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图酷 精彩视频 奖牌榜 完全赛程 赛事查询 微博全运
参与和共享之梦
尽管三场比赛都被对手“零封”,仅仅排名第十二届全运会七人制男子橄榄球比赛第六,但新疆队的小伙子们并没有丝毫沮丧,而是骄傲地说:“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梦。”
他们的梦,自然不是在全运会上争金夺银的“梦”,而是一个“参与、共享的梦”。诚如新疆橄榄球队队长李祥所说,能够出现在全运会赛场上,对于我们这支球队已经是巨大的胜利了。
多年之前,在新疆橄榄球刚刚起步的时候,球员们甚至只能在硬土场、煤渣地上训练,破皮流血是家常便饭,但他们坚持了下来,如今在全运会赛场上的“亮相”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在更多时候,我们都将关注和掌声献给了胜利者,但却忽略了那些同样用心和灵魂去触摸自己体育梦想的“其他人”。成者王侯败者寇,或许是多年迁延下来的竞技体育哲学,但对于为数不少的如新疆七人制橄榄球队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同样也是“梦想者”,是自己“金牌”的缔造者!
这块金牌,就是参与、共享的金牌。
5月28日,全运会组委会正式确定十二运的主题口号为“全民健身、共享全运”。既然是“全民”,既然要“共享”,我们就断然没有理由忽略那些不经意间已经被我们忽略的人和事。
全运会女子花游赛场上,澳门队是最“特立独行”的队伍,因为他们参赛队员并不像其他省市如一个模子刻出来,而是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此中原因,自然是因为她们均是业余运动员,澳门队教练何娅介绍说,这些队员都是因为自己喜欢花游才会加入集训队,每天下班或者放学后到游泳馆练两个半小时,碰上特殊情况,可能一连多日都不能参加训练……如此“不系统”,训练效果自然不会好到哪儿去,也会直接导致其比赛成绩偏差。果然如此,澳门花游队最终名列集体预赛最后一位,78.151的分差比排名第一的广东队足足低了18.412分!可即便陪坐末席,澳门队的姑娘们仍旧有说有笑,这当然和“集体荣誉感”扯不上关系,不过是基于他们已经通过参加国内最高水平的赛事享受到了体育带来的乐趣。同样是澳门队,上一届全运会上的公路自行车赛场也有一个可爱的姑娘,澳门理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谢苑婷用公路车参加了计时赛,没有封闭车轮,也没有减风速头盔,但小姑娘还为获得倒数第二名的成绩开心不已,“我好厉害呀,十运会是倒数第一,十一运会是倒数第二了,说不定下一届全运会我就倒数第三了……”不过遗憾的是,小姑娘这一次并没有出现在全运会的赛场上。但她与全运会的故事已经深深留在了我们心中。
还有女子射箭团体赛场上的新疆队:来自新疆昌吉的姜典博、蒙古族姑娘哈希比利、锡伯族姑娘巴宏玲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了实力强大的山东队。但姑娘们并没有气馁,反倒高兴能够在全运会赛场上结识这么多喜爱射箭的好朋友,对于目标,她们也希望让更多人通过射箭项目了解新疆,了解这块处于祖国西部的神奇土地。
在参与、共享精神的影响下,十二运的赛场上,我们随处都可以听到观众专门献给经济欠发达地区、成绩不理想运动员的掌声。这种掌声当然不是因为同情,更是对他们参与精神、共享精神的鼓励,而他们,也自然能够将这种鼓励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影响更多身边的人参与体育、共享体育。
很多人说,竞技体育,尤其是代表了国内竞技体育最高水平的全运会,已经逐渐异化成为体育强省、体育发达地区的利益分配、角逐场。但请不要忘记,如果没有更多人的参与和共享,任何成绩都不过是空中楼阁,任何冠军都不过是自娱自乐;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欠发达地区也已经通过全运会赢得了赞许和尊重,他们所获得的“金牌”,和竞技比赛中的金牌一样,熠熠生辉沉甸甸。
引领之梦
如果不是通过全运会,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行业体协”的存在,但实际上,无论是“火车头体协”、“前卫体协”,还是“林业体协”、“金融体协”, 这些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体育协会,都曾在其发展历程中为中国体育作出过贡献。
单说火车头体协,这个成立于1952年的体育协会年龄甚至要“大过”1956年正式诞生的国家体委。1988年11月,火车头体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了“发展体育突出贡献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荣获该奖的体育组织。近些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以火车头体协为代表的一大批行业体育协会都遭遇了发展的瓶颈,一届全运会下来,大都沦为“打酱油”的角色。
如此想来,是否行业体协也应退出历史舞台?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像上文提到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欠发达的体育梦想一样,行业协会也有自己的体育梦想——通过自己行业独有的方式引领、带动本行业职工、家属的职工体育、群众健身工作。火车头体工队队长王忠义说得好,“火车头”的旗帜飘扬在全运会赛场上,就是对本行业职工、家属的激励,会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为我们铁路行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体育人才、行业人才。
随着观念、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包括火车头体协在内的很多行业体协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究竟应该在我国体育工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真能以全运会为龙头,引领、带动某些行业的体育大发展、大繁荣,最终获益的肯定不仅仅是这个行业本身,还有我们自己的全民健身工作、我们自己的群众身体素质。
试问,这样的梦想锻造出的“不一样”的金牌,难道不能比肩全运会金牌的光鲜灿烂?
拼搏之梦
许朗、刘韬晓瑜、付侯文、何云龙拥有同样的梦——拼搏之梦。
女子铁人三项的赛场上,来自澳门的运动员许朗并不能像其他运动员一样听发令枪起出发,而只能跟随大部队,这并不是她的战术,而是因为她是一名失聪运动员。5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高烧后的过量服药导致许朗双耳失聪。但在母亲的鼓励下,许朗从小便学会了读唇语,从幼稚园开始她也坚持就读普通学校,与健全的小孩一同学习和生活。现在,她不但懂说中、英文及粤语,也能以手语和中、英文唇语与人沟通。更加让人惊讶的,是许朗居然从2003年开始参加了“铁人三项”这项被誉为“超人参与的运动”。2006年多哈亚运会,许朗夺得了第12名,4年后的广州,她的名次提升到了第4名,本届全运会,尽管许朗仅仅名列第13位,但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还有谁会对这样的成绩指手画脚?
同样表现出了自己的拼搏和坚毅的还有两名排球小将:同为17岁的八一青年女排接应二传刘韬晓瑜、山东青年男排的付侯文。刘韬晓瑜虽然拥有1.93米让人艳羡的身材条件,但因为先后遭遇父亲离世、外婆去世、气胸发作等打击,刘韬晓瑜并没有获得在球队中的稳定位置。即便如此,小姑娘仍旧努力训练,打不上球的时候也在场边为队友卖力加油。八一青年女排教练介绍说,刘韬晓瑜是国内少有的高大型接应二传,她在进攻时击球点很高,擅长拦网,在这个位置上拥有很好的潜力。加之她本身所具备的勤奋性格和良好的场上作风,将来一定能有所作为。绰号“猴子”的付侯文也曾遭遇过低谷,全运会前去韩国备战的时候,打主攻的他突然“状态没了”,面对教练的指责,他偷偷哭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甚至包括排球运动员最害怕的“跑圈”、“跑山”,那个出色“猴子”又回来了,而且还将自己的位置从主攻调整为了更为重要的自由人。
何云龙拥有一个“霸气外露”的名字,但在本届全运会柔道男子60公斤级赛场上,他的表现却不能令人满意,作为北京队的重点夺金队员,何云龙先是在半决赛中输给了北京队友李辉,然后又在铜牌战中被判罚触碰对手腰部以下,直接输给了内蒙古选手包志华,错失登上最后领奖台的机会。走下赛场之前,何云龙先是跪倒在地,感谢了支持他的队友和观众,然后挂着泪花对记者说:“看我再拼四年!”
再拼四年。从何云龙口中流淌出的只是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但只有何云龙、许朗、刘韬晓瑜、付侯文自己知道,“再拼”意味着多少汗水、多少伤病,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和苦涩……胜利当然是对一名运动员最好的褒奖,但失利者同样能给我们带来震撼人心的力量!
全运会赛场上,有着太多这样的故事。山地自行车赛场,辽宁选手刘馨阳谱写了一曲拼搏之歌。这个被评定为二级伤残,参加过亚残运会与残奥会的选手,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冲击金牌。而对手们也真真正正地佩服他,将其作为最大竞争对手。最终由于机械原因未能夺金,只拿到了第五名之后,这位坚强的男孩儿泣不成声,伤感之余表示,要成为中国的“刀锋战士”,力争成为中国参加奥运会与残奥会第一人!以残疾身躯与众多专业高水平选手同场角逐,谁能说,刘馨阳的第五名不是同样闪闪发光,而这种光芒,与金牌同样可贵。
在竞技赛场上追逐金牌,追逐成绩,是体育人亘古不变的目标。全运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引领着我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而其中的拼搏精神,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最闪光的呈现,也是中华民族最需要的精神气质。如果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通过赛场上运动员的激励,能注入“无事不拼搏”的基因,那我们在地球村将获得更多的尊重!
全民之梦
全运会男子太极剑比赛的现场,有个男孩一直在给运动员摄像。他叫孙奇,是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十几岁开始接触太极拳的他,曾是河南省太极拳队的一名专业运动员,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
“刚在场上比赛的周斌是我的偶像,把他动作录下来,回去好好看。”虽然孙奇已经从专业队退役,但他心中仍然坚持着最初的梦。“其实心里还是放不下武术,但当时一心想着上大学,提高文化水平。”孙奇说话时,眼睛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赛场,“原来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训练。现在不一样了,每天都上课,但我始终放不下武术。今后还是想参加比赛,比如代表学校参加锦标赛、冠军赛。”
从小就接触武术的孙奇,把这个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大学期间的目标就是达到健将级运动员吧,武术是无止境的。毕业后,我还会继续推广武术,也许会当个教练。”
像孙奇一样拥有体育梦、全运梦的人不在少数,每一位助威的观众、每一个微笑的志愿者、每一名热情的辽宁市民……或许都有这样的梦想。全民全运、全民体育,并不仅仅是让更多人投身其中,更要让他们在心中种下一粒种子,收获一片绿荫。
同样的梦想,同样的荣光!给中国体育、全运会东道主、各参赛代表团、参与全运的每一位怀揣梦想的人们,都送上一枚金牌吧!不管成绩如何,无论岗位何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应获得人生的“金牌”!
本报前方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