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超联赛老问题路漫漫 奥运争光计划笼罩下职业化

2012年12月09日10:54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姬烨 段博

  8日,随着广州粤羽队在总决赛中爆冷双杀卫冕冠军青岛啤酒队,首次夺得联赛冠军,2012赛季中国羽毛球[微博]俱乐部超级联赛落幕。

  在伦敦奥运会后,本赛季的羽超迎来了举办的第三年。携国羽伦敦包揽五金的余热,在诸多变革的催化下,联赛有了不少新意;然而赞助商匮乏、电视转播平台缺失和职业化改革等老问题依旧困扰着联赛。

  竞争水涨船高 看点层出不穷

  本赛季之前,恐怕没有人能想到:上赛季仅获得第六的广州队能最终夺冠,拥有赵芸蕾、张楠、王晓理等多位国手的湖北队却只能勉强保级,在伦敦实现卫冕的“超级丹”在步入婚姻殿堂、且暂时告别国际赛事之后,会依旧参加羽超绝大多数的比赛。

  这一切的想不到,要得益于赛季前的一系列改革。参赛俱乐部由8支扩军为12支,加剧了联赛的竞争。“升班马”广东欧派队就是其中的一匹“黑马”,这支只有一名A级球员(奥运会、世锦赛冠军)的球队最终从常规赛脱颖而出、跻身了季后赛。

  之前,由于联赛末位的球队还可以同羽甲球队进行升降级PK赛,羽超球队实力明显占优,因此他们的危机感不强,但今年引入的直升直降让各队不敢懈怠。大家都尽其所能调整阵容,内外援交流的数量超过了前两个赛季。

  为了避免国家队选手总是缺勤,羽超还规定国手必须打满70%的比赛。奥运会后,忙于各种活动的国羽队员因此没有出现之前大范围缺阵的现象。据统计,全赛季国家一队球员总共出场378人次,占总量的约三分之一。这极大地满足了球迷的观赛要求。

  众多高水平内外援的加盟,年轻队员有了更多的与高手过招的机会,通过实战提升实力。比如在常规赛中,湖南小将董帅出人意料地击败了陶菲克[微博];再比如在女双国手钟倩欣[微博]受伤的情况下,顶替其出场的广州队小将区冬妮顶住压力,与国手包宜鑫[微博]一起拿下了总决赛第二回合的决胜场,为广州队夺冠立功。

  为了推广联赛,各队也更加重视球迷。过去羽超有个怪现象,各队的大牌球员通常只参加主场比赛,只对主场球迷负责。而在本赛季,广州粤羽队外援、印尼“天王”陶菲克开创了外援参加客场比赛的先河,而众多国内名将也经常前往客场参赛。在常规赛最后一场比赛中,在排名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林丹和李雪芮组成了奥运单打冠军“混双配”,让现场球迷大饱眼福。

  何时能与央视牵手?

  林丹在出席新赛季CBA[微博]揭幕战时,曾对首钢篮球馆的热烈氛围十分“羡慕”。回看羽超,除了在衡阳、惠州等平时体育赛事不多的主场气氛较好外,其他主场大都很冷清。在青岛的总决赛,就算免收门票也难吸引观众。

  与联赛本身的扣人心弦形成鲜明对比,人们对羽超的关注度很低。这其中,没有央视这个全国共享的转播平台是个硬伤。从2010年创办至今,央视都没有直播羽超。每到比赛日,如何看到电视转播、甚至如何及时了解比分,都成为了关心羽超的人们很头疼的事。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本赛季投入几百万,联合10家地方体育频道对赛事进行了转播,其中广东体育、先锋乒羽等都在尽心尽力地做好报道。然而,地方台毕竟受限于地域,一些接收不到转播信号的地区就无法观看比赛。

  央视不转播,让羽超对球迷的吸引力大降,也让俱乐部很难满足赞助商更高普光率的要求。加之俱乐部过分依靠地方体育局、缺乏职业化市场运作,以及国家队队员在联赛期间仍须使用国家队赞助商装备(赞助国字号条款)等等,都导致俱乐部拉赞助难的情况。本赛季前,湖南队靠出卖国手维持经营,北京队无奈将主场搬至安徽,皆因为缺少赞助。

  为了让比赛登上央视,乒羽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在积极协商沟通,但价钱和收视率是横亘其中的阻碍。但央视有关负责人却称,乒羽中心并未就转播问题与央视沟通。从现在看,下赛季央视能否转播羽超仍很不明朗。

  “奥运争光计划”笼罩下的职业化

  羽超名为职业联赛,实际上还是传统专业队模式,核心目的仍是“奥运争光计划”。在这一大背景下,羽超很难推进职业化改革。

  一个真正职业化的联赛至少应包含几个要素:独立的运营模式,有效的电视转播,赞助商的良好回报,相对固定的比赛和球迷群体等。放眼国内职业联赛,中超[微博]、CBA正向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方向改革,而新赛季的乒超联赛,也在球员归属权、赛制、转会和薪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相比之下,3岁的羽超还只是个学步的孩童。

  以球员归属权为例,新赛季乒超在步入第12个年头后进行了锐意的职业改革,抛弃了此前沿袭多年的摘牌制度,运动员改为同俱乐部签约,形成长期稳定的劳资关系,国家队没有随意征调运动员的权利。

  反观羽超,目前顶级运动员仍属国家队管辖,并非俱乐部所有,都留着力去争夺锦标,征战羽超不及“为国争光”,也不比参加全运会报答旧恩;功成名就的老队员已不需要在羽超中证明自己,这些都让联赛时常出现高手不尽全力的怪现象,而成熟的职业联赛中,这种现象十分罕见。

  “一开始我们的期望还是不要太高,” 乒羽中心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羽超的改革要适应羽毛球的大环境。这位负责人举例说,世界羽联每赛季有12站超级赛,加上奥运会、世锦赛、苏迪曼杯、汤尤杯、亚运会和全运会,以“奥运争光”为核心任务的羽超要为这些赛事让路,因此每年的比赛时间很难固定。在改革过程中,诸如此类的阻碍还有许多。

  在职业体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联赛对一个项目的助推作用愈发明显。正如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所说,在新的奥运周期中,中国羽毛球除了自身保持好的成绩之外,还肩负着推广羽毛球运动的重担,而羽超无疑是最好的“助推器”。

  通过羽超不但能让更多球迷看到高水平羽毛球赛事,还能为选手、特别是年轻选手提供比赛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锻炼“后备军”,不正是备战奥运的题中之意吗?

  在羽超的带动下,地方队也不再是4年等一个全运会的状态,这也让一些“半死不活”的球队有空间进行商业运作,从而有了转机,即使困难也会坚持办下去,这对于推广羽毛球也会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