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尔森30年中国情:厨房开启乒球梦 46岁上场仍紧张

2012年10月27日13:01  滨海时报

  40年球龄,28年国家队生涯,7届奥运会经历,45场世乒赛男单比赛,曾与中国乒坛八代选手过招……这之间,他两度退役,又两度复出,他满头金发,身材高大,谦逊有礼,眉宇间杀气四射,他叫尤尔根·佩尔森。岁月的唏嘘未曾抹杀掉一颗勇敢的心,2012年的夏天,46岁的佩尔森正式签约渤海银行-天津乒乓球[微博]俱乐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说要帮助天津队打进乒超四强。本周,在津城某家餐厅里,佩尔森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厨房开启乒球梦 义无反顾四十年

  1966年4月22日,在瑞典西南部的海滨小城哈尔姆斯塔德里,一个男婴诞生了,父母给他起名叫尤尔根·佩尔森。六岁那年,佩尔森在父亲的书房中无意发现了一张打乒乓球的照片,顿生好奇心,他问了父亲关于乒乓球的许多问题,之后越来越觉得这项运动有意思,就渐渐萌生了打球的念头,“父亲给我买了球拍和球,我就和伙伴在我家厨房的台子上玩儿了起来,没有球网,没有裁判,但是我们打得很投入。”佩尔森说,父亲是打羽毛球[微博]的,所以非常能理解体育运动带给人的快乐,“这么多年,无论我在哪儿,父母一直都支持我打球。”

  之后,佩尔森一直没有离开过挚爱的球台,从家乡俱乐部到最终进入国家队, 从第一次参加欧锦赛到今天,佩尔森一打就是四十年,今年三月份,第51届团体世乒赛在多特蒙德举行,佩尔森带领瑞典队闯进八强,所有球迷起立长时间为他鼓掌,那一刻,佩尔森老泪纵横,当被记者问起职业生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佩尔森思索了一下,“无论怎样的磨难,只要自己不彻底绝望,就总会有希望。”

  三十年中国情结 和中国八代球手过过招

  在中国长时间垄断世界乒坛的岁月中,佩尔森以一种顽强的姿态存在着,其中,第4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和第12届世界杯赛男单冠军最具有代表意义,其势大力沉的正手弧圈和异常稳健的防守能力让他成为世界乒坛的中流砥柱。

  谈起和中国的缘分,佩尔森滔滔不绝,“1981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参加青年国际大赛,真不敢相信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我当时在北京待了一个月,去了很多地方,八十年代的中国和现在很不同,那时马路上几乎没有汽车,大家都骑自行车,现在却不一样了,交通堵塞随时可能发生,尤其是北京。”接着,佩尔森撇撇嘴,歪着头得意地说,“你们那时候还没出生吧?我可是已经打球了,我见证了这一切,我第一次来天津时是1995年的世乒赛,说真的,天津这些年的变化可真大。”

  最令佩尔森引以为豪的,是他和中国八代球手过过招,并都和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但作为乒坛中拥有话语权的一位长者,佩尔森也为自己的中国朋友提出了建议,“他们很少有人会说英语,不然我们会成为更好的朋友,我知道马琳、王励勤和胡彬的英语不错,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会说英语,而不是用肢体语言交流。”

  在国际乒坛,中国和瑞典的恩恩怨怨几乎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如今,瑞典乒坛今非昔比,每况愈下,球台旁边,佩尔森孤单的背影,折射出的是昔日王者的些许无奈,“说真的,瑞典的乒乓球环境可真够糟糕的,这和瑞典乒协有着直接关系,现在瑞典有1万多个乒乓球俱乐部,但经营不善,已经大不如前,我想我们真该好好思考一下原因了。”谈起自己的老队友瓦尔德内尔,佩尔森透露道:“他还在瑞典联赛打球呢,他可是变胖了,你们真该看看他现在的样子,哈哈!”

  经历七届奥运会 透露不老的秘诀

  在佩尔森的职业生涯中,他先后辗转德国、法国、匈牙利和日本等多个国家打比赛,在德国奥森豪森俱乐部时,他和马文革还当了一年的队友。

  2005年世锦赛后,佩尔森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低谷,于是他选择了退役,“那时候对于我而言,输球已经变成了无所谓的事情,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这是很糟糕的一种状态,我已经找不到打球的新动力,身心疲惫,所以我选择了退役。”之后在卡塔尔,佩尔森首次尝试当起了教练,“我大约当了一年左右的教练,然后我就发现,我还是更喜欢打球,每到训练场,我就会很开心,从来不会感到疲倦和厌烦,40年了,我享受每一次挥拍和击球,所以在2006年,我又决定复出了。”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佩尔森获得了男单第四名,依旧无缘奖牌,心灰意冷的他选择了第二次退役,“北京奥运会后,我去挪威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我和太太离了婚,心情低落,整天在家觉得无事可做,好吧,那我就接着打球吧,就这样,我又回来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11年,二度复出的佩尔森已经45岁高龄,竟然获得了瑞士乒乓球公开赛男单季军。

  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到不久前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佩尔森经历了7届奥运会,是国际乒坛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经历7届奥运会的球员。谈及不老的秘诀,佩尔森深有感触,“这么多年来,乒乓球的大环境一直在变,有时候是小变化,有时候则是大的改变,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才能适应新的环境,还有就是,平时一定要多注意比赛期间的调整和恢复,每场比赛后的总结和心态调整也很重要,不要因为在比赛中的得失而影响到自己。”

  津门实现乒超梦 46岁登场仍紧张

  伦敦奥运会后,佩尔森希望来中国打乒超,“当我小的时候,我觉得去德国打联赛是我的梦想,之后我长大,我看清楚了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我去了很多地方打球,我一直在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鞭笞着自己前行,伦敦奥运会后,我从国家队退役,然后我又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去中国打乒超,现在,我终于在天津实现了这个梦想,感谢上帝,感谢这座城市。”

  在首个客场对阵江苏队的比赛中,46岁的佩尔森迎来了乒超个人赛的处子秀,“第一轮我没有上场,第二轮,我首个出场,对手是马琳,真是难以置信,我46岁了,居然还是会紧张,我的大脑一片空白,那场比赛我很快就输了,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乒超联赛很难打,我希望下次上场时我能做得很好,但庆幸的是,我们有郝帅,他真的是个很棒的家伙。”

  佩尔森说,自己的身体和能力完全能跟上乒超的节奏,“如果我觉得自己不能赢得比赛,那我不会和天津队签约的,输球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我和马文革交流过很多次,我觉得现在自己的状态很好,奥运的劲头还没过。”

  46岁的梦想

  3月份多特蒙德世乒赛后,刘国梁说,佩尔森问他能不能去中国训练,说现在的自己已经不是中国队的对手了,也不在什么“养狼”计划内,看新闻时,一边不可思议地佩服着,一边又觉得佩大叔可能在开玩笑吧?46了,难道还想打?半年后,他就真的和天津签了约,然后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天津乒乓球体育馆里,“他比我还大三岁。”马文革向笔者介绍他时,如同介绍一位功勋战将般地骄傲。

  第一次见到佩尔森时是在天津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那也是他第一次来到天津,后来,80后的我们上初中、高中,他在打球,我们上大学,他在打球,我们工作了,他还在打球,反正这几十年来,无论你在哪里、在干什么,佩大叔一直在打球、打球、打球…… 能够专访到佩尔森,仿佛实现了自己童年时的一个梦想,采访提纲准备的格外充分,密密麻麻的英文稿写了近10页。

  来中国联赛打球的外国人,无一例外地都是为了钱,这本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同样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人和人表现出来的品性却又是不同的。参加世界比赛这么多年,佩尔森从来没有因为擦边、擦网等事情和对手发生过争执,也从没用过什么小动作、小伎俩去干扰对手,马文革说佩尔森是一位人品和球品极佳的对手,堪称乒坛的楷模,这也是他除了成绩之外另一个赢得尊重的因素。

  专访前,我一直很纳闷这项运动究竟有什么魅力在吸引着他,他操着一口浓重北欧口音的英语,噼里啪啦地讲了一大堆,他说的很投入,一个理由接着一个理由,“我喜欢挑战”“我喜欢赢球”“我喜欢结交朋友”我听得很认真,一直在心里为他鼓着掌。闯荡国际乒坛这么多年,以佩尔森如今的地位和人脉,完全可以找到更轻松的方式挣更多的钱,但他却继续用一种英雄般的姿态在球场上坚持着。天津队想尽办法签约没球打的李平,其中之一就是和佩尔森毁约,然后把他升级为助理教练,马文革透露,当时连毁约金都准备好了,但佩尔森偏不要,因为他说自己就是喜欢打球。

  虽然他一直在嘴硬地说着自己的身体完全可以应付乒超的赛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技术已经老化,肌肉松弛,球速也大不如前,能来中国打球,佩尔森说这是自己年近半百的一个梦想,50岁了啊,你到了50岁的时候,还会有梦想吗?这个人生中最宝贵、最宝贵的东西。

  采访结束后一起吃饭,佩尔森说他现在用筷子用的很娴熟,“在中国吃饭很有趣,大家都围坐在一起,桌子是会转的,虽然我通常不知道大家在说些什么,但是这样的感觉很温馨。”目前,佩尔森已经在天津安顿下来,他说他要去离训练馆不远的瑞典宜家看看,添购一些日用品,再去市区搜寻一下不错的咖啡馆和小酒吧,说到这些时,这个46岁的大叔仍然精力充沛,双眼放光。

  时报记者 李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