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夺冠后帮王晓理拭汗 希望球迷支持比以往更疯狂

2012年11月20日12:40  南方日报

  2012年初,球迷们对于洋/王晓理这对中国羽毛球头号女双有个亲切的外号,叫“鲤鱼”组合,包含了王晓理的“鲤”和于洋的“鱼”,她们两人也很喜欢这个称呼,因为当中还暗含她们“鱼跃龙门”冲击伦敦奥运金牌的美好愿望。而在2012年底最后一场羽毛球超级赛中,“鲤鱼”组合又回来了,重新登上了女双的最高领奖台,这个时候再提“鲤鱼”,则是希望她们能有“鲤鱼打挺”这样坚强的精神,面临暴风雨的洗礼后,重新出发。所以于洋说:“我们以前拿了很多公开赛的冠军,但这个冠军让我们比以往都要开心,它让我们更有动力走以后的路。”王晓理说:“重新站在国际比赛的决赛场上,有种久违的感觉。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希望和于洋能够有更出色的表现。”虽然,对于26岁的于洋和24岁的王晓理来说,里约奥运可能还很遥远。

  事件▶▷从消极比赛到“打飞的”退赛

  2012年对于于洋/王晓理而言,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2012年初,她们是世界头号选手、世锦赛冠军,按照当时她们的实力和势头,要冲击伦敦奥运女双金牌并不是难事。已经26岁的于洋和24的王晓理,甚至已经筹划好奥运夺冠后的去向。已经获得过北京奥运女双金牌的于洋,甚至计划就此挂拍,出国念书。但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消极比赛”风波,两人直接在奥运会上被取消资格,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于洋当时还愤然说出了“退役”的誓言。

  8月的风波刚刚平息下去,于洋也在教练的鼓励下决定继续征战。但就在10月两人宣告“复出”的丹麦羽毛球超级赛上,两人已经抵达了丹麦,却再度宣布因伤退赛。而且还被查出,两人根本就没有出现在大会的参赛名单上,而且两人到了丹麦就逛街购物,丝毫不像有参加比赛的准备。尽管中国队一再强调,两人确实有伤,只是为了避免国际羽联对于世界排名前10不到场而产生的5000美元的罚款,才让两人到丹麦。但这样的行为,再次降低两人在国际羽坛和球迷心目中的信任度。

  回应▶▷积极面对“那件事”

  在伦敦奥运之前,于洋和王晓理都是队里出了名的“大笑姑婆”,每次赛后无论胜负,两人都是爽朗的笑容,王晓理还自嘲她们走的是“谐星路线”。但就这么一对欢乐的姐妹花在伦敦奥运之后,曾经有一段时间两人都非常敏感,王晓理一直不愿回应,而个性更强些的于洋,甚至回呛媒体“我退役你们报道,我不退役你们干嘛不报道?”。两人就像两只受伤的刺猬那样自己和自己抱团。

  100多天后的上海中国公开赛上,于洋和王晓理终于愿意开口谈“那件事”,而且是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回忆起风口浪尖上的100多个日子,王晓理和于洋最感谢的只有彼此以及家人朋友,王晓理说:“家人和朋友给了我许多关爱,他们不太和我提‘那件事’,家人会给我做些好吃的,朋友会陪我聊天。我本来就是个乐观的人,我意识到后面的日子还很长,在他们的关心下,我很快就走了出来。我还年轻,‘那件事’是我人生中很宝贵的经验和难忘的经历。这些日子,我和于洋互相鼓励,无论奥运会之前我们的成绩多么好,我们都要乐观正确地面对‘那件事’。”

  而年纪稍长的于洋,看得更加透彻,“经历一次这么大的挫折,让我变得更成熟。人生中总有各种经历,好的、不好的都有,幸福的感觉总是很短暂。毫无疑问,我们两个人是‘那件事’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我们的情绪和气势一度低落,还好我们能互相安慰对方。对于网上人们对我们的质疑,我们不去看、不去关注。”说这些话的时候,于洋还不忘记帮小妹妹般的搭档王晓理擦去额角滴落的汗水,而却不管自己喉咙已经开始哽咽。

  展望▶▷里约奥运不会很远

  于洋从宣布“退役”到决定留下,只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因为她好强的个性,她不希望对羽毛球的记忆停留在非常不美好的位置。但是好强能否支撑她坚持到30岁的时候参加里约奥运?于洋说:“这两年我会继续和王晓理配对,我们会一起参加明年的世锦赛。而之后的两年又是一个周期,无法确定。”而王晓理则更简单地表示,“希望先从打好每一个球、每一场球开始。”

  重新站在赛场上,于洋/王晓理确定自己的目标,却不确定球迷是否还信任和欢迎他们。但在中国公开赛上,她们确实收获了很多爱和鼓励,球员大巴抵达源深体育馆的时候,球迷特意找于洋/王晓理签名,还有人高喊:“于洋,等着看你比赛!”于洋在比赛中途受伤需要治疗的时候,送给她的不再是质疑的嘘声,而是一句接一句的“于洋加油”。说起这些场景,平常硬朗的于洋不禁红了眼眶,“这次来到上海,我能感受到球迷对我们的支持,这些帮助给了我们动力,让我能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住,我们会努力用最好的成绩回报他们。我希望有更多的球迷支持我和王晓理,希望他们的支持比以往更疯狂一点,我们需要他们的支撑和力量!”

  专题撰文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