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冠军求学乱象:有人真才实学 近半为文凭而去

  如果能够预知这场风波,林丹以及华侨大学势必不会将这场学位颁发仪式搞得如此高调。一位奥运冠军免试入读高校,并在学校的庇护下一路绿灯地毕业,似乎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人红是非多,不但林丹遭到网友吐槽“你四级过了吗?”,更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一场有关奥运冠军是否滥用教育资源的讨论瞬时燎原。

  事件起因:林丹获颁硕士学位引发争议

  事件缘起于林丹回福建大摆婚宴时,到泉州领取了华侨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同时获得了学校10万元的奖励金。林丹当场表态,如果日后读博,华侨大学是首选。台上演得热热闹闹,台下看客不干了,原因是大家认为常年在国内外比赛训练的林丹,如何有时间拿下硕士学位?华侨大学是否只是希望奥运冠军为学校扬名,因此给予奥运冠军获取文凭的便利?更有网友讥笑道:“林丹,你英语四级过了吗?”“你的论文题目是什么?”

  对此,华侨大学和林丹均作出回应。华侨大学透露是通过教师上门授课的方式,保证林丹等现役球员完成学业,并不存在为队员“开绿灯”的情况。林丹则表示自己论文的题目是《羽毛球(微博)世界战略论》,认为对于这一选题,自己更有发言权。还有所谓知情人士透露,2006年华侨大学便与八一羽毛球队达成合作共建协议,八一队派出高级教练员到华侨大学教授羽毛球技术,华侨大学则针对奥运冠军进行特招。队员每次回到福州,华侨大学都会派三四个老师到队里给林丹、李雪芮这些球员上课, 不过这样的解释并未能打消人们的疑虑。学校给奥运冠军们开的“小灶”,实质上是否已经是大幅度降低了对运动员考试和学分的要求?在已经免试入读的情况下,奥运冠军在运动赛场的争金夺银,难道便可为他们在学业上保驾护航,一路绿灯,不光不用上课、考试,还有奖学金、奖励金,从而名利双收?这是否又是教育资源的一种被滥用?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求学,究竟是“时尚”?是“福利”?还是一种“套路”?

  求学过程:冠军们各有门道 有些被指混文凭

  2010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一份“劝退”名单引起轩然大波,奥运冠军杨威、高崚因为超过学习年限被该学院扫地出门。随之而来,有关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求学过程中的各种怪现状也逐一被曝光———

  网球新贵李娜(微博),2002年进入华中科大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就读,由于无暇回校考试,只能抽空补考来修学分,直至2009年才毕业;跳水冠军肖海亮,用了六年时间才拿到武汉大学商业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三金王”邹凯,2007年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2009年开学时,竟忘了自己该读大几;杨威被华中科技大学劝退,半个月后出现在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的新生报到处;前乒乓国手刘国正由于无法保证上课时间,被上海交大做出自动退学处理,但与此同时,他竟然从河北师范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台球名将丁俊晖(微博)尽管小学都没毕业,仍无碍被上海交大录取,且修满一半学分即可毕业;2001年,刘翔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雅典奥运会夺金后,他免试毕业,并被华东师大授予“优秀学生”称号。随后,刘翔又被推荐免试参加华东师大的硕博连读。在训练和比赛之余,刘翔用了五年时间,获得了体育管理学方面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现象根源:进高校求学被视为转型最佳出路

  曾几何时,包括奥运冠军在内的优秀运动员进入各高校求学,被视为运动员退役后职业转型的最佳出路。这也得益于2002年颁发的一份文件,这份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第三条规定:“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就业安置渠道,鼓励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其中明确“鼓励运动员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并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就业。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可以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高等学校还可以通过单独组织入学考试、开办预科班等形式招收运动员入学。”

  这条规定出台后,不少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都制定了很多优惠条件吸引冠军运动员就读。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就专门为就读的“冠军学员”度身定制了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制、放宽毕业年限、单独开班、小班授课甚至是放宽英语成绩等“特殊”政策。北京体育大学更是成立了“研究生冠军班”,专门接收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这样的模式被高校和运动员视为双赢:高校看中的是靠体育明星扬名,运动员们则希望依靠名牌大学为自己“镀金”,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

  调查结果:近半就读者冲着文凭而去

  根据一份中国校友网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奥运冠军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奥运会前选择就读北京体育大学的奥运冠军就有27人;选择就读中国人民大学的有13人(人大为此专门设立优秀跳水运动员班);其次为南京体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但同时,以北体大为例,截至去年,冠军班共招生204人,包括43名奥运冠军、102名世界冠军和59名冠军教练员。结果只有40名学员完成学习和论文答辩,37人获得硕士学位,3人获博士学位。有社会体育学专家不客气地指出,冠军班是高校的一种自杀行为,开设这样的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再教育和再就业问题。高校免试招收世界冠军是一种自贬身价,应从体制入手,大力发展学校体育。 

  可以说,起码有一半,尤其是现役运动员到大学读书,单纯是冲着文凭而去,把之视为国家给予的一种福利和自身的镀金。对于退役运动员来说,进入大学也是他们在转型迷茫期的一种过渡。由于功利性太强,真正潜下心来苦读的并不多。这也导致学历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层“表面光”,对于未来的转型,这学历的价值也仅仅是评选职称时的一个硬件而已,而对未来的能力提升并没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争议焦点

  学校给奥运冠军们开的“小灶”,实质上是否已经是大幅度降低了对运动员考试和学分的要求?在已经免试入读的情况下,奥运冠军在运动赛场的争金夺银,难道便可为他们在学业上保驾护航,一路绿灯,不光不用上课、考试,还有奖学金、奖励金,从而名利双收?这是否又是教育资源的一种被滥用?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求学,究竟是“时尚”?是“福利”?还是一种“套路”? 

  真才实学 他们值得书写

  在退役的运动员中,姚明和邓亚萍是具有国际眼光的佼佼者;在现役运动员中,徐莉(微博)佳和雷声(微博)是能够兼顾学业和运动成绩,甚至互相之间能起到促进作用的鲜活例子。    

  邓亚萍:剑桥八百年历史第一人

  邓亚萍是世界乒坛第一位集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三项单打冠军于一身的女子“大满贯”运动员。自1997年退役后,她便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中国当代研究专业,2002年12月毕业,同年进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攻读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

  从一名职业运动员转型为高等学府的学生,尤其在国外没有任何优惠政策,没人为其保驾护航的背景下,邓亚萍求学的艰辛可想而知。她曾经提到:在清华上课时,她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一开始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她而言无异于天书,于是她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硬啃硬记,一天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由于过度用脑,每天头发大把大把地掉。2008年,当其从剑桥大学毕业,她成为剑桥大学近八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拿到博士学位的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

  姚明:书不是读给大家看的

  姚明在宣布退役后,就透露出希望赴大学深造的打算。2011年11月,他正式踏入上海交通大学开始求学生涯。姚明称,自己不是为文凭而读书,“读书是读给自己用的,不是读给大家看的。”在他看来,读书对自身有几个功效:一是学习本领,学习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二是静下心来,适应退役后新的生活节奏,同时学到一些技能。

  姚明选择了入读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本科专业,采取单独授课与跟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共需要修150个学分。正因为强调自己学习的是基础知识,姚明不愿意为自己选择一个方向明确、划分严谨的专业,而是选修包括新闻、金融、管理等各种学科的“大杂烩”。这样的态度无疑与其他奥运冠军“混文凭”的想法大相径庭,他是真正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素养、能力不断提升后的快乐,为自己身份转变以及未来人生做铺垫。

  徐莉佳:为有时间看书 选择住校

  获得中国帆船首枚奥运金牌的徐莉佳,就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以及酷爱读书闻名。在混合采访区,徐莉佳能够和外国记者侃侃而谈一个小时。

  2009年全运会后,徐莉佳在上海交大开始了自己的学业,读的是工商管理。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她甚至选择了住校。伦敦奥运会前,徐莉佳重返赛场,“我突然发现,我的思维、看法都和以前不同了,处理问题也沉稳了很多。”她更改变了训练方法,从以往只听从教练安排,到现在与教练一起商讨训练方法。比赛中遇到困难,她学会了分析,学会了自我减压。从伦敦回来后,徐莉佳更意识到学习的重要,她重返校园,希望用半年的时间把剩下的三分之一学分修满,以及完成毕业论文。据悉,目前交大已经为她申请免试硕士研究生,她将继续深造。

  雷声:白天上课 下午回队训练

  中国男子花剑奥运冠军雷声,也有与徐莉佳相似的求学经历。他入读北京大学一开始是新闻学,后来转到广告学。2011年以前,他都是白天上课,下午回队里练习击剑,晚上再坐地铁回到北大。

  雷声求学主要是因为在2008年奥运会上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德国选手,其后又在世锦赛止步16强,职业生涯受挫,他听从教练王海滨的建议,前往北京大学读书,每周学习四天。没想到这段求学经历对其运动生涯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不是读书,我不会自我调节好心态。原本担心上课会耽误训练,没想到后来成绩反而提升了。天天练也不见得有好成绩,遇到瓶颈就不知道怎么练,结果上课听讲时突然就想通了,心理学、经济学这些都很有意思,对思路提升帮助很大。”雷声在伦敦奥运会后这样透露自己的夺冠秘诀。

  链接:国外运动员读书不搞“特殊”

  相比中国运动员,国外运动员求学生涯中并没有太多的福利。德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巴拉克、澳大利亚奥运冠军索普都有过被著名高校拒绝的经历。

  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地,高校招生采取多元化标准,知名运动员即便以特长生身份进入高校,进校后校方执行的也是“宽进严出”的标准,当然,其中也不乏被拒绝入校的例子。比如著名的游泳运动员索普,曾想以特招的形式进入悉尼大学,结果遭到全国反对,他最终只能自己去考试,最终考取悉尼的一所中流大学麦肯里大学。又比如德国足球运动员巴拉克,2004年向科隆体育学院递交攻读体育管理学研究生的入学申请,却被科隆体育学院拒绝,校方认为,按照巴拉克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量和比赛任务,他不可能同时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业。

  在美国,大多数运动员在课业上并不落后。比如NBA(微博)的华裔球星林书豪(微博),便头顶“哈佛大学”的闪亮头衔。郎平(微博)的女儿白浪,一个身份是美国职业排球运动员,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生。在上海游泳世锦赛期间,美国队领队李宏平曾透露,大卫·鲍迪亚作为美国跳水队成绩最好的选手,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学习,每天只有不到六分之一的时间练习跳水。平时美国队也是采取走训制,只有在重大赛事前才开始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平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作为大学生,当考试与比赛产生冲突时,视比赛的档次而定,假如是国内的一般比赛,那么运动员选择考试;假如说是国际大赛或者是国内奥运选拔赛,运动员请假参加比赛,赛后回国进行补考。

  去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有记者也对多国运动员做了采访,发现无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运动员在学业上从来没有任何特殊待遇。而且他们参加大运会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保证自己的学习成绩,学校每年会对他们进行评估,必须修完要求的大学学分,并通过选拔,才能获得参赛资格。(羊城晚报记者 苏荇)

分享到:
  • 新闻解放军四总部领导调整
  • 体育欧冠豪门全灭!皇马1-2 曼城阿森纳米兰负
  • 娱乐中国好声音出招留刘欢:每天只录8小时
  • 财经星巴克咖啡中国比美国贵10元
  • 科技水货iPad mini下月可入京:售价3千元
  • 博客奥巴马的表多少钱 列宁是遇刺还是自残
  • 读书邓小平眼里毛泽东晚年的最大悲剧
  • 教育90后女大学生放弃公务员当男生宿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
  • 健康新眼保健操真能预防近视? 洗手液杀菌吗
  • 女性韩国美男护肤绝技 李小璐喜公主变辣妈
  • 尚品全球奢华列车搭乘指南 纯爷们儿的巨兽
  • 星座测试上司对你如何 星座贪财榜
  • 收藏翡翠市场日渐分化 宋美龄画功究竟几何
  • 更多关于 文凭 林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