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新规成奥运冠军“杀手” 柔道执法不严留遗憾

2013年09月06日20:37  《球迷》报 微博

  伦敦奥运会后,很多项目都开始实行新的规则,像射击、柔道这些项目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运会作为伦敦奥运会后的第一个大型国内比赛,自然就成为了这些新规则的试验田,当然,这块“试验田”中有“庄稼”也有“杂草”——射击因为新规变得更加紧张刺激,却成为众多奥运冠军的“绊脚石”;柔道因为新规诞生了更多的“一本”,场内的争议却一点也没减少……

  >>> 高清图酷 精彩视频 奖牌榜 完全赛程 赛事查询 微博全运

  射击新规解读:奥运冠军的“杀手”

  射击的规则改变堪称天翻地覆,首先,资格赛的成绩不再带入决赛,决赛先打3组10发子弹,然后再根据这10发的成绩进行排位,以后每两发子弹淘汰一名选手,直到决出最后的冠军(步枪50米三姿的比赛在决赛中真正实现了三姿对决——先打15发跪姿,再打15发卧姿,然后再打10发立姿,淘汰第8名后,每一枪淘汰一名选手直到决出冠军)。此外,资格赛的规则也有所改变,资格赛成绩一样的选手不再进行加枪决胜,而是直接比较最后一发的成绩,成绩好的选手入围决赛。

  新规威力:

  新规则让射击场变成了“冷门温床”,几乎每一项比赛都充满了未知性,资格赛第一的选手坚持到最后夺金的寥寥无几。首日比赛,原本对金牌不抱任何希望的山西队竟然收获两金,让山西代表团的成员都大呼“赚到了”。而另外一位在首日迎来开门红的云南选手赵声波,竟然在以往的国内比赛中连8强都很少触及。另一方面,众多奥运冠军则在新规的威力之下频频遭遇滑铁卢,肩负夺金重担的浙江射击队比赛前4天寸金未见,朱启南[微博]在50米卧射的比赛中就因为资格赛取消加枪的新规则而无缘决赛,到了自己最拿手的10米气步枪,一路领先的他又因为最后阶段一枪“走火”,最后只收获一枚铜牌,直到昨天的50米三姿的比赛,朱启南方才收获一枚金牌,长出一口气。与朱启南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奥运冠军易思玲、陶璐娜[微博]、郭文珺、贾占波、邱健……大家或是止步资格赛,或在最后阶段被“一枪毙命”。“新规则使射击比赛掺杂了太多的运气成分。”不少选手感叹说,“谁也不能保证枪枪靶心,当你有一枪偏离时,而对手恰恰打中靶心,这是最悲剧的时刻。”

  新规刺激:

  国际射联改革的初衷显然是想增加射击比赛的观赏性,决赛两两PK,仿佛西部枪手决斗的设置也的确吸引人,每一场决赛越打到后面越让人感觉心惊肉跳,现场的记者从没有像如今这样,具有代入感地去看比赛。而资格赛清零的做法也让所有闯进决赛的选手多了一份争金的心,每一人每一枪的质量都比以往更高。

  一些选手也对新赛制颇为受用,获得25米运动手枪金牌的老将陈颖[微博]就表示,新赛制过瘾刺激,“以前一气呵成,这次拖得更久了。看3、4名比赛时,我的手都凉了,觉得非常紧张。以前都是8个人一起打,现在两个人直接对决,腿都颤了,要想打好确实很难。经历了那么多的全运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打的每一发都十分清楚。”

  新规疑问:

  当然,射击新规则也遭到了不少质疑,质疑声最大的自然来自那些落马的老队员,很多老将表示,现在的新赛制让资格赛的努力化为乌有,决赛考验的不再仅仅是选手的综合实力,更多的是临场发挥和运气。执法本届全运会射击项目总裁判长庞毅就感慨,新规从电视转播和观众欣赏角度来看,确实对项目的推广有帮助,但对运动员来说则近乎是种折磨。“进入决赛的8名运动员要站在同一起跑线,这对综合实力更强的选手,并不公平。运动员能否拿冠军,直接考验的是临场发挥和心态控制。你练了那么多年,在决赛只要一枪没打好,金牌就丢了。”

  此外,改革之后,决赛要打的枪更多了,如果坚持到最后的冠亚军对决,打的枪数就要比过去多出一倍,这对于老队员来说,体力的消耗更大。倒在最后一枪之下的老将谭宗亮就表示:“毕竟我已经42岁了,体力和精力都不如以前了,能坚持把比赛顶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进入淘汰赛,这要比以前多打10枪,这10枪打得太累了。”中国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则表示,决赛时间因为两两对决变长了,节奏也变慢了,“这个项目的竞争性不增反降,比赛也显得有些拖沓。”□

  柔道新规解读:执法不严留遗憾

  柔道的新规则同样颠覆,简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将三名裁判执法改为一名裁判加仲裁的方式;将三分钟加时赛,打平由裁判举旗决定胜负改为不限时加赛的“黄金得分”制;在技能转换阶段和形成阶段严格禁止抓碰腰带以下的部位,只要在比赛中出现此类动作立刻判负;对于消极比赛和某些犯规动作的判罚更加严格,判罚一次消极会被罚一个“指导分”,如果累计四个“指导分”就会直接被罚出场;降低了“一本”的得分判罚标准,由原来的固技形成25秒减少到20秒。

  新规威力:

  今年8月才开始全面推行的柔道新规则让全运会成为了第一个尝鲜的大赛,虽然各支柔道队从年初就已经按照新规则来训练,但激烈的竞争之下,老习惯显然很难一时全部“忘掉”,特别是不准碰触腰部以下这条“金科铁律”更是屡屡让队员后悔不迭。本来有望和佟文会师决赛的小将王蕊就是这样的倒霉蛋,在半决赛中,她并未处于劣势,但在和对手李扬的缠斗中,王蕊一时疏忽,竟然采用了抱腿摔,一下子被对手抓住了“把柄”,当仲裁录像在大屏幕上清楚显示王蕊抱腿了之后,李扬兴奋地满场飞奔。一场可能的鏖战就这样变成了速败。和王蕊一样碰触了“高压线”的还有北京名将何云龙,在男子60公斤级铜牌战中,何云龙在一次进攻中将对手包志华放倒在地,但因抓到对手腰带以下部位,而被判告负。这位具备夺金实力的名将出局后,泪洒赛场。 “今年上半年开始实行新规则,中途还做过一次修改,其中一项就是不能触及腰带以下部位。虽然我是无意碰到的,但规则就是高压线,不能碰触。”

  新规刺激:

  柔道实行新规则的目的无非两条,一个是回归柔道本源,让它和摔跤等类似项目的区分更为明显,禁止碰触腰部以下就是这个目的;第二个就是鼓励进攻,让比赛场面更激烈,吸引更多观众到现场看比赛。从全运赛场上看,在新规则的鼓励下,柔道确实变好看了,以往取得小分优势就开始“磨”的现象减少了很多。四次消极就会被罚出的规定就像是悬挂在运动员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逼迫着累计了三次罚分的队员不得不加紧进攻。男子100公斤级的比赛中,赵东明和许杰本是一场辽宁内战,场面注定不会激烈,但当裁判判罚许杰3次消极罚分之后,许杰只能强行进攻,结果被赵东明抓住机会,“一本”致胜。据记者统计,本届全运会的柔道比赛中,一共出现了194次“一本”,远远高于以往比赛的统计。如此高的出现率也让观众大呼过瘾。沈阳大学的一位姓王的老师就告诉记者,看着场上运动员用技术给对手一个“大背跨”摔出去,这样的比赛在视觉上更过瘾,场面也更刺激。

  新规则还给各支球队留下了一次现场申诉的机会,可以当场回看录像,比赛录像会同时投射到现场的大屏幕上,全场观众均可从各个角度观看动作回放。将以往的“暗箱操作”变为“公开仲裁”,每届全运会总会争议不断的柔道赛场难得清静了一次。“4天总共300台次的比赛,居然没有出现一例赛后申诉,这在全国性柔道比赛中绝无仅有。”国家总局举摔柔中心柔道部部长熊凤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新规疑问:

  尽管熊凤山强调柔道赛场的赛后申诉少了,但在比赛现场的申诉中,队员和教练不理解判罚、赛后拒绝退场,观众对裁判大声咆哮的现象一点也没减少。佟文和东道主选手马思思的半决赛,最终佟文仅以一个微弱的指导分获胜,赛后,场上场下显得极为激动和不理解的马思思和她的教练一直拒绝退场。因为在比赛中,裁判先是判双方消极但随后又在仲裁的指示下取消了佟文的消极,这让马思思和她的教练极为不理解。“根据新的规则,仲裁是可以提醒裁判取消不正确的指导分的。这里面更多地体现在犯规动作或是对消极的认定上。”熊凤山特意解释了这次“改判”,“仲裁在回看录像后判定,在这一段时间中,佟文的进攻次数是5,而马思思是0,判罚双方消极是不正确的,所以,他们提醒裁判进行了改判。裁判做出改判时是给过明确手势的,可能是辽宁的主教练对这个规定还不太熟悉,所以没有注意到这个手势。”

  除了运动员和教练需要继续熟悉新规则之外,裁判显然也得继续学习,对于新规则把握上的前后不一让队员很受伤。最明显的例子还是天津队,在张洁的-78公斤级决赛中,裁判一直对杨秀丽的疑似斜拿动作视而不见,始终不予判罚,但到了78公斤以上级的铜牌战,裁判却又突然“认真”起来,在加赛中判罚了王蕊一次“斜拿”,直接导致她输掉了比赛。“前几天他们对‘斜拿’一直不判,今天竟然来判我们了,这显然不正常。我们还是希望咱们国内的裁判能够和国际接轨,严格执行新规则,否则到了国际赛场,吃亏的是咱的队员。”天津柔道队的教练赵治山对记者说道。□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滕达

  (本报沈阳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