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励勤:埃因霍温的比赛不是白输的
文/栾蓝 图/边玉翔
在王励勤的城市记忆里,属于埃因霍温的颜色是让他不太满意的灰,从踌躇满志到壮志未酬,王励勤一度花了很久的时间去遗忘那场让他痛苦不已的比赛。12年后,当世乒赛重回荷兰,已是世锦赛男单“三冠王”的王励勤无可避免地会去追忆,去怀念在那块曾经熟悉的土地上发生过的往事。
情景重现之一:1999年8月,第45届世乒赛在荷兰南部城市埃因霍温拉开战幕,本届比赛的最大冷门制造者王励勤在男单1/16决赛上0比3输给法国“怪拍手”埃洛瓦,惨遭淘汰。比赛结束之后,王励勤一直呆呆地站在场边,很久。
1999年的世锦赛,在我的脑海中留有很深的印象,那是自己第二次参加世锦赛单项赛。那次的失利对自己的打击非常大,因为在1998年年底参加总决赛的时候,我的成绩还是挺不错的。当时的男队正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1997年在英国,我们丢掉了世锦赛的男单冠军。从1998年开始,各个国家开始重视国际乒联的总决赛,参赛的选手实力都很强,我记得自己当时一路赢了很多最优秀的选手,最后拿到了男单冠军,这个成绩让我对世乒赛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觉得凭借自己当时的实力,有希望去夺得冠军。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我忽略了很多心态方面的东西,包括在大赛中怎样去调整,怎样去摆脱困境。
埃洛瓦这个对手,他的打法跟别人不大一样,特点很明显。那会儿自己比较年轻,临场的应变和调节能力薄弱,导致那场比赛基本上没有太多办法。整个人在场上是蒙的,心理上有些崩溃了,思路已经不清晰了,头脑也不够冷静。虽然说在思想上没想到放弃,但实际行动上是放弃了,我想不到任何办法去改变被动的局面,只是告诉自己不能输,但是这种比赛,没有根本的解决手段,是很难扭转局面的。
输了比赛之后,心里非常难受,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在场边站了多久,脑子里一片空白。比赛之前,我就跟李指导(李晓东)表达过,自己一定要拿到这个冠军。1997年在英国的曼彻斯特,我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单打比赛,先后赢了佩尔森和小塞弗,跟萨姆索诺夫那场,在第三局和第四局都领先的情况下输了,虽然那时他们欧洲人的水平算是很高的,但还是有些难过。如果说第一次的失利只能算作遗憾,那么第二次参赛就是势在必得。可没想到突然之间就输了,甚至连前16名都没进,一下子特别不能接受。
经过这一次比赛,我认识到自己综合能力还很欠缺,对对手的分析、了解以及准备都不够充分,盲目地想用自己的东西去战胜所有对手,只是“知己”没有“知彼”,才导致最终的失利。
记得男单决赛的时候,我在现场看球,蔡指导就坐在我旁边。我刚输完球心里非常难受,在现场看队友比赛确实对自己触动很大。蔡指导当时对我说,想要拿冠军要具备全方位的素质,包括比赛的综合能力、为人处事,这些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可能比技战术更为重要,尤其在这种大赛中,更是运动员综合能力的体现。
情景重现之二:在埃因霍温,单打双双失意的王励勤和阎森卯足了劲儿要在双打上有所建树。他们在半决赛3比0力克韩国选手金择洙和朴相俊后,在决赛与刘国梁/孔令辉相遇。第一局“阎王”组合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比分一路领先。然而在第一局比赛即将结束时,阎森的鞋子出了问题,鞋帮和鞋底分了家,踩着这双鞋子,“阎王”第二局落败。第三局,阎森换上了黄领队刚从赛场旁边的器材展厅买到的鞋子,继续比赛,赢了这一局。然而,也许因为球鞋的插曲,打乱了“阎王”的比赛节奏,他们显然没有第一局打得有章法,有气势,失误频频,最终以2比3屈居亚军。下场后的休息室内,汉子阎森流下了遗憾的泪水。
那一届的双打比赛也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第二年的奥运会报名,当时我和阎森的单打都输了,双打进了决赛,就非常希望去冲击金牌,想赢怕输的思想太重了。因为以刘国梁、孔令辉当时的状态来说,要赢他们除非是我们超水平发挥。像我们这种组合,还没有在大型比赛中经历过太多体会和感受,不像他们,通过奥运会、世锦赛这种大赛的磨合,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虽然说最终的结果我们能够接受,但心里还是有点难过的。记得颁奖的时候,站在领奖台上我跟阎森说,明年的奥运会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冠军夺回来!
应该说,45届世锦赛教会我很多,包括怎样正确地看待自己、了解自己,怎样去理解世锦赛,怎样去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对待世锦赛的态度很重要,荷兰的比赛不是白输的,它留给我教训,也让我积累了经验。
情景重现之三:2001年4月16日,40mm大球时代启幕。4月23日,日本大阪迎来了大球时代的首次世锦赛。5月6日,王励勤在男单决赛中3比2逆转师兄孔令辉取胜,获得了职业生涯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比赛结束回到座位上的王励勤掩面而泣。
2001年能拿下那个单打冠军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的赛制是5局3胜,21分,单项和团体比赛在一起,对运动员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而在团体赛上,我输了一场关键球,是8进4对阵德国时输给了波尔。为此,之后的半决赛和决赛教练组都没有安排我上场,对我打击非常大,心里非常难受。最后的半决赛和决赛我们队打得很不容易,最终夺冠大家非常开心,而我却感觉很失落。决赛没有上场,就好像自己没参加团体赛一样,没有证明自己,没有为这个团队的最终夺冠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最让人难受的。好在这时教练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记得蔡指导对我说,其他人状态都不错,团体比赛也取得了冠军,而越是在这个时候你越有机会,哀兵必胜!这个话对我的鼓励相当大。还有施指导(施之皓),他在平时的生活中就经常跟我聊,帮我排解压力。
紧接着打混双,我和王楠的组合又输了,不过当时的心态已经调整得不错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后来单打时蔡指导一直给我做场外,跟所有外国人的比赛,都是他做的场外,这给自己的鼓励很大,咬着牙憋着劲儿一直到进入决赛。经过了曼彻斯特和埃因霍温的比赛,感觉自己慢慢成熟了,通过和教练的沟通,自己能够尽快地从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不会因为某一场比赛影响到下面的比赛。
情景重现之四:2011年3月13日,33岁的王励勤跟随国乒男队一同来到厦门参加封闭集训,备战5月即将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第51届世锦赛单项赛。身为队里年龄最大的运动员,王励勤跟着大家一起起早训练,一起在半夜业务学习,没有搞丝毫的特殊,为了让“王励勤的城市记忆”多增加一站,他在做着最后的冲刺。
北京奥运会后,自己的付出确实很多,比原来更多。年轻的时候,体力、精力方方面面都是能够保持住的,可是2008年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队员带来的压力,逼着自己付出的要比原来多得多。我期待自己能有所改变,起码先保持住原来的状态,然后再继续提高。不管怎样,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有所回报吧,即便最终的结果不跟自己所想的一样,只要比赛时真的全力以赴去发挥了,也没有什么遗憾。有些东西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所有运动员在场上都是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患得患失,如果要完全做到把所有的压力都抛开,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打出来,真是太难了,我会全力以赴地把这个过程走好的。
1999年那会儿,可能没有人会想到12年后我还会想要去参加世锦赛,觉得这是一个传奇,其实那要看跟谁比了。佩尔森都打了多少届了,奥运会从1988年就开始打了,光是奥运会都打了6届了吧?至于自己打到何时为止,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队里的竞争这么激烈,如果有机会参赛的话,我还是会非常珍惜的,我希望对得起自己,对得起那些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
49届萨格勒布世锦赛时,王励勤已经追平了孔令辉保持的6次参加世锦赛单项赛的纪录,算上之后的横滨和即将到来的鹿特丹,王励勤极有可能再一次刷新纪录,成为8次参加世锦赛单项比赛的中国男乒第一人。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去关注,王励勤那些始于曼彻斯特的城市记忆。