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马拉松加大安保力度 16救护车千名志愿者保平安

2012年12月01日05:32  劳动报 微博

  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的数字。但对喜欢跑步、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无疑独具魅力,全世界数亿人疯狂地迷恋着这项运动。明天早上7时,2012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将开跑,根据赛事组委会昨天公布的最新数字:本次比赛共有30020名运动员和路跑爱好者报名参赛,外籍参赛选手为5223人,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外籍选手的数量还是分布度,都领先全国各大马拉松赛事。

  但与此同时,广州马拉松赛的连续死亡事件、接连的大学生长跑猝死事件,彰显出马拉松赛事的高度危险性。据了解,赛事组委会今年在原有措施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大了保障力度,特设医务部,由市卫生局牵头组织,制定了路线安全设置保障方案和详细的医疗救护方案,配备了充足的医疗设备、16辆救护车和200名医疗救护人员,还有1449名志愿者,将织出一张安全网,共保赛事平安有序。

  每3公里配备1辆救护车

  上海国际马拉松组委会将赛事安全保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充分重视每一位参赛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向三万余名参赛选手倡导“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据赛事组委会执行主任陈一平介绍,赛时,共有16辆救护车在整条路线上循环保障。从龙华东路赛道起至全、半程马拉松终点每隔约1.5-2公里,以及重要区域都备有1辆救护车随时待命。每辆救护车配备医生、救护助理各1名,其中5辆加配麻醉师1名,沿途平均每3公里配备救护车1辆。赛道沿途共设12个医疗救护点,平均每5公里处设1个,每个点配有1至3名医务人员,并备有急救必须药品。起点、终点设立医疗救护站,其中,全、半程马拉松终点医疗救护站有8名医生,包括急诊科、骨科医生各2人,外科、ICU、内科和麻醉科医生各1人;专门配备了医疗床位、氧气瓶、海绵垫、靠椅等设施,供参赛者休息和急救之用。健身跑选手也获得了更多安全保障,在约5公里的赛道上有3辆救护车保驾护航,其中2辆救护车分别在3公里处和健身跑终点待命,1辆救护车将尾随健身跑队伍至终点。安全讯息随时提供成绩网上即时显示

  除了救护车,组委会沿途安排的检查裁判员、1329名上海交大志愿者、120名具有医务专业知识的复旦护理专业志愿者,以及公安干警,将组成坚固的安全网络,随时为运动员提供医疗服务,协助报告安全讯息和抢救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全程马拉松每5公里设置了计时地毯,除了能够更加详细地记录运动员的成绩外,还能在比赛当天将运动员每5公里的成绩在网上即时显示。

  在赛事服务工作中,组委会也以运动员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23日开始,参赛选手每天会收到由组委会发送的1至2条短信,强调“生命可贵、健康第一、比赛快乐”的理念。

  此外,赛道上有饮料站和饮水站2种。红色桌子上是自备饮料、蓝色桌子提供大会饮料,白色桌子提供大会饮用水。饮水站的黄色桌子上还有浸水海绵块。

  专家建议:饮食清淡很重要

  由于马拉松运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需要系统锻炼和科学指导的体育项目,加之最近接连发生的长跑意外,赛事组委会还特意在展示会上安排了马拉松健康讲座。上海“心希望”工程心脑血管方面的专家彭奕申为数百位参赛者进行了健康安全教育。彭奕申介绍,长跑对体能和耐受力的考验非常大,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人要有系统的训练,“不能一下子参加到全程中去,在广东就出现了这样的意外,一个大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去参加比赛,一下子投入到激烈的运动中,就有了意外出现。”马拉松比赛时出现不适怎么办?彭奕申表示,心脏病、冠心病最好不要参加,如果觉得胸闷头晕要适当放慢脚步,运动频率慢下来,放松下来,如果心脏承受不了,不要跑得太快,“不然很容易发生猝死的情况。”他还建议,长跑选手在前一晚要注意睡眠,饮食清淡为主,多喝水。跑步当天早上可以适当吃点东西,以补充淀粉和维生素为主,水果为佳。

  龙华港桥或许是“极点恶魔”

  还记得电影《爱无7限》里萦绕在35公里的恶魔吗?跑马拉松的人都知道30-35公里人最容易遇到极点。今年路线中选手会两次跑过一座桥———龙华港桥。第一次征服它时,我们在23公里;当第2次跑到桥顶,正处34公里。桥虽不高坡却很陡,如果遇到了“极点恶魔”,一般专业跑者懂得调节呼吸和节奏,一段时间里就能让身体跟上比赛的强度,但业余跑者则不然。所以业余跑者要懂得识别自己的身体求救信号,比如特别难受的时候就要停。再比如心律乱、心跳忽快忽慢时,就更要警惕了。如果遇到这些问题,请及时向身边的裁判、志愿者求助。

  王卫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