“溜走”了。没有发布会,没有通气会,甚至一句话也没有,孙杨从进入拘留所之后,就一直处于“消失”状态。对于回避媒体的原因,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回应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孙杨”。
是什么让曾经的乖孩子孙杨变成这样?
家庭?体制?环境?女友?损友?孙杨变化的原因,是复杂且不易说清的。
“希望媒体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共同帮助孙杨健康成长。”这是学院昨天的表态。据报道,不少媒体记者向学院询问,是否会为孙杨安排一场通气会,坦承错误重塑形象,不过该建议未被采纳。从年初“女友风波”开始,孙杨家人和学院对媒体的态度,几乎都是“堵”大于“疏”,留下媒体和外界对孙杨进行各种猜测,也让各种流言的真伪,难以辨别。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敢于正视自己不足的英雄,形象才更为真实和饱满。况且在世界体坛中,对于明星运动员的危机公关,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例子。曾经,科比[微博]因为性丑闻形象大跌,合同巨减,但通过新闻发布会上诚恳的道歉和哭泣,扭转了自己在公众的形象。另外一个遭遇形象危机的偶像是伍兹,性丑闻后,他的赞助商拍摄了一个去世的父亲质问伍兹的广告,互联网有86%的论坛发帖人对这则广告表示感觉正面。
本次孙杨事件,赞助商没有一家站出来,而为了“保护孙杨”,其上级没有让犯错的奥运冠军在走出拘留所时,大方地通过媒体亲口向公众致歉,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形象公关机会,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失去了一次保护孙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