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斯诺克运动在中国越来越大众化,而在世界台联的不懈努力下,这项运动的全球化步伐也日益加快。但是,斯诺克的商业化之路才刚刚起步,无论赛事本身、球员、经纪人以及裁判,都不像想象那样赚得盆满钵满。
本届上海沃德大师赛期间,记者就钱的问题采访了斯诺克界的各方人士,得出了一个结论:钱不好挣,大家还要努力。
赛事品牌比盈利更重要
对于体育赛事来说,票房总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标准,它的业绩关系到赛事的盈利与否,它的号召力则直接体现品牌价值。在丁俊晖首轮出局后,原来以为上海沃德大师赛的上座率会大受影响,但令记者感到吃惊的是,连续两晚一、二号球台的比赛,内场都全部满座。
上海沃德大师赛赛事执行总监祁伟向记者透露了三组数据:据相关调查机构的评估,大师赛前面的“上海”二字价值3000万人民币;去年整个赛事在国内媒体的回报价值达到7000万,加上国外媒体肯定超过1亿;今年业余大师赛的报道,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的画面总计100分钟,见报文字量约18万字。
“具体投入了多少,收益多少,这个无法确切计算。我们办这个赛事,并不是冲着盈利来的。”祁伟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树立上海沃德大师赛这个品牌。”
球员百万富翁仅限前32名
赛事背后有赞助商撑腰,貌似可以对成本不那么斤斤计较。但对于球员来说,挣多少钱,关系到养家糊口,关系到生活质量。拿上海大师赛来说,来参赛的选手至少不会倒贴钱,但挣多挣少,就看成绩好坏了。
据了解,上海沃德大师赛主办方已经不再向参赛球员提供往返机票,他们会将赞助商的一部分钱给到世界台联,由后者参照世界排名等标准再发放给参赛球员,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出场费”。著名斯诺克经纪公司ON-Q的中方代理人徐歌向记者介绍说:“如果球员第一轮就出局,他们赚不到多少钱,不过扣去机票食宿等开销,还是略有盈余,后面几轮的奖金,才是收入的大头。”据官方资料显示,排名第12到32名的球员,上赛季的奖金基本在10万到20万英镑这个区间,他们一般都没有什么赞助,全靠挣比赛奖金。
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国选手,生活就更为艰难了。至于年龄更小一点的球员,比如14岁的四川小将周跃龙,伍文忠把他的训练比赛费用全包了,而他的比赛奖金也全部上交,至少从现在看,伍文忠是在“赌明天”。
裁判有名气但收入有限
除了球员,斯诺克的业内人士挣钱其实也不容易。经纪人除非能代理像丁俊晖和奥沙利文这样的大牌,否则少赔当赚,而曝光率同样不低的裁判,也算杯水车薪,连诸瑛这样的美女,收入也不咋的。
自从成为了执法世锦赛的中国第一人,诸瑛的人气激增,本届上海大师赛,几乎每场比赛后,她都会被媒体逮住做专访。而在一年之前,她还有时间和记者朋友般的聊聊天。尽管已经戴上了明星的光环,但诸瑛还没有享受到“匹配”的待遇,她的裁判西服至今尚未贴上标签,她向记者透露:“有过赞助商来找我,但我得综合考虑,慢慢来吧。”作为一名国际赛事知名裁判,那点收入确实难以启齿。 华西都市报记者徐杨上海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