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8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王春燕 邓华
“加油……抱腿!”28日上午,2013年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开幕,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也在县文体馆内响起。一千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同样的呐喊声应该也在这片土地上响起过。
作为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所辖的旗县之一,和林格尔县仅有20万人口,文体馆也绝对算不上“专业级”,仅能摆放两张摔跤垫,能够容纳的观众也不超过一千人,而且音响效果属实一般。因此不少见惯了“大场面”的记者直言,“这音响效果听起来像学校的扩音喇叭”。
但是,这个县城与摔跤却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渊源。1988年,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北魏遗址出土了一件“童子角抵瓦当”,这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表现角抵(摔跤)竞技运动的瓦当(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片),也为研究中国古代角抵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比赛现场,记者看到“童子角抵瓦当”的图片出现在活动现场的展板和赛会秩序册的封面上。在瓦当浮雕的图片中,两个胖胖的童子正在进行角抵游戏,右侧的童子用力把左边童子的头抱住向下压,而左边被压的童子则弯腰抱住对方的一条腿,两个童子正处在难分胜负的相持之中。
而在比赛现场,分别身着红、蓝跤服的对峙选手也常常陷入胜负难分的僵持阶段。每一个漂亮的得分动作都能赢得现场观众的喝彩声。
正是在这个“小巧”的文体馆里,这一全国赛事吸引了不少当地普通群众,除了坐在看台上看比赛,还有不少人为了看得清楚,干脆站在了场边上。“看得懂,以前没看过,但是看一会儿就明白了。”围站在场边的一位观众这样说。
对于在县城里举办这一全国性赛事,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薛炼很满意,“中国式摔跤是一个群众体育项目,简单、易懂、易练。由于并不是奥运项目或全运会项目,因此面向大众、面向基层、体现社会性就成了中国式摔跤发展的方向。”
比赛前的基层文艺表演给薛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极扇、筷子舞等活动都由当地基层群众表演,他们在这里展示锻炼成果,这种形式非常好。不一定要大而全,越是小规模的比赛,越是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就越能够推动基层的文化体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