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游泳很多方面被甩下 欧美已开始技术转型

2013年08月06日07:08  北京青年报

  两年一届的游泳世锦赛带给了人们哪些新的感受,又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对于未来国际泳坛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中国游泳队科研组组长陆一帆博士在 昨天赛事落幕后从专业人士的角度给予了解读。他表示,欧美澳游泳大国已从以往的靠研制先进的高科技装备来提高速度,变成了积极改善游泳技术、追求赛后快速 恢复体能从而保障成绩提高和能够使运动员多项参赛的趋势。在某些环节上,中国游泳队已经落后于世界。

  陆一帆说,巴塞罗那世锦赛是一届水平极高的世界游泳大赛,不光是打破了若干世界纪录的问题,而是很多游泳发达国家选手主要追求的东西正在转型, 呈现出一种新趋势。陆一帆具体解释说,“以2009年罗马世锦赛为例,美国和欧洲的游泳界都从研制、开发游泳装备着手,力求提高成绩。在国际泳联通过决议 禁着高科技泳装后,这招行不通了,欧美澳各国游泳界便开始积极寻求游泳技术动作上的新突破,比如在蛙泳比赛中,以往选手们向上的游行动作已改为趋前。另外 一个重要的改革点就是,不断追求赛后的体能恢复手段,使运动员迅速度过疲劳期。在这届世锦赛中这一点表现得极为明显,有多位选手可以在报名参赛多项比赛的 情况下依然在每项比赛中都能取得好成绩,比如美国的弗兰克林、匈牙利的霍斯祖,甚至日本的年轻选手荻野公介等等。”

  陆一帆坦言,与上述游泳先进国家相比,中国游泳队或者说游泳界在很多方面不仅处于落后地位,而且这种差距正在逐步加大。陆一帆说:“就拿蛙泳来 讲,我们长期处于追赶者的位置,反而越追越远,女子100米蛙泳已经到了1分04秒多的水平,但我们的运动员还处在1分08秒多的状态。对比能掌握综合泳 姿并各项都能处于世界领先的全能选手数量来看,我们是少之又少。在赛后快速恢复体能的技术攻关方面,我们也做得远远不够。这都是通过此次世锦赛我看到的问 题,都需要尽快解决。”

  本报巴塞罗那专电 特派记者 刘艾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