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式排球女队奥运三连冠的背后 教练用1年感受艰辛

2012年12月24日09:17  上海青年报

  张俊的IPAD电脑桌面照片,是一个巨大的记分牌,上面显示着伦敦残奥会女子坐式排球决赛最后一局的比分,25:15。作为中国女队主教练,张俊说拍下这个场景“是惯例,因为具有纪念价值”,事实上,他带领的这支残障人士组成的队伍,取得了中国三大球在伦敦的唯一一枚金牌,“很好很强大”。

  奥运三连冠不容易

  张俊的出身,是当年沈富麟麾下的上海男排[微博],在上海男排崛起夺冠后,他于2003年退役,并在2004年出任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副教练,当年就在雅典残奥会上夺冠。随后,2007年他接班,出任中国队主教练至今,又是两块奥运金牌到手,帮助球队完成了残奥会三连冠的壮举!

  张俊是很有想法的教练,一接手就知道,即使是坐式排球,技术也会迅速更新,所以他选择了马上给队员增加技术套路,“原来比较简单,中间二传两边进攻,我增加了快球、短球,强调熟练、稳定。”

  张俊没有料错,在中国队发展的同时,欧美的球队也瞄准了中国队在发展。“欧洲队人高、手长,几乎就是健全人排球的打法,封住网口,我们的进攻就受阻,而我们的身高也逊色很多,往往要组织多人拦网,这本来就很难打,”他说,“但是,除了她们的这些传统优势,她们还有新的进步——其实,如果说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我们赢的还比较轻松,今年打伦敦,我们就最艰难了!欧洲人的科技配备太强了,战术分析软件在用,人员配备比我们健全人的国家队还强!”

  中国队的主要对手是美国、荷兰等队,但真正碰到美国队时,张俊几乎是倒吸一口凉气。“之前我们也碰到过,根本没那么多人,但这次他们教练组就有六七个人,甚至连美国排协顾问都参与了进来,因为认识郎平[微博],她们甚至还去问郎指导中国坐排为什么这么强。”他说,美国队进场地做适应性训练时,他当时简直是目瞪口呆,“我们背个双肩包,她们则扛着一堆的器材、摄像机,她们的训练细到根据截肢程度的不同,体能师给她们的体能训练方法都不一样!”

  尽管张俊赶紧让队伍调整,但一上来还是被美国队拿下了首局。后面他赶紧调整,关键的第三局两队还是胶着地打到了30平之后,中国队才32:30拿下,最终3:1夺冠。

  用一年亲身体会坐式排球

  夺冠后,队员们无力像健全人的排球队那样把张俊扔向空中,她们在地上挪着抓到他,然后把他按倒在地,大家疯狂庆祝。“我其实在训练上,有点像师父沈富麟,比较严格,所以她们这个时候都是上来有恩的报恩,有仇的报仇。”现在说起来,张俊还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庆祝的感觉比2008年还要好,因为不容易。”

  其实,张俊这么多年来,一直不容易。原来,作为上海男排主力队员,他从不知道今后的人生会跟坐式排球联系在一起,“不多的感受,也就是2000年我们夺冠时,和坐式排球队来了一次联谊赛,结果我们坐下来发现根本打不过,最后输得很惨,0:3,”他说,“后来来队里做教练,现实逼着我要会坐下来打,因为要给队员做很强的‘对立面’,才能让她们的训练有效果。”

  这一坐,张俊就花费了一年,从当初的每天腰酸背痛腿僵硬,到后来的移动自如,他感受到了队员们的不易,队员们也敬重起了这位年轻但无比认真的教练。

  队里每天训练六七个小时,新队员入队后,要训练八九个小时,正常是一周放假一天,而临近大赛时,考虑到误食瘦肉精等危险,最后阶段都不会放假,伦敦残奥会前,队里的假更少了,“春节期间也不放,最多除夕或者正月初一溜回家半天——扔掉家,对教练来说是常态吧?我都习惯了不回家,回家反而不知道该干嘛了。”女儿已经6岁的张俊,说起这个,语气中充满歉疚。

  生活中要看得到队员的不便

  从伦敦回来后的张俊,才感觉到了自己严重缺觉带来的影响。在奥运村,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要求队员都得睡足,“我就是她们的闹钟,”他笑着说,“训练时我是教练,出国比赛时我的角色就多了,除了闹钟,还是搬运工、保姆,甚至吃饭也要管,吃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挑食更不行。”

  经常要出去比赛,有些队员连箱子都理不利索,东西这里塞不下那里放不了的,只要一求助张俊,他总是干脆地一句话:“箱子打开!我来!”

  张俊说,坐式排球队毕竟是残疾人组成的队伍,尽管队员们套上假肢走路都没问题,有些程度轻的甚至能够直接穿上鞋子就走,但毕竟她们还是有很多的不方便,“你帮她一下,情况就会改善很多。”

  所以,尽管张俊在训练中很严格,生活中却是非常耐心的倾听者、出去玩的合格导游。“我们队员的业余生活其实很丰富,一个月看一次电影,唱一次卡拉OK,她们知道有什么新电影上映了,都会告诉我,我一句话,‘去看’!去公园玩、逛马路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了,我们这附近不是开了一家龙之梦嘛,她们训练完了,更是两三天就去一次。队里很多人会吹萨克斯、弹吉他。”

  队员们不少人年纪不小了,2009年和2010年,不少人都当了妈妈,张俊一到放假就催她们回去,“都是做父母的人,我能理解她们的心情。”

  “对我们来说,我们竞技场上不能当她们是残疾人,生活中却要理解残疾人的不便,所以我希望队员们生活愉快,我自己作为教练,也希望她们的心理良性变化,这比赛场上的成绩更重要!”张俊说,自己目前正在忙的,除了训练,就是在安排队员们学习计算机,“平时不读书,接下来要好好抓紧了,这对将来工作有好处。”

  》手记

  希望队员们

  获得的比我多

  采访张俊之前,历届残奥会获得金牌的残奥冠军们,正在会议室内开会,由于有媒体到场,低调的张俊就只让队员们去参加,自己躲了起来。

  “我不太喜欢抛头露面,这样的场合我总是让队员去,她们很不容易,我希望她们获得的比我多。”

  事实上,由于上海队队员全部都是国家队队员,所以国家队的基地也放在上海,全国各地的国家队队员也都在这里训练。

  “她们其实很不错,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这是集体荣誉,另外几乎每个人都是当地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是参政议政的,都很强。”张俊骄傲地介绍,“无论是名誉、工作、收入,她们都发展得很好——我们很多队员都有自备车的。我很高兴有成绩,能帮她们拿奖金,帮她们改善生活。”

  淡泊名利,张俊从不在意“教出来徒弟、饿死师父”这样的笑话,他和吕志新领队,期待的是下一届奥运会继续卫冕。“现在的国家队整体年龄偏大,接下来,我们要有新的技战术,也要找到好的苗子完成新老更替,我愁的,是这个。”

  本报记者 陈宏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