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峰谈《许海峰的枪》:90分钟太短最好拍电视剧

2012年12月02日14:20  南京晨报
《许海峰的枪》《许海峰的枪》
许海峰接受采访许海峰接受采访

  电影《许海峰的枪》正在各大影院热映,昨天电影原型人物、中国奥运首金缔造者、现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管理中心副主任的许海峰,来到南京与影迷朋友见面。许海峰接受了晨报记者专访,并且谈到了他与这部电影的故事。一贯给人不苟言笑感觉的许海峰,展示出他丰富多彩的一面。

  严谨的“枪王”

  “描绘我的片子一定要有教育意义”

  在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上,不乏像《海鸥》、《女篮五号》等佳作,但将一个人的故事拍摄成电影并不多见,可以说《许海峰的枪》是一次突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许海峰如何从一名安徽省和县新桥供销社卖化肥的供销员成长为奥运会冠军的故事,主题催人奋进,充满了励志的情怀。

  关于这部电影诞生的源头,许海峰细致地向记者讲道:“2008年1月,王兴东导演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在好莱坞首映,当时我与影片原型人物刘长春的儿子,也受邀参加了开幕式,我们三人在一起有一星期的接触,彼此聊了很多,王兴东导演对我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当时便有了要为我拍一部电影的念头。而我一贯的想法是,在这一生中要出一本书和一部电影,所以当他提出这样的意愿时,我也便欣然接受了。我给他们提的要求很简单,我不希望(反映)我的电影是一部流水账式片子,而是要有教育意义,要能够让大家感动,对于年轻人的发展有借鉴和引导作用。”

  作为导演、编剧之一的王放放介绍说:“2011年4月初,电影筹备正式启动,单是剧本的创作便进行了7个月时间,包括2个月时间对许海峰亲友、老乡、师徒20多人的采访,而写作又花去了5个月时间,直到今年3月才正式开机。整个电影都是在许海峰的老家安徽和县拍摄,演员甚至还接受了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等人的训练。”

  我对剧本整体比较满意,当时我给他们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第一:剧本不能有关于我经历的事实性误差;第二,剧本创作不能伤害到别人,我看了几遍电影内容,大部分都是很真实的,除了女朋友那部分稍微有点夸张。”出席正式场合一向不苟言笑的许海峰,这番表态也逗乐了大家。

  幽默的“枪王”

  “90分钟太短,最好拍成30集电视剧”

  电影拍摄下来的成品,许海峰还满意吗?对此,他这样回答道:“我这个人比较挑剔,这一点你去问问所有我带过的队员就可以知道,我是个很严谨的人。所以,这部电影拍下来,没有让我提什么重大意见,已经是很不错了。”许海峰所言的严谨,究竟到何种程度?许海峰曾亲自到拍摄现场考察,并且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连拍摄过程中用的子弹,许海峰都会细细观察以免出现纰漏(譬如出现空弹壳被观众识破)。

  我参加过这部电影的几场放映式,我喜欢观察观众的表情,通过观察他们的眼神,我揣测40%的观众看完是内心深有触动的,甚至有些人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相信那些与我年龄相仿的人,会更加有触动吧。因为我的金牌,是寄托着几代中国体育人的希望,圆了几代人的一个梦想。”

  王放放导演透露,影片自从拍摄剪辑完毕,经过层层把关和审核到最终的上映,没有被删减一段台词。这部片子本打算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上映,但后期制作的工作比较繁琐,因此拖到现在才上映。许海峰则打趣说道:“遗憾就是90分钟的片长太短了,这么短的时间不能够全部展现我的故事。”他甚至调侃道:“以后有机会能拍成30集连续剧,我每集都能给你提供个故事。”

  自嘲的“枪王”

  “除了射击,没有其他兴趣爱好”

  虽然离开射击运动的教练、管理岗位多年,但毕竟许海峰如今的一切是射击给予的,对于射击运动自然也有着深刻的感情。最新国际射联对国际射击比赛赛制进行修改,奥运会项目资格赛成绩将不带入决赛,决赛将一切从零开始。对于新规则,将对射击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许海峰给出这样解答:“这是适应奥运会,迎合观众的必然之举。因为奥运会的射击比赛只转播决赛,而让所有选手在决赛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这必然会让比赛更加精彩。”

  除了目前的自行车击剑管理中心副主任职务外,如今的许海峰还会从事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同时也偶尔进大学课堂,为大学生们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体验,传授人生经验。许海峰不忘一番自嘲:“我这个人没有其他的业余爱好,起初我还喜欢网球、跑步,但现在都不练了。我是射击队里最早使用电脑的,我的第一台电脑内存只有20兆,但现在也不行了,落伍了,现在都很少上网了。”

  2014年,青奥会就将在南京举办,这是整个南京城的一桩大事,对此许海峰也给予很高的期许,“青奥会的项目设计很有意思,一张张十六七岁的面庞朝气蓬勃,这是对奥运后辈人才的储备,同时能增加世界各体育文化的交流,我了解这届青奥会,还将有体育文化日的设置,这是非常新颖的。”许海峰还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本届青奥会的马术比赛马匹全部来自他的中心,“我们出租了60只马匹,全程保障青奥会的用马。”   

  记者 吴小荣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